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让利1.5万亿,让给谁,如何让
金融让利1.5万亿,让给谁,如何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会议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是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保证居民就业、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只要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保住了,居民就业也就有了保证,居民收入就能稳定,居民就有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与扩散,国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全球经济衰退已是不可改变,全球供应链何时能够得到修复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也将对世界经济形成极大的挑战。因此,维护好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护好国内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市场主体,就成了经济工作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应当说,疫情发生以来,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减税让利到社保基金、房租等的减免,再到信贷资金支持、贷款利息优惠、到期贷款延期,都可以说既具有针对性,又非常实在。但是,由于疫情延续的时间太长、影响的范围太广,且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企业来说,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和政策,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然难以渡过寒冬。
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金融作为血站,如果不能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不能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企业就很难渡过难关。按照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企业与金融的关系,没有经济做基础、企业做支撑的金融,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金融必须在给予企业支持方面,拿出更多措施,给予更多实惠。
对金融机构来说,虽然此前已经做出了许多让利的动作,特别是给予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水平很低。但是,让利的整体数额还是非常有限的。毕竟,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很低,自然,所让利益也就不是很多。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1.5万亿让利,也包括金融机构已经做出的让利。真正需要再让的,也没有1.5万亿了。
事实上,从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金融机构盈利情况来看,金融企业还是具有让利的能力和条件的。数据显示,金融机构2019年的净利润达到了2万亿。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了所有金融机构全年净利润的一半。如工商银行,2019年的净利润就高达3122亿元。这样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对实体企业来说,只能望而生畏。更何况,1.5万亿的让利,都是税前让利,是能够在成本中消化一部分的,也是需要财政承担一部分的。
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运行困难很多,金融机构的效益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金融机构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让利措施过程中,也一定要处理好让利的策略和方法,把让利资金用到刀刃上。首先,让利的切入点应当放在实体企业身上。实体企业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基石,只要实体经济站稳了,经济就不会有大的问题。反之,由情况就会十分复杂。因此,金融机构一定要注重把让出的利转化到实体企业身上。而实体企业也一定会投桃报李,在今后的发展中,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效益,增加更多的资金投放通道。
其二,让利的重点应当放在中小微企业身上。中小微企业是居民就业的基础,中小微企业稳,居民就业易,居民收入也就有保证。因此,金融机构一定要把让出的利益,实实在在地让到中小微企业身上,保住更多的市场主体,救活更多的小微企业,从而给广大居民就业留下更大的空间。
再者,让利的方式要以企业的运行为目标。对金融机构来说,不是完成了1.5万亿的让利,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必须依据企业发展目标、企业运行情况、企业资金需求等有计划、有节奏地让,注重让利效率,提高让利效果,真正让1.5万亿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那些账上资金很多、购买的理财产品很多等的企业,不仅不能让利,也要适当收回一些贷款资金,更多地支持实体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配置公平化、公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