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贡:中国恐龙之乡 ‖ 叶源洪
自贡:中国恐龙之乡
四川自贡,不但享有千年盐都、南国灯城、美食之都的美誉,而且是中国著名的“恐龙之乡”。
1979年12月,某单位在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扩建停车场,在距场镇1公里远公路旁一个荒秃的小石山上,放炮开山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群窟。这个窟中的恐龙化石十分丰富,层层叠叠堆积,仅2800平方米范围内,就发掘获得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万块以上,被誉为“恐龙公墓”。
这些恐龙化石距今有一亿六千万年。根据古生物学者分类、命名,其中生活在晚侏罗世的,有蜥脚类恐龙的釜溪峨眉龙,肉食龙类的甘氏四川龙,鸟脚类恐龙的鸿鹤盐都龙、拾遗工部龙,剑龙类的多棘沱江龙等(它们与合川马门溪龙同一地质时代的产物)。生活在中侏罗世的,有蜥脚类恐龙的李氏属龙、巴山酋龙、天府峨嵋龙,肉食龙类的建设气龙,鸟脚类恐龙的多齿盐都龙、大山铺晓龙,剑龙类的太白华阳龙;伴生爬行动物有三列齿兽类的川南多齿兽,两栖龟类的自贡成渝龟和似贝氏成渝龟,水中生活的蛇颈龙,飞行的翼龙类中的长头狭鼻翼龙,以及弓鲛、角齿鱼、鳞齿鱼等。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为保护好这一稀古生物遗址,自贡市人民政府特建立了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区11公里。它位于内(江)乐(山)公路旁,分别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连通的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分别设有出口和火车站。该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庆204公里,交通便利。
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
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博物馆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四脚着地,昂首挺立。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恐龙埋葬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
据地质考察,这里曾是恐龙的“极乐世界”。侏罗纪时期,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大山铺又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都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地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以后再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这个化石群中,相当部分是新属新种,有长达20米的亚洲第二长龙、植食性长颈椎蜥脚恐龙、凶猛的食肉性恐龙、身体矮小的鸟脚类恐龙和极珍贵的原始剑龙,在国内外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中极为罕见。
这些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恐龙,为何在地球上死亡灭绝了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多种说法:一、气候变迁说;二、物种斗争说;三、大陆漂移说;四、地磁变化说;五、被子植物中毒说;六、酸雨说;七、陨石撞击说;八、造山运动说;九、火山爆发说;十、海洋退潮说;十一、温血动物说;十二、自相残杀说;十三、压迫学说;十四、物种的老化说;十五、生物碱学说;十六、繁殖受挫理论;十七、气候骤变理论;十八、大气成分变化理论;十九、综合原因说等。
既然恐龙死亡灭绝有这么多说法,那么,在自贡大山铺发现这些恐龙,为何集中死亡埋葬在这里?
据有关科研人员研究查明,大山铺恐龙骨骼的骨质格架的矿物成分为碳氟磷灰石,腔隙主要为单晶方解石填充,恐龙骨骼中砷含量高达一百至一百六十PPM,比有机体正常含量高出两个数级,提出恐龙死亡可能与砷中毒有关。通过沉积岩石的研究,有人认为大山铺的恐龙是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河流、湖泊环境中的,而恐龙的堆积,则可能是死亡后经流水作用,由异地冲来所形成。
看见放在装架陈列厅中,一具具高大粗壮的恐龙化石骨骼,不由思绪牵动,浮想联翩。这些在人类还未出现以前就很早生活在地球上的“居民”,虽然死去一亿几千万年,身体骨骼变成“石头”,却为人类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它不但可以研究地球历史,生物进化和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以及地质沉积环境,而且还可作为勘探矿藏的依据。更有趣的是,当初,曾是草食性恐龙赖以为生的“食品”——植物,埋在地底,如今却变成了煤,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粮食”。
啊,恐龙,“恐怖的蜥蜴”,你并不可怖,你是人类的朋友!欢迎你,来自遥远时代的“文明使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源洪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