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日,原因就是……

今年9月份的节日一个接一个,

10日的教师节刚过,

21日就将迎来万家团圆的中秋节,

紧接23日迎来秋分,

这一天也是城乡同庆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程十发《丰收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诞生于2018年,

今年刚满3周岁。

对这个当代新型节日,

很多人还略感陌生。

很多人会问:

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定在秋分日?

它有哪些社会文化内涵?

历史上有没有与此相关的节俗活动?

齐白石《果瓜丰收》

答案就是——

 秋分前后,正是秋收最佳时期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为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的“分”字,古代的字形是中间一把刀,两边是被切成两半的物体,即把一件物体一分为二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季90天,秋分日正好秋季一半之时,故得名。

秋分日不仅是秋季之半,也是昼夜平均的日子。一年中唯有春分和秋分两天有这种现象。此后便是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古人认为,这两天是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节点。因日月代表阴阳,故古人于春分日祭日,于秋分日祭月,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黄胄 丰收图

二十四节气中,“四时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中春分和秋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粮也。”农业生产以不失时为本,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而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成熟时间也不同,但把“丰收节”定在秋分日是很恰当的。

 秋分前后,也是“古代丰收节”秋社

古代与农业相关的节日,主要是“春社”和“秋社”。所谓“社”,就是祭祀土地神。汉代《风俗通》解释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

“春社”是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在春分前后,又名“春社日”。“秋社”是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多在秋分前后,又名“秋社日”。

在古代,每逢“社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其中国家祭祀用“太牢”,献祭牛、羊、猪三牲。地方祭祀用“少牢”,献祭羊、猪。

林风眠《丰收图》

民间则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提着各种供品,聚在土地神庙前,焚香祭拜。祭毕按户分肉,并在庙前聚餐欢饮。还有迎神赛会、舞草龙、擂鼓、对歌等娱乐活动,日暮方归。城里人则互赠社酒、社糕,请客吃社饭。

这些习俗流行已久,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先祭神,然后享其祚。”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八月秋社,各以社酒、社糕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

虽然“春社”和“秋社”的活动都是以祭祀土地神为主,但主题略有不同。因“春社”正在春种之时,故人们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在秋收之时,故人们祭祀土地神主要是表达感恩酬谢之情。这种区分,即所谓“春祈秋报”。

从传统习俗来讲,“秋社”其实就是古代的“丰收节”。如果把当代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社日”,也未尝不可。

 选择秋分,容易记住

但为何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日而不是“秋社日”?原因有两个:

1、“秋社日”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计算比较复杂,且时间不固定,对习惯使用公历的现代人来说很难记住是哪一天,而把“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就很容易记住。

2、古代的“秋社日”以祭祀酬谢土地神为主,一些娱乐活动带有赌博性质,这些都不符合现代节日的要求。

关良《丰收图》

我国自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至今,已举办了三次庆祝活动。今年同样也会举行,主题是“庆丰收、感党恩”。

长江经济带11省市将分别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点节庆活动,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承担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层面的三个主场活动。由组委会发起的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也于9月7日在北京启动。

今年广东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方案也已出炉,省主场活动将于9月22日在汕头市濠江区举行。

来源:诗意花城生活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