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正确姿势不是996
作者:苗兆光 华夏基石集团副总裁
20多年前,刚大学毕业,正逢国家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那时和现在不同,好企业总是先响应这些法定福利,烂企业才推三阻四。
我工作的企业属于烂企业那堆的,不仅没有五天工作制,多数时候都是工作七天,其实企业里也没那么多事,没事干的时候就3、5个人扎堆打牌,斗地主、拖拉机、扎金花各式花样,那时的同事们打牌水平都很高,我的打牌技术也是那时候攒下的,以致于现在偶尔露一手时还能让人刮目:“你这么个人怎么还会这个?”同事们都心知肚明长久下去肯定不是个事儿,但苦于当时被“户口、福利分房”等各种政策锁定,心里再惶恐也要奉陪下去,只等政策解锁陆续散去,也有很多人被低效的散漫和狭窄的社交圈磨尽了意志,压制着内心的惶恐,用“大把的时间挥霍在企业就是奋斗”之类的话麻痹自己。
我当时老板的口头禅是“人家一周工作七天,你工作五天,怎么能拼得过人家”,因为那时年轻志大,并不抵触工作的辛苦,而是恐惧天天被限制在狭小工作空间中,会逐渐失去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能力,所以对老板充满诡辩的“口头禅”非常抵触,甚至曾经一度用最坏的恶意去揣度老板:“用控制时间的方式限制员工的眼界,搞愚民管理”之类。
于是,合同刚一解锁,果断离开,义无反顾。多年过去,当初的同事已经散落在各行各业,事业有好有坏,但总体情况还是可以做出区分:忠诚于997的那拨同事后来多成了“下岗职工”,那些早早离开的“不安分”的人,经历了短暂的“落魄”之后,大多随上了社会的“波流”。
因为这段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对那些满口“奋斗、996、9117”的老板大佬都心怀警惕,总觉得“对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充电时间的剥夺”是一种管理恶意。我始终坚信,管理应该建立在善意的动机上,企业领导人“建立符合员工利益的企业愿景”比“号召员工为企业献身”更富有良知,事实上,那些活跃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企业领导人对社会最大伤害莫过于“一将功成万骨枯”。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约束企业领导人“企业私用”的治理机制比建立让员工奋斗的机制要重要和严峻得多。
企业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类:被动工作者和主动工作者。
被动工作者是那些以生活为第一要务的人,对他们来说,工作是生活的成本,是提升生活质量必须付出代价,成本当然越小越好,他们在工作中呈现一种被动的状态:思考事情从自己出发,按部就班,很少主动张罗事,掌握一项技能就想吃上一辈子,最常说的话就是诸如“你交给我的事我从来都没耽误”之类的解释,最喜欢做的是那种显而易见、容易被领导看到的工作,因为这类工作收益最可靠;与前者不同,主动工作者不仅视工作为谋生的手段,还在于“工作本身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载体”,对他们来说,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千方百计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才是重要的,发现机会之后,还要努力让自己满足机会的要求,为此去学习、去充电、殚精竭虑去提高自己,做到这些,他们投入的远不止996,而是全部。
996根本不是企业的“第一性”事项。管理的正确的姿势不是“996”,而是找到那些“主动工作者”,把他们引入公司发展的航道,这样的人多了,航道就成了洪流。管理者必须认清楚,无论是主动工作者和被动工作者,他们都不为“公司”工作,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你的航道承载不了他们的追求时,都会离开。而且,主动工作者离开之后,对公司的伤害会更大,这种伤害不仅仅限于离开,还在于与公司抢夺生存空间的可能。
不要再争论“996”了,踏踏实实回到“对管理的尊重上,对人性的敬畏上”。让被动工作者得到善待,有尊严地生活;让主动工作者得到空间,实现理想的空间。这是管理必须遵从的人道,符合天道的人道。
*苗博士写于高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