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依然独领风 !
当时还在转战陕北的中 共中 央批准了董必武的建议,决定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行址就设在原华北银行总行所在的石家庄市中华北街11号。从此,晋察冀边区银行开启了第 一套人民币的版面设计工作。第 一套人民币的最初的设计版本绘有毛泽东主 席头像,但在报请中 央审查时,被毛泽东予以坚决否定。于是董必武又组织人员重新设计,确定了以反映解放区劳动生产建设为票面的原则。之后,南汉宸请董必武为重新设计的第 一套人民币票版题写行名,董必武前前后后写了几十张纸,最终,端庄秀丽、美观大方的6个柳体楷书大字“中国人民银行”出现在了第 一套人民币上。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 一套人民币。第 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 府主 席董必武同志题写。第 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
第 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 府主 席董必武同志题写。第 一套人民币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色彩,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劳动场面的,也有反映交通运输情景的,还有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首批被中 央政治局批准的设计样稿共7个品种,分别是1元、5元、10元、50元和三个版别的100元券。
第 一套人民币里边还有一个“十二珍品”的说法,都是第 一套人民币里边市场价格很高的,分别是伍圆的“水牛图”,伍拾圆的“水车和矿车”,伍佰圆的“瞻德城”,壹仟圆的“马饮水图”、“帆船图”,伍仟圆的“牧羊图”、“蒙古包”、“渭河桥”;壹万圆的“骆驼队”、“牧马图”,伍万圆的“新华门”、“收割机”。当然这十二枚的存世量也是非常少的,每张的市场价格都在万元以上,有一些都在几十万上百万元以上的。
人民银行成立的当天,发行了第 一套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当时印制人民币的石印版,是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当年上海出来的现钞,是我们带着印制人民币的原版到上海第三印刷局,带着12个原版,进驻国 民 党中 央银行印钞厂,直接上去印刷保障大量的供应。
在设计上,第 一套人民币统一了版式,扫除了原有其他货币的半殖民地色彩,票面上取消了英文,不再采用行长的签字,而采用印章,正面所印的年号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背面使用公元纪年1948。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在最初设计中票面上有毛泽东头像,于是图案改为了与经济建设和新社会的人们所经历的生活有关的图案,如农耕、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图景,如壹圆“工人和农民”、贰拾加圆“施肥”、壹佰圆“运输”等。50多年过去,从第 一套人民币上的各种画面,还能强烈地感受到建国初期那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第 一套人民币面值之所以大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通货膨胀急剧发展的经济,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我国央行发行了第 一套人民币,力挽狂澜。所以第 一套人民币采用万元面值,是根据当时的现状,国 民 党时期由于通货膨胀,发行的'法币’面值巨大而逐步改良,我们有习惯性的把第 一套人民币称旧币,1953年发行的第 二套人民币称为新币,第 一套人民币与第 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是10000:1,也就是第 一套人民币的1万元只相当于第 二套人民币的1元,第 一套人民币也于1955年开始回收并停止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