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宇宙学和量子力学理论研究的偏差在哪里
自然科学依据还原思维和试验手段,已经把宇宙的物质细节研究的清清楚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绩有目共睹,就不谈了。但是事实上越来越清楚,自然科学已经遇到了瓶颈,怎样突破?依据自然科学的思维,短时间恐怕很难。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把物质规律研究到顶了,没有物质了,自然科学就无法研究了。自然科学无法研究“虚空”的存在,而宇宙自然确实是有“虚空”存在,那就是宇宙的本源。宇宙的“虚空”,是有规律的,按规律运行的。也就是宇宙的本源,在演化进化中,出现了一套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自然科学的思维,是无法研究这种大尺度规律的。当自然科学拿出他们假设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不下去,进入极度的困惑。自然科学只能研究具体问题的小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研究器物,给人类带来方便。
自然科学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是引力问题。第二个是物质的诞生,能量质量从何而来。
牛顿的经典理论模型。用经典力学方法和欧几里得几何观念建立了绝对的无限的宇宙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模型,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建立起有限无边的四维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模型,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证实,核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大爆炸模型成为人们公认的标准宇宙模型。这些,皆各自说对了一部分,但把这些部分加在一起,并不等于整体。所以这些理论模型是残缺的,没有反应宇宙的整体模型。
关于弦理论宇宙模型,超弦理论,膜理论,提出11维的宇宙模型,这种西方假想理论猜测,小编很质疑。
关于引力的来源问题,牛顿认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引力,爱因斯坦认为时空的弯曲产生引力。这些理论都说对了一部分。但是,万有引力的来源问题,第一推动,力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但是,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量子力学没有找到。物质的质量来源,寄托在希格斯玻色子场和中微子场汤川耦合上,还在寻找所谓上帝的粒子,解决物质的质量来源问题。同时,如果不设想一个暗物质,无法解释万有引力失灵问题。不设想暗能量,无法解释宇宙膨胀问题。还有物质、反物质问题,是个什么东东?镜像理论,平行宇宙,这种猜想是否存在?
根据大爆炸后的理论,爆炸后,出现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分子,然后演化星云,星系,恒星。
中微子是一种物质、非物质的存在,到处自由游荡,没有谁约束它,形成中微子场,无法形成重力场。中微子有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属于费米子粒子(物质),有电子,μ子,τ子,这三种属于玻色子(介子),同时他们都有反粒子。希格斯场源源不断地供给能量质量,费米子和玻色子越做越大,它们有了走到一起的愿望,结成夫妻,成为一体,经过不断的量积累,于是发生第二宇宙大爆炸,出现夸克。
电子中微子和电子走到一起,演变为上夸克,下夸克。μ中微子和μ子走到一起,演变为粲夸克,奇夸克。τ中微子和τ子走到一起,演变为底夸克和顶夸克。这就是所谓“夸克禁闭”,费米子和玻色子的结合,才出现两个以上的夸克在一起。夸克每一种味,都有对应的反夸克。上夸克及下夸克是最基础的夸克,质量最低,较重的夸克会通过一个叫粒子衰变的过程,迅速变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变是一个从高质量态变成低质量态的过程。
夸克带有色荷,色荷有六种,红、绿、蓝、反红、反绿、反蓝,形成不同的力,有不同的规则,在量子色动力学(QCD)中有描述。因此,夸克和反夸克有36种。希格斯场供给能量质量的渠道未变,夸克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于是发生了第三大爆炸,出现中子质子。
费米子出现中子、质子,玻色子出现w+玻色子,z玻色子,这已经是第三代“夫妻”了。w+玻色子,z玻色子相当于一个更大的绳索,把三个夸克绑在一起,形成“禁闭”,统称“核子”。而夸克紧密配合,二者自愿在一起的。这就是弱作用力。
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子内,通过β衰变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由一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两种夸克的电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显电性。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质子是氢原子核。由两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一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质子半衰期最短为 1035年。迄今为止,质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但也有理论认为质子可能衰变,只不过其寿命非常长。
中子以聚集态存在于中子星中。太阳系里的中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原子核中。自由中子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它不带电,中子是研究核反应很好的轰击粒子,即使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应。
中子核反应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穿透力比α更强的粒子。他把这种粒子引进到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做质子。后来,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使氟、钠、铝等核发生了类似的转变,并且都产生了质子。由于各种核里都能轰击出质子,可见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由于希格斯场这种供应能量质量渠道未变,作为费米子的核子和做为玻色子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量变引起质变,他们又有了新要求,于是发生第四次大爆炸,诞生了原子。
原子是费米子和玻色子第四代夫妇的结果。原子就是在核子的基础上,把电子绑架进来,让电子围绕核子转。 这需要更粗更大更壮的绳索,于是出现14种规范玻色子。
电子玻色子 →经过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变为引力型一一中性胶子(l型开弦) 上夸克一一上夸克。引力型一一中性胶子(|型开弦) 反上夸克一一反上夸克。
μ子玻色子→经过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变为磁力型一一中性胶子(l型闭弦) (反)下夸克一一(反)一一下夸克 。 磁力型一一中性胶子(l型闭弦) 夸克一一反夸克。
τ子玻色子经过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变 为阳电力型胶子 上夸克一一下夸克。阴电力型胶子 上夸克一一下夸克。阳电力型胶子 反上夸克一一反下夸克。阴电力型胶子 反上夸克一一反下夸克。
这些胶子同夸克、电子紧密配合,仅仅绑架在一起,终于诞生各种各样的原子,这就是强相互作用力。
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强相互作用抵抗了质子之间的强大的电磁力,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在一般质子或中子里,大部分的质能是以强相互作用场能量的形式存在,夸克只提供了1%的质能。
由于希格斯场这种供应能量质量渠道未变,费米子和玻色子不断获得能量质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又发生了第五次大爆炸,结果发生了原子同光子电子结合,诞生了分子,这就是电磁相互作用力。
光子同原子结合,诞生分子。最直接的证据,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的物理学家首次找到了让光子和成对原子互相作用的方法。这种新效应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它是“相干地”(coherently)发生的,这意味着光子可以被吸收,把一对原子变成一个分子,然后发射回来,然后多次被重新吸收。Brantut 说:“这意味着一对光子系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粒子’,我们将其称之为'pair-polariton’。在我们的系统中,光子被限制在一个'光腔’(optical cavity,一个封闭的盒子)中,迫使它们与原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是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提供的消息。
为什么把费米子和玻色子关系比喻为夫妻。因为人类的夫妻关系,就是这种关系演化过来的。这不是比喻,这是宇宙规律,需要深入研究的。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电磁作用力,实际上是夫妻关系的授精过程,诞生新事物。
宇宙发生五次大爆炸,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坍塌收缩宇宙论,在引力的作用下,红巨星(分子阶段),坍塌为白矮星(原子阶段),坍塌为中子星(中子质子阶段),坍塌为夸克星(夸克阶段,理论),坍塌为中微子场,坍塌为黑洞、奇点。
第一次大爆炸出现中微子,第二大爆炸出现夸克,第三次大爆炸出现中子质子,第四次大爆炸出现原子,138亿年前的第五次大爆炸,是最后一次大爆炸,出现分子。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新事物的诞生,并不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自然而然演化诞生的。必须打碎旧事物,才能诞生新事物。这就是熵增原理。宇宙演化路线图是这样的:
1奇点→中微子,坍塌收缩返回。
2奇点→中微子→夸克,坍塌收缩返回。
3奇点→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坍塌收缩返回。
4,奇点→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坍塌收缩返回。
5,奇点→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分子,正在坍塌收缩返回。
最后一次大爆从中微子到原子,是以秒来计算的。而分子的诞生,大约30万年后,然后出现星云星糸恒星。每次大爆发后出现“星”的过程都是长期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第五次大爆炸后宇宙现象光速的基础上。这是一种静止的哲学观。只能说明第五次大爆炸规律。当宇宙继续运行时,这个理论就出现瑕疵了。
正如人类十月怀胎,生下高级生命,并非人类自身创造的。而是经过生物圈五次大毁灭,五次量积累质飞跃,继承全部智慧,才诞生人类这种高级智慧生命。宇宙自然记忆力场规律和大数据判断类推规律,是宇宙两项最重要的规律。可惜黑格尔没有认识到。这些规律中国哲学中有过论述,可惜是一种隐蔽的方式出现,不易察觉。后人也没有人研究。
现代自然科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成果,都是离不开引力。引力充斥在一切存在和一切事物中。中微子、夸克、中子质子、原子、分子,星云、星系、恒星,无不充斥着引力和斥力。
暗能量场、暗物质场、希格斯玻色子场,现代科学理论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存在的。这是人类科学的巨大成果。但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十分艰难。那就换一个手段研究,先从哲学上突破。
暗物质场和希格斯玻色子场是不是同一事物,可以深入研究。既然一切存在和一切事物都充实着引力和斥力。暗能量场暗物质场(宇宙爆炸前的势能,热),同样充斥着引力和斥力。我们把暗能量场暗物质场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称之为吸引力和离心力。
宇宙的规律是什么?宇宙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的矛盾对立统一(阴阳变化、相生相克),导演了宇宙演化进化的整个过程,诞生了天体物质世界。
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的主要规律:同性排斥异性吸引。这个规律是宇宙自然所有规律的源头,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无论出现多么复杂的规律,事无巨细,都是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的规律一一同性吸引异性排斥,演化、进化出来的结果。吸引力主吸引、收缩、凝聚,离心力主排斥、扩散、膨胀。在宇宙涡旋运动中一吸一呼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质创造和毁灭的过程,实现了物质从低级向高级演化,规律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的过程。
还有几个重要规律,需要讨论清楚的。物质怎样诞生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在相生相灭运动过程中互相转化,也就是阴阳变化。这种运动为什么会诞生物质?在100万个单位中,吸引力比离心力快“6”个单位,速度是力,力转化为能量,转化为物质。在物质、反物质中,100万个单位,物质总比反物质多“6”个单位。这就是物质的来源,物质诞生的原因。
同一事物的物质、反物质并不是相克,而是相容的。只有两个事物的物质、反物质才能相克。吸引力中有粒子、反粒子,离心力中也有粒子、反粒子,他们是相容的。
他们如何相克呢?
吸引力粒子→吸引离心力反粒子(异性吸引),经过碰撞,诞生物质(费米子)。这是因为粒子总比反粒子多“6”个单位。
吸引力粒子→吸引离心力粒子(同性排斥),经过碰撞,诞生反物质。
吸引力反粒子→吸引离心力粒子,经过碰撞,(异性吸引)诞生介子。离心力的粒子,比吸引力的反粒子多“6”个单位,所以产生介子(也是物质)
吸引力反粒子→吸引离心力反粒子,经过碰撞,诞生反介子(也是反物质)
这就是同性排斥,异性吸引的总规律。
吸引力(引力)和离心力(斥力)存在运行的模型:
(第一代)吸引力中,有吸引力(粒子)和离心力(反粒子);(第一代)离心力 中,有吸引力(粒子) 和离心力(反粒子)。
(第二代) 吸引力 中,有吸引力(粒子)和离心力(反粒子);(第二代)离心力中,有吸引力(粒子)和离心力(反粒子)。
第三代,第四代, 皆如此。如是无限循环下去。而所有层次的吸引力和离心力,都是由粒子和反粒子组成。宇宙粒子往小分割下去,无限无限。宇宙吸引力和离心力往大扩展开去,同样无限无限。所以宇宙无限小,同样也无限大。
宇宙的所有存在,都是由粒子组成的。中微子粒子→夸克粒子→中子质子粒子→原子粒子→分子粒子,宇宙粒子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同样,暗物质粒子→暗能量粒子→原始吸引力离心力粒子,无限小下去。这就是宇宙时间空间模型。这些规律作为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补充和发展。
(资料来源,中科院科普编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