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8号《奉天文刊:散文天地》作者:赵海亮 母亲的目光

作者简介

赵海亮  山西太原人  沈阳市公安局禁毒警察支队退休民警。

在《解放军报》《空军报》等军队刊物刊发作品。并在《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辽沈晚报》和《沈阳日报》以及电台、电视台发表多篇新闻稿件。

【母亲的目光

70年代初,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考试,经组织推荐和文化统考,我幸运地被省城某学校录取,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

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母亲就开始为我准备上学用品了。说到上学用品,其实也就是简单的衣被。其它日常用的东西全靠在城里工作的姐姐和二姐安排。那些天母亲早起晚睡,挑灯熬夜,把旧被褥拿出来拆洗干净,迷着花眼用细细的针线把破损处补好、纳实。平常用了多时的被褥已经很厚实,可是母亲感觉还有点薄,就重新拆开用旧棉絮加厚。彷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期盼和关爱之情全都缝缀在出行的衣物中。尤如唐.诗人孟郊《游子吟》中所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离家那天,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几个同学发小来送行,当他们把我携带的行李捆绑到车后座时,母亲急匆匆地挪动着那双旧时缠过的小脚赶到大门口,把头天晚上叮嘱了无数遍“多写信、学做人、要勤快、不惹事”的话又复述了一回,才依依不舍的目送我离开。在母亲眼里儿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有交代不完的心里话。

仲秋八月,天高云淡,草木葳蕤,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满目尽是青翠碧绿的景色,道路两旁各色花草昂首摇曳竟相绽放,田地里茂盛的苞米干粗叶壮,已经开始吐穗结棒,高粮也羞涩似地露出了红红的脸膛。小鸟从头顶上欢快地向远方飞去。我心情愉悦和送行的同学走出去了很远,蓦然回首,透过阵风旋起的微微沙尘,看见母亲仍伫立在那里手搭凉棚倚墙远眺,刹那间我心里酸酸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主席当年出门求学时,在父亲的帐本上写了一首《致父亲·七绝》,以此抒情明志。激励着我永远向前。

在校两年,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学校教职工队伍思想不稳定,“派性”斗争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波及到学生当中。另外复校时间短,教学设施不完善,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些都未能影响动摇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

从学校毕业后,我穿上了印有厂名字样的工装,正式加入了工人阶级队伍行列。在机床飞转,空中高车滑动,生产一派火热繁忙的车间里,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和自豪。所在工厂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特大型企业,工厂的设备设施和技术研发能力,工人的综合素质在全省各大厂矿企业中名列前矛,是国家机械行业的重点单位。

当时“上山下乡”还在继续,大批返城“知青”在家待业。我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单位是许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好地方。

然而在70年代中,我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同学和单位都意想不到的决定报名参军。

对此家里亲人和车间的领导多有微词。

到部队当兵是我从小的志愿。也是在那个崇军尚武的年代里很多人的愿望。

当我穿上新军装回家辞行时,母亲楞在那里沉沉地看着我,许久才说了一句话:走的太远了,妈不放心啊。儿走千里母担忧,母亲这一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膝下的子女,无论穷时富时。

离开家乡后,母亲盼儿心切,积思成疾,曾大病一场,一辈子从未进过医院的她,那次在医院住了很多天。母亲吩咐家人不要把住院的事告诉我,以免影响工作。

80年代初,我婚后携妻回乡探亲时,母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释负重地说:这下我就放心了。

在部队我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干部。服役20多年来,不管是在基层连队任职,还是在领导岗位上工作;不管是在条件艰苦的戈壁大漠驻训;还是在皑皑白雪的黑土地上要地防空,或是在险象环生的西南边境执行作战任务;无论工作岗位、职务和工作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牢记嘱托、不辱使命,顽强拼搏、努力向上。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离别家乡时的情景和母亲期盼的目光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当第一张立功喜报邮寄回家的时候,我成了家乡人民心中的英雄。在人们的印象中,功臣就是英雄,英雄都是在舍生忘死救助人民生命财产时才产生的。甚至有人传说我救了一个老娘娘(山西方言:老大娘)。

第二次立功喜报寄到家时,人们说:这孩子当年看着就有出息,今年又救了一个老汉汉(方言:老大爷)。也有人说,都上电视了,还看见了本人。

母亲托人在来信中嘱咐:关键时刻出手救人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革命战士的职责所在,但切不可盲目蛮干,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

部队管理教育和作战训练有其特殊的规定,许多工作情况不便在信中详解。但家乡父老的关爱之情、家乡亲人的殷切期望,促使我不断成长进步。

20世纪末我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

新单位、新环境,新的工作岗位,对于习惯了“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摸爬攻打”军营生活的军队干部来讲,是一个严峻考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俯首躬耕,自觉摆正位置,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角色,成了单位的政治和业务工作骨干。

在公安工作中,我曾在缉毒一线当过侦查员,参于侦破了多起涉毒大要案;在政治部门当过组织员,统筹单位政治工作,推出了一大批禁毒先进典型和功模人物;在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岗位当过宣传员,带领团队针对全市禁毒工作特点,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许多经验做法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推广。多篇调研文章在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刊发。

回首往事,虽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先进事迹或英雄壮举,但我可以自豪地告慰母亲、告慰战友和曾经关心我,帮助过我的人,这些年来我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光阴。

现在我从青涩少年已步入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远去,家乡的母亲也已故去。但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还有母亲那期盼的目光永远是我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撑,也是我情感归宿的天堂。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半年刊)是奉天诗刊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个人原创诗歌2一3.首,每首作品不超过二十行。散文诗、小说不超过1500百字,禁止抄袭,文责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