历史上这个国家,始终听命中原王朝,不打一仗就全部投降
中国古代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到中原大分裂事情,一些地方割据政权就顺势而起,它们大多持续不过二三代,甚至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但是在五代十国事情,曾经有一个小国,历经七十多年,传位五代皇帝,才被北宋政权和平解决。这个国家就是地处东南的吴越国。
吴越政权是由钱镠偶然建立的,得国非常侥幸。唐末烽烟四起,一个叫做王郢的小官在浙江发动叛乱,抢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竟然自立为节度使,烧杀抢掠。作为地方豪强的董昌自费组织了民兵,与之周旋并配合政府平定了这场叛乱。事后,董昌有功被任命为节度使,主管浙江一带,这时候的钱镠就是董昌的一个小跟班。
不过董昌的野心比王郢更大,他趁着唐朝政府衰弱,竟然自立为帝。钱镠当时就劝过他:与其关起门来当皇帝,不如不要这个虚名,做一方节度使就好。董昌只顾自己过瘾,哪里肯听钱镠的劝告。
唐王朝此时确实已经无力顾及边远之地了,所能做的,只是谁敢称帝,它们就下诏让附近的势力去讨伐谁。这个诏书准确送到了钱镠手中,钱镠不敢怠慢,率领三千多人围攻了董昌。连这三千多人都解决不了,可见董昌确实只是一只纸老虎,他只能一边请罪,一边向杨行密求救。
钱镠没有给他的老上级机会,不等杨行密的大军到来,便攻破越州,擒获了董昌。董昌在押往京城的路上跳水而亡,钱镠就被唐朝朝廷任命为节度使,基本控制了两浙的地盘。从这时起,这里就基本上姓钱了,持续将近百年。
钱氏政权之所以能存在这么长的时间,比五代十国的一些老牌强国还要持久,最重要的就是外交工作特别好,说得通俗点就是比较怂。他三面受敌,人口也稀少,非常弱小,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虎视眈眈。
在多次勉强抵御杨行密的打击后,钱镠派出使者说服杨行密联姻,《十国春秋》记载,钱镠共有三十八子,而只有一个女儿,还早早嫁掉了。因此钱镠白得一个儿媳妇外,还获得了杨行密的支持。杨行密甚至还帮他平定了几次内乱。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钱镠接受了“吴越王”的册封,建立了吴越国。从此,成为五代十国中的一支,在强盛的时候,吴越国控制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全盛时南至福建福州一带。
吴越国建立后,发扬了一怂到底的精神,钱镠在世的时候,不仅就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还叮嘱后世子孙,一定不能和中原王朝发生冲突。因此,五代更替,中原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吴越国都始终以藩属之礼待之,从来未曾刀兵相见。
边远各国的势力,都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纷纷称帝,要过一把皇帝瘾。前蜀、南吴、南汉、闽国的皇帝不仅自己过瘾,纷纷劝钱镠也自立称帝。钱镠只是摇头笑道:这群人,不仅自己坐在火炭上烤,还想把我也拉上去。
在中原经历五代之时,吴越国也先后换了五个国王,钱镠死后,在众多的儿子中脱颖而出的是第五子钱元瓘,享国十年去世,死后王位先后被六子钱弘佐、七子钱弘倧继承,最后的国君便是我们熟知的钱弘俶。
钱弘俶继位之时,中原地区已经是北宋的天下。这个政权更为强大,它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案,逐步剪灭南方诸国。此时的吴越国,不仅没有任何反抗和异动,对北宋更加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不礼貌的行为。
赵匡胤发动攻打南唐的战争时,南唐李煜派人向钱弘俶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得到援助。但是等来的却是吴越军队向他们的进攻,原来钱弘俶奉北宋的命令,从旁协助。
等到南唐被灭之后,吴越已经成为十国中仅存的。对于这块肥肉,赵匡胤当然不能放过,但吴越恭顺了几十年,贸然发兵也确实不仁义。当地有个高僧延寿,在临终之时也劝钱弘俶纳土归宋,这和老钱王钱镠“重民轻土”的思想不谋而合。
虽然赵匡胤不久过世,但即位的赵光义同样雄心勃勃。为了吴国的黎民百姓,公元978年,这位被北宋册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钱弘俶带着吴越的地图户籍,慨然入京,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卒,悉数献给宋朝,也算一段顾全大局的佳话。
据说钱弘俶在献土之前,曾经到钱镠的陵庙前哭诉,痛恨自己不能保全祖宗基业。其实在几十年前,钱镠已经留下遗命: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十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