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别人的18岁,活了900年!
故宫再展《千里江山图》,顶着第三次全卷展开的名头,重新排起了数小时的长队。
▲
新闻图片
朋友圈里有不能前往的朋友感叹道:“别人的十八岁啊!”
▼
《千里江山图》全卷(图片略大,往下拉拉,等一会儿)
▲
《千里江山图》全卷
陈丹青在他《局部》第一集就讲了这幅画,感叹这位北宋18岁少年留下的旷世绝作:“出人意表,光华灿然”,“通篇贵气,清秀逼人”。
陈丹青觉得中国山水画里无论是画家还是出现的人物都带着老人符号,而《千里江山图里》:“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他好像知道,过了几年他就死了”
这段话似是套用了海子一首《历史》:“岁月呵岁月 / 公元前我们太小 /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 没有谁见过 / 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 带来的象形文字 / 洒落一地 ”。我喜欢海子,也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每每面对历史也总有这种感觉。
那不老不少的王希孟
历史上只留存了一幅画的名家名不少,但大多留有其他画作的记载。但是王希孟不同,他横空出世,少年英气,然后留下了这幅绝世之作后翩然而去,不曾多费史家一滴笔墨。
对于他的生平多从《千里江山图》后 蔡京 的提拔而来,除此以外,这位为中国画史留下不朽奇作的少年再无当时的记载了。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清人笔记里说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早夭了,但是清代与宋代相隔甚远,恐怕并没有什么确凿的依据。然而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天才,而后不仅没有任何别的作品,且没有任何记载,除了相信他早逝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解释。
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尽管留下了《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这样两幅长卷,却是一个繁华的空架子。随后而来的是著名的 靖康之难 ,若王希孟可以活到当时,也只是正当盛年,却不见得是一件幸事。
▲
《千里江山图》中隐隐露出的宫殿部分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赵太丞家”处戛然而止,后世几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却都绘制有宫廷部分
陈丹青对于18岁的解读是,一个天才崭露头角的年纪,有稚气、有秀气,还有灵气和英气。以手画心,而心性是18岁少年依然长成的,而宋徽宗这位千古帝王里书画最高的人便教了他技法,就如同开了窍一般。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非常恢弘的长卷,宽超过半米,而长度接近12米,于是大家纷纷在标题里写,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2倍啊。算错了,长宽都是2倍,那么面积是4倍。
▲
新闻图片
这样的长卷要么是走过千里江山的老画师,要么就留给王希孟这样胸怀千里江山的少年郎!
▼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全卷。
这是另一幅重要的宋代青绿山水,可以对比两者的气质区别。
▲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全卷。
这是另一幅重要的宋代青绿山水,可以对比两者的气质区别。
陈丹青说,18岁做的事儿往往不知道怎么就做成了,毫无来由与畏惧。我18岁的时候一事无成,所以不曾了解这份天才的心路历程,也许他是明明知道却不屑去深究。
那样的壮阔山河,在一个少年人的笔下,他可能甚至没有翻过几座山淌过几条河,但是那又有什么所谓呢,以手画心,他的心里定然有这份壮阔,才能留下这幅绝唱!
那青青绿绿的江山千里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 青绿山水。如果想到中国画脑海中只有水墨那就是很可怜的事,而青绿山水非水墨功底不得,然后用石青石绿的矿物颜料渲染,用十分接近大自然却又似乎很单调的颜色去展现大千世界。
厚重却清新的青绿,轻盈却沉郁的墨色,仿佛本就存着一种冲突感,却又都极其稳定,才能于千年的时空里散发着一如既往的色彩。
▲
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其实中国山水画里的构图和用色往往是毫无道理可讲的,因为它没有我们熟悉的透视,也找不到一个现实的参照。画家在这里绘心,文人在这里寄梦,所以很容易就能理解为何《千里江山图》可以拥有远胜于《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与地位。一样是出身画院的画师,《千里江山图》太适合也太容易让人沉迷其中。
《千里江山图》只看小图,便能看出那青青绿绿的颜色仿佛天然宝石一般,似无章法的天然变化,又无一处显得窒闷单调。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全卷开阔的气势来自于它似乎略带俯视的角度,仿佛能看到那深远辽阔之处。因透视而扁平绵长的色彩,似水面腾起的薄雾,又似山峦倒影的残影。
▲
《千里江山图》局部
画家让观者站在了高处,俯瞰“千里江山”,心境里的那份傲然正是18岁的年纪,心境里的那份清澈坦然也正是18岁的年纪。徽宗怕也是调教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画师,因为后来的我们对着高山总是多了一份敬仰和怅然。
尽管泛着年代久远的黄色,但是当初画家在渲染时留出了不少底色,令画面也不显压抑,而是一片平和明媚的景象。有几处屋舍桥梁点缀,填了几分人气,却又没有什么烟火气,仿佛一看就是什么桃花源一般与世隔绝的村落,又或者是谁的后人世代隐居的地方。傲骨仙气散了,但又没有柴米油盐的困扰,素雅浅淡,平静祥和。
▲
《千里江山图》局部
世间有一种愁,叫做“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是由中年人带着回忆的口吻写出来的。这枕水而居的北宋人家,在宫廷画家的笔下,却带着帝王都艳羡的色彩。
过去900年,然而过去了900年,万间宫阙都作了土,我们却依然在同一个梦境里痴痴艾艾。
▲
《千里江山图》局部,转自扬眉剑舞豆瓣相册
▲
隈研吾 竹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