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很多的知识,还说着别人的思想?你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转换系统

去年12月底,有朋友给我们留言,他说他做销售工作,经常要与客户进行沟通,有时是面对几十人的客户演讲,有时是一对一的交谈。让他感到困惑的是:

1.为什么在台下想得好好的,可上台演讲往往把重点内容讲忘了?

2.当听众提出问题或者提出反对意见时,要怎样准确的回应呢?

3.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建立自信心?

其实,这三个沟通方面的困惑,做为商务人士经常会遇到。其核心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思维转换系统,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明确的想法。

比如,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公司领导问你:“新的一年,你对工作有什么打算?”

你回答说:“我希望新年的业绩更好,业余时间多读些专业的书,不忙时去参加沟通训练。”

领导拍拍你的肩膀,笑着对你说:“很不错,努力干,前途大大的好!”

当你静下心来反问自己:这样的回答,解决了你什么具体的问题吗?是自己内心要实现的目标吗?

其实,领导这样鼓励下属的话跟其他人员也这么说,你在他的心中可能只是一部工作的机器,可能会对你没抱太大的希望!

这时你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形成一个整体,让自己的职业目标与领导的规划结合起来。公司向前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说,你的公司是做电子商务的,在网上销售商品。如果你渴望成为一名讲师,或者优秀的平面设计师,或者销售经理等。你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你的职业想法是公司战略中所缺乏的。

领导再问你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你说:“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是我的梦想。希望像人力资源部的刘总一样,从普通的职员,通过努力成为公司优秀的培训师。”(这句话让领导想象出你的未来跟刘总一样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你平时在努力提高培训能力,也有这方面的潜力。那么,领导就可能考虑培养你成为培训梯队里的一员。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在白门楼捉住乱世英杰吕布,当时有意受降他。问刘备有何建议。刘备回答:“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是说:吕布投降谁,等他得势后,就可能会将恩人杀了。这一句说到了曹操的担心处,使曹操不寒而栗,立刻将吕布杀死。

刘备为什么能将话说到点子上?这不是语言技巧,而是目标系统的自然表达。刘备清楚自己的目标将来是和曹操斗争,当时曹操势力很强,要是再加上吕布的配合,那就如虎添翼,将来更难对付了。所以,当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后,内在思维就连接到了如何除掉吕布,自然就想到了吕布的不良经历。就像我们想说一个人坏话,就自然想到了这个人的不良之处。

如何将话说到点子上,尽可能实现沟通目标呢?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转换系统,只需三步:

知识流入

目标存量

语言输出

思维转换系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整体性。没有形成思维系统的沟通,就算是学富五车,表达形式很漂亮,或者高声说话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围绕沟通目标提高知识能力,你的语言表达才会自然有力。

  1. 知识流入:从外部吸取知识与自我提炼知识。

根据沟通目标的需要,从前辈的经验中和自我的提炼获得与目标相关的知识。

同样一件事情,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你的特有行为,从而影响他人对你的认识。

比如过春节期间,你和老乡喝酒后打牌,你不小心出错了一张牌而造成争执,对家一怒之下,打了你一拳。此时,你的反应来自你看这个问题的角度:

要是你反击给对方狠打一顿,打得对方屈服为止。毛泽东为你竖大拇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若你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也许人家以后会更尊重你。圣人老子为你鼓掌:无为而无不为!

假如你想到这种不讲道德的人,无须跟他争论,反而承认自己的不是,还帮助打你的人说话。圣人孔子会大声赞美你以德报怨的君子。

看书也是一样,你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超出自己的知识能力,就看不懂;如果从作者的角度去读,你就能认识作者思想脉络而读懂他的思想。

对待身边的人、事与物,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什么态度去对待,都没有对错。需要思考的是,行为塑造了你的性格,性格决定了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内外一致的形象是沟通的灵魂。

有选择、有目标吸取知识和有态度的提炼知识,都是为了实现沟通目标服务。

2.目标存量:一切围绕沟通目标储存能量。

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

什么是沟通目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具体就越有深度。

有些商务人士会说,和客户沟通当然是以赚钱为目标啦。其实,以这样泛泛的目标,你和客户谈论的内容就比较浅,你能说出的是:

你的商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或者你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有什么优势等;

这样的表面交流,当然就很难与客户深入交谈而成为朋友了。

沟通目标的设定,从三方面入手:

信念:人的内心相信什么,就会自然的朝向那个地方去。

追求:如果你清楚别人在探索什么,你能为他提供便利,他就愿意花时间和你交谈。

爱好:人离不开爱好的乐趣。

当你认清了别人的信念,就能找出他所极力追求的事情,你就能自信、轻松的与别人进行内在精神的连接了。

为什么很难发现别人的内在精神呢?因为自己对未来(内在思想)还比较模糊,没有将内在思维系统转换成明确的目标,当然就没有深度的思维去挖掘。

因此,沟通目标的存量(思维系统)越丰富,目标越具体,人际沟通就越顺手。

3.语言输出:输出也是一种回流。

我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会让听众对我们形成一种认识和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听众的反馈,进而完善沟通目标。

记得七年前,我参加了一些演讲培训课。学了一些模式化的表达套路,比如上台演讲时要面带微笑,要像军人一样正步走上演讲台,讲到激情处,要握紧拳头……。当时练习的时候感觉很不错,因为学员们都鼓掌。自从用这个模式给领导汇报工作以后,我就再也不用模式化的套路说话了。

当时我的汇报还没讲到一分钟,领导就示意说:“讲得很有演讲家风范!!!等会我还要出差,就请直接说说你对新项目的看法吧?”我以前就没思考过单位的发展战略,也不会分析出对新项目的想法,当时就一时语塞。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的体会到:

演讲沟通的灵魂是自己的独立思想,知道自己对工作的想法是什么?

也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有能力去做好。

有了一个整体的思路,观点才会明确,说话才会有底气。

其实对未来的目标设定,是最难的,因为你要去思考不可见的未来。既要不断得吸取前辈的经验,增强自己的能力;又要不断的去尝试,甚至出丑,通过别人的反馈来完善自己的前进目标。

语言表达是一个线性的逻辑关系,从起点到终点的表达思维,听众才能和你有相同的思想体验。而自己独立的观点则来自于复杂的环境、知识、感受及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外部视角和反省来认识自己;学会理性,有逻辑层次的梳理知识;将复杂的思想转化成清晰可见的想法,外在的语言表达就会轻松自然。

人际沟通的信心来自于你的预见能力,思维转换系统的建立,助你尽可能得掌握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