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跪跪拜拜!看古人“高考”后怎么玩
说起“高考”,用莎翁的这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的人一生起步于此,有的人一生止步于此。
总之,离别之际,别忘了和那些你爱过的、恨过的、心动过的老师和同窗们好好告别,从此后,你们或许三五十年能见一次,或许此生再也不见。活在当下,珍惜所有,便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了。
略带伤感的煽完情,咱们聊点好玩的。考完后怎么玩?我们先看看古人是怎么玩的吧。
为了更好的理解,先说一下科举的考试等级:
隋唐时,科举考核只有解试、省试两级;
宋朝时新增殿试,变成解试(也称州试)、省试、殿试三级;
元明清时将解试、省试分别改名为乡试、会试,即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也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之说。
解试、乡试:是由州县府等地方组织的考试,考中者统称“举人”。
省试、会试:是由礼部、兵部等中央主考机构组织的考试,考中者统称“贡士”。
殿试:顾名思义就是由皇帝参与的考试,考中者统称“进士”。
我们所知的“范进中举”,就是说范进参加乡试中得“举人”称号。
以上等级、称呼在不同时期或有差异,但大致弄清楚各级别考试的名称,看下面的内容就清晰多了:
第一波:乡试之后先小酌一杯:文有鹿鸣,武有鹰扬。
参加解试、乡试的学生中得举人后,地方州县府会为他们举办“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自周代而来,本为尊老、养老,但后来含义由“敬老”拓展到了“尊贤”。一来庆贺举人们通过了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文科考试的宴会叫“鹿鸣宴”,起于唐代,明清沿用。“鹿鸣宴”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并不是想当然的有鹿嘶鸣或者吃鹿肉哈。
武科考试的宴会叫“鹰扬宴”,所谓“鹰扬”,是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之句。
这是第一次正式的、有级别的考试,考完之后先吃一顿庆祝一番,然后来年进京赴考。
第二波:大考之前先拜拜:朝见皇帝谒先师
各地的举人到达京城后,会组织朝见皇帝、谒先师的活动。
在实行科举的隋和唐初,是没有这个的,但唐玄宗开元五年,颁布敕令,规定举人在朝见皇帝后,要集体前往国子监,行谒先师之礼,由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并邀请官员和来京朝贺的使臣前往观礼,设宴款待。
后因历史原因,除谒先师等基本内容被保留下来外,其余程序均遭省减,被保留的部分,也一直沿袭到后代,成为古代举人参加第二级考试之前的一大礼仪。
第三波:礼仪不可忘,拜玩咱再吃!
助攻一:“谢恩”拜主考
等到考试结束、放榜传胪后,这些新科及第的人,要参加谢恩、过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动。
首先是拜谢主考官的“谢恩”。
唐代省试放榜之后,凡榜上有名的进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感谢座主拔擢之恩。有时新科进士要一连几天都去谢恩,直到皇帝正式批准、确认他们的考试结果。
助攻二:“过堂”拜宰相
主考官便要带领新科进士到中书省都堂去拜见宰相,是为“过堂”。
过堂前,新进士们得先集合,备好丰盛的酒席,等候宰相上堂。宰相到达之后,相关官员会过来收取进士的名纸,紧接着主考官带领进士们进入中书省,在都堂依次站立。主考官向宰相行礼毕,由状元代表致辞,其余进士依次自我介绍并致谢,和谢恩时一样。之后,再由主考官带领他们行礼、退下。
助攻三:“朝谢”拜皇帝
宋代,皇帝为防止座主与门生结为朋党,明令禁止新科进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谢恩,亦不准自称“门生”,以是谢恩、过堂仪式都逐渐衰落。考试增加殿试之后,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
唐朝时向主考官的谢恩之礼也变为诣閤门向皇帝谢恩,由新科状元率领诸及第进士上谢恩表,称为“朝谢”。之后,元明清三代亦延续了这一礼节。清代的进士在拜谢皇帝之外,还要专门赴国子监和孔庙拜谒孔子等活动。
助攻四:“雁塔题名”
同时国子监还要进行一项活动,那就是立题名碑。
据说这最初起源于唐代进士张莒的一时兴起:唐中宗神龙年间,初中进士的张莒在游览长安郊外的慈恩寺时,兴致突发,将自己的大名题在大雁塔下。这一举动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纷纷效仿,日后每科进士在发榜之后,都会集体来到慈恩寺,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写在大雁塔墙壁上,若有人将来做了卿相,还要用红笔将名字改过。
“雁塔题名”一度成为学子莫大的殊荣。宋代以后,因京城迁离长安,不复有雁塔,遂改为在国子监立题名碑。
助攻五:闻喜宴、琼林宴、会武宴正式开吃!
“闻喜宴”:唐代著名的闻喜宴,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的聚会,又叫“敕下宴”。在礼部发榜后、敕令发下来的当天举行,地点选在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
闻喜宴最初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时称为“醵钱于曲江”。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等等。
到了五代后唐时,凑份子吃闻喜宴的现象才发生改变,开始由朝廷买单。宋代继承了后唐的做法,新科进士聚会也不要学子凑份子,赐钱更多。
“琼林宴”:到宋代,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在著名的皇家花园"琼林苑"赐宴庆贺,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
宋朝状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到了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虽名称不同,其仪式内容大致不变,仍可统称“琼林宴”。
“会武宴”:是武科考殿试发榜后举行的宴会。古代科举,自隋朝开始,武科殿试发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名曰“会武宴”。”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排场浩大,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第五波:是时候展示我真正的技术了
技能一:同年聚一次不可少!
此外,新登科的进士们除了上面的“公费消费”外,也会筹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宴会,尤以唐代的“曲江宴”为胜。
曲江宴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往往是他们的最后一项活动,因为吃完这顿,同年们就自赴前程、各奔东西了,故而又称“离会”。
晚唐诗人杜荀鹤就曾在曲江宴后无限感慨,有《关试后筵上别同人》诗云:
日午离筵到夕阳,
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
不信行人欲断肠。
技能二:吃喝不算本事,还得会玩!
新登科的进士们会组织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等种种节目,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便是最好的印证,各中得意无以言表: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技能三:对!我们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登科进士们在游玩之时,普通百姓往往会让自己的儿子以进士为榜样,刻苦求学,来日夺取功名。
贵胄公卿也会留意这些科场新贵,为待字闺中的千金物色东床。甚至皇帝也会为心爱的公主挑选驸马。不少新科进士就在此时被相中,及第后再中头彩,令人艳羡不已。
上面的这些都是那些考场得意者能做的,至于那些未中的考生,又会怎么样呢,且看诗词君挑选的两首诗: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唐·方干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
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
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唐·卢纶
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
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
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
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
能有这样心态的考生,可能才是人生的赢家,这也是我说这么多最想表达的意思。
找个段子祝所有考生们:
天王盖地虎,都上九八五。
宝塔镇河妖,稳进二一一。
记住,条条大路都通北上广!没考上的我在工地等你,考上的四年后我还在工地等你!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