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论坛】雨水处理及回用在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上期回顾:

Max Dohmann教授谈雨水处理及回用在德国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张显忠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给排一院党支部书记、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雨水处理及回用在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涉及多种技术,需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设计上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德国的改良型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和改良型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国内之前很多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也借鉴了相关理念,如初雨调蓄等建设内容。随着我国第一批、第二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建设,国内也在国外海绵城市基础上总结和研发了多种技术。具体到屋顶绿化、雨水收集与回用、透水路面、雨水深度处理等领域均有一批示范工程。今后结合不同区域特点,相关技术也需在示范工程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如需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土壤性质不同,不同区域冬季雨雪融化对植物影响,不同地质模块化调蓄的应用维护与工程安全等。考虑海绵设施充分发挥工程效果的同时,也需考虑减少维护频率及运营费用。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初期雨水污染总体较高,现有的雨水收集与分散回用还需解决水质处理稳定达标及储存保值稳定,尤其提倡雨水收集利用的同时,需兼顾防汛、水质处理、灰色与绿色设施的兼顾。

陈 嫣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健全的法规制度、因地制宜且绿灰结合的技术体系是德国雨水综合管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在法规制度方面,德国各州均建立了雨水排放费收取和减免制度,有效促进了雨水的源头控制和利用;德国还建立了雨水排放许可制度,对于不同来源的雨水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提出分质排放和处理的标准。在技术方面,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均以内涝防治和污染控制为目标,因地制宜实施求是地完善排水系统。德国不仅是绿色屋顶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至2013年,德国人均排水管道长度达到7.14km(我国人均不到2km);德国雨水调蓄池总数超过50000座,总容积超过55000亿m3,人均调蓄容积达到0.7m3/人。因此,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建设源头低影响开发系统、持续完善排水管渠系统、统筹建设排涝除险系统,并加强日常维护和应急管理。

周敏宏

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包括德国在内,雨水径流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被广泛关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水体中40%~80%的BOD5来自雨水径流。我国雨水径流污染情况也非常严重,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污染占水体污染负荷比例为14%,上海为22%左右。参考德国队屋顶绿化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生态的方法是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在屋顶绿化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组合人工湿地技术,通过与原始地形地势条件的匹配,发挥职务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对雨水资源实现多元化的利用,从而提升海绵城市的生态恢复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但人工湿地的应用涉及大量的工艺细节需要优化,包括流速控制、植物选择、基质选择、生物保护等,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得到更好的效果。

编辑札记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德国排水系统一直被作为“城市的良心”被广为传颂。然而德国在降低内涝风险方面也曾经历过很多弯路,通过反复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内涝防治和雨水综合利用为指导的改良型排水体系。其应用经验和技术成果,对正在摸索中的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