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镇江##河滨公园#
1980年初到镇江时,运河很好看,很有观赏价值。虽然河两岸的建筑都比较破烂,河道看起来也比较“土”。但是,由此构成的风景,却也是经常让人驻足观看。河滨公园就是躺在运河身上的一个孩子,个儿不高,却很俊秀,俊秀得让谁走过去都忍不住要多看一眼,有的还要轻轻的拧一下她嫩得要滴水的脸。
据记载,河滨公园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由著名造园专家陈植设计。细细算来,也有85年历史了。起初,园内遍植花木,铺设环形碎石小路,点缀花棚、假山、雕塑等。河滨公园也是我到镇江后进的第一个公园,也是我长到18岁进的第一个公园,记得当时好象要收几分钱的门票。
抗日战争期间,河滨公园曾沦为日本侵略军的“养马场”。可以想象得出,当时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园内花草会遭到怎样的伤害。抗战胜利后,有过略加修复,并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
解放以后,园林部门曾多次修缮,先后辟有民众教育馆、中苏友协、政协活动室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塔也因此改成中苏友好纪念塔。1983年改建,面貌一新,南部为旅游综合服务部,中部筑假山、花架、凉亭和书场,北面为儿童活动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河滨公园年客流量也曾接近5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居民想要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河滨公园也慢慢地从一个“公园”演变成一个居民的活动场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送女儿去公园对面的少年宫上课外兴趣班时,我们还每经常去公园转转。只是,那时候的公园,已经是老年人的天下了,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唱歌拉琴、做操舞剑,俨然就是老年活动中心。
今天的河滨公园,虽然设施比较新了,环境也很优美,但显然已经没有了公园的意味。来这里的老年人,看起来也都热热闹闹、欢欢喜喜,但热闹喜欢的感觉显然没有过去那么浓厚浓烈,去的人也没有以前那么多。固然与公园自身的规模缩小、影响力降低有关,最根本的还是镇江这些年能够提供给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多了,空间大了,导致河滨公园的“地位”下降了。
不过,能称得上河滨公园的,在镇江城区,也仍然非河滨公园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