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技术|厉害了word作者!2015年已发文称上海青龙镇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近日,沪考古有了重要发现:上海竟有佛舍利和阿育王塔,还有神秘地宫,并且在唐宋时期就是个繁荣的外贸港口......

2015年,张友信先生就在我们杂志上发表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阐述了上海古代青龙镇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一个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

一、上海港口对外贸易的发端起始于青龙镇

青龙镇因传说东吴孙权曾在此打造青龙战舰、操练水军的传说而得名。唐天宝五年(743年)的青龙镇,是当时江南重要的港口,称为青龙港。它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了港口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古吴淞江是一条最宽处达二十里的浩瀚江河,杜甫曾有“剪取吴淞半江水”之句。青龙镇位于古吴淞江南岸,往东至大海,往西通苏州,往南另有水路达秀州。由于苏州与秀州物产丰富但没有出海口,这促使青龙镇成为吴地的出海河口港,从而可与沿海港口通商,江浙的丝绸等物产也可经青龙镇输往日本、新罗(朝鲜)。杜甫在《后出塞》中云“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在《昔游诗》中云“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都反映了当时青龙镇在沿海商贸中的重要的港口地位。北宋时青龙镇进一步繁荣。北宋诗人梅尧臣所著《青龙杂志》记载,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烟火万家。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曾于元丰五年(1082年)出任青龙镇镇监。

青龙镇有“小杭州”之称。北宋应熙名篇《青龙赋》把当时青龙镇街市的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阛阓繁华,触目而无穷春色。宝塔悬螭,亭台驾霓。台殿光如蓬府,园林宛若桃溪。俪梵宫于南北,丽琳宇于东西。倚罗簇三岛,神仙香车争逐;冠盖盛五陵,才子玉勒频嘶。杏脸舒霞,柳腰舞翠。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腾蛟踞虎,岳祠显七十二司之灵神;阙里观书,镇学列三千余名之学士。其名龙江楼、四宜楼,随寓目以得景;胜果寺、园通寺,遗俗虑以忘忧。传王叟之升仙,土台犹在;著沈光之显迹,石刻堪求。至若亭纳薰风,轩留皓月,千株桂子欺龙麝,万树梅花傲雪霜。观汹湧江潮之势,浪若倾山;寻芳菲野景之奇,花如泼血……。”

二、唐宋时期是青龙港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

从唐朝起,青龙港参与了国内海上贸易,但它是否在对外交往、对外贸易上发挥过作用呢?青龙港确实与外国特别是日本、高丽有商业及文化上的来往。虽然千余年过去,原青龙港历尽沧桑早已消失,但拂去历史尘埃,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1)日本的遣唐使曾从青龙镇口岸取道。比如,日本僧侣园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说,唐大中元年,他与同伴搭乘新罗人所驾海船,从吴淞江口岸出发,返回日本。唐诗中也留下了记录。皮日休诗《送园载上人归日本国》:“讲殿谈余著赐衣,椰帆却返旧禅扉,贝多纸上经文动,如意瓶中佛爪飞。飓母影边持戒宿,波神宫里受斋归。家山到日将何人,白象新秋十二围。”陆龟蒙诗《闻园载上人挟儒书泊释典归日本,更作一绝以送》:“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和《和袭美送园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岩徘,却待秋冈泛泊归。晓梵阳乌当石罄,夜禅阴火照田衣。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史称“皮陆”的这二位诗人,正是在青龙镇码头送别日本归国僧人时作了以上诗歌。

(2)宋朝政府曾在此区域设立市舶司。市舶司是古代在重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上贸易的官府,是处理对外贸易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正因为青龙港有海外贸易,官方在此设立市泊市。史书提到宋代先后设市舶司或市舶务的至少11处:密州、江阴、青龙镇、华亭、上海、杭州、澉浦、明州、温州、泉州、广州。而与上海有关的有三处:青龙镇、华亭、上海,青龙镇与华亭可能有重复,而“上海”是在青龙港衰落后重立的。杭州与澉浦也可能重复。

(3)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所刻的《隆平寺灵鉴宝塔铭》记载:船来青龙港,“自杭、苏、湖、常等州日月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这表明当时青龙港己是国际性的港口,每年有日本、新罗等国航船停港。

(4)北宋陈林的《隆平寺藏经记》中说“青龙镇瞰松江之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风樯浪揖,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显然,青龙港的海舶不仅来自福建、广东等地,还有的来自夷岛——日本、高丽等国。

(5)北宋应熙的《青龙赋》中说,青龙镇“占得华亭之秀色……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富东南之物。”当时街市上有外国人,且而货物包括许多来自东南方的贵重商品,这信息表明青龙镇是一个有国际交往的港口。

(6)宋朝许尚有诗,“已出天地外,狂润尚尔高,蛮商识吴路,岁入几千艘。”蛮商即是海外商人,而且数量不少。这些都是上海青龙镇唐宋时期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证据。

三、青龙港随吴淞江的淤塞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吴淞江淤塞日益严重,海船渐渐无法循江航行至青龙港,至南宋晚期,来上海地区的海舶改为停靠上海黄浦旁的码头,即后来的十六浦码头。于是黄浦旁的上海港兴旺起来,替代了青龙港,青龙港这颗唐朝升起的港口之星随着吴淞江的淤塞而陨落。上海港于七百多年前开启了引人注目的海港历史,各路海船在此停泊。在撤销青龙市泊司后,政府重新在上海港旁设置了市泊司。青龙镇虽然衰败,但其丰富的历史内含值得追寻。

2010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建筑遗址、瓷片及陶器等。2012年起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唐宋房屋基址、包括四座火炉的唐代铸造作坊遗迹、工艺考究的水井、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出土铁、铜、木、陶瓷器等近2000件,其中一些陶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初步判断,唐朝青龙镇面积为6平方公里,宋元时期扩大为25平方公里。证实了青龙镇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出土文物中,有一只破碎的碗格外引人注目,它是长沙窑典型器,但碗内由褐彩、绿彩构成的变形花卉纹图案,却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并非中国古代传统图案。显然,这是一件外贸订货。1998年在印尼爪硅岛的唐代黑石号沉船考古发掘中,曾从海底出土过一批湖南长沙窑瓷嚣、邢窑白瓷、白釉绿彩及越窑青瓷。其中有的瓷器的图案与青龙镇出土的这只碗相类似,进一步旁证了这只碗属于外贸瓷。长沙窑外贸瓷出土于青龙镇遗址,表明青龙港是外贸瓷出口环节中的一环。宋朝应熙在《青龙赋》中写道,青龙镇“控江而浙淮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这指出了当时的交通状况,说明处于楚地的长沙窑产品,可以经青龙港而转口福建,越窑等窑口瓷器,江南的丝绸等物品都可在此转口闽广,从而继续踏上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只碗提供了极重要的信息。虽然目前还不能证明,货船从青龙港出发,驶上海上丝之路,南下航道至东南亚,但至少说明青龙港在当时外贸中发挥了港口作用。中国南方的福建泉州、广州等港承担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港角色,而运出货物中的一部分物品,来自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这部分物品主要也是通过海运而抵闽广,因为海运比陆运更便捷更经济。在海上丝绸之路南下主线外,还存在国内沿海为之服务的海运辅助航线,避免了陆上运输的不便,有益于沿海及内陆纵深地区物品的出口。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用“丝绸”命名,是因为丝绸是海运中最独特著名的货物。江浙是极重要的丝绸产区,久负盛名,青龙港离丝绸产区不远,是便捷的丝绸出口港与转口港。

唐宋的青龙港以及在南宋晚期崛起的上海港,起了重要的外贸转口港的作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福建商人、海员因常来常往,出资在上海的上海浦旁建造古代高楼丹凤楼,来祭祀妈祖,这是一座自福建泉州马祖祖庙建立后,全国范围内建造的早期马祖庙之一。在南宋末期就建造妈祖庙,说明福建海员对这里港口地位的重视。古代青龙港不仅在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直接参与了商贸活动,而且在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发挥了辅助港口作用,将大批丰富的物品转供给南方泉州等港。因此将青龙港加入申遗方案,有助于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成体系的复杂完备的航运系统,它不仅有主线,还有海上转口供货链,这更全面地体现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张友信先生(1948-),美籍华人,出生、就学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初移民美国,求学、工作、定居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张友信先生长期关注黄浦江历史文化保护和科普宣传,曾于《净水技术》2014年第1~2期连载《黄浦江是自然历史人文和古代水利工程的宝贵遗产》一文。

点击可查看完整版《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

【海外视角】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上)

【海外视角】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下)

净水技术

WPT

《净水技术》杂志是面向广大市政给排水工业水处理建筑给排水水环境治理等行业,以宏观综述、理论研究、应用经验、工程案例和工程信息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核心期刊。

【杂志订阅】

1、邮局订购:通过全国范围任一邮局,凭邮发代码(4-652)直接订阅,每份单价144元/年(12期)。

2、电话或邮件订购:可拨打(021)66250061确认订阅信息,或将收件人姓名、收件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发票信息等内容发送邮件至shjsjs@vip.126.com

【广告咨询】

市场部联系人:阮辰旼 13585990831        孙丽华021-66250061-803

想了解第一届“同臣环保杯”《净水技术》优秀论文评奖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