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红二方面军在这里组建,也是仓央嘉措深情向往的地方
“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三百多年前,仓央嘉措写下了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情向往,让后人对这座高原之城充满了热切渴望。巍峨俊俏的格聂雪山、辽阔无边的毛垭大草原、精美的唐卡壁画、质朴的勒通古镇,铺就了“香巴拉”秘境的历史。赛马奔腾、鹤舞翩跹,无量河湿地宛若仙境,回荡着悠扬的草原牧歌,这里就是四川省理塘县。
理塘意为“勒通”,也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坝”,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平均海拔四千余米,有“世界高城”的美誉。理塘因仓央嘉措的诗歌闻名于世,但仓央嘉措终其一生,却未曾踏上过这片土地,只能寄情于仙鹤,传达着对理塘的一往情深。仓央嘉措笔下的仙鹤,就是被藏族同胞视为吉祥神鸟的黑颈鹤,它是高原的精灵,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曾经的高原小城,因“茶马古道”川藏道南线在此经过,渐渐形成了《勒通古镇》,如今的千户藏寨。清晨,勒通古镇的空气中弥漫着煨桑的清香,石板铺就的小路尽头,四百多年历史的《仁康古屋》洗尽铅华,仿佛定格在了光阴里。白墙、红檐、金塔,简洁沉稳的色彩,返璞归真的风情,描绘出一幅充满藏地特色的动人画卷。
以古屋为中心,一座座风格独特的藏式建筑,在数百米长的仁康古街上铺陈开来错落有致。山石垒砌的墙体与远处的高山相互映衬,隐藏其间的藏地文化密码,诉说着这片土地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落日余晖,《勒通古镇》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承载着仓央嘉措的深情与凝望,也寄托着无数人对这片土地的向往。
《长青春科尔寺》又名《理塘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是一座集藏式建筑、唐卡绘画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青春科尔寺》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阳光下,建筑上方的金顶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象征吉祥的白色和沉稳的赭红形成强烈对比,粗犷质朴的色彩使古寺更显肃穆庄严。
老旧的木梯,宛若一条时空隧道,将人们引向历史深处。在寺庙顶层的一间古屋中,完好地保存了一批年代久远的壁画珍品,画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在线条的明暗之间活灵活现。在历代画师的妙笔丹青下,遥远的历史事件、浪漫的民间传说、古朴的风土人情,一切仿佛触手可及。岁月更迭,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长青春科尔寺见证了理塘的岁月变迁,也经受着风雨的侵蚀。
理塘县甲洼乡的向阳寺,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寺内两口锈迹斑斑的铁锅,见证了一段中国工农红军与理塘人民的珍贵情谊。1936年,国民党为了阻止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北进与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开始集结重兵意图将革命的火种扑灭在康南地区。情况危急,红四方面军当即派遣红三十二军前去接应,经过多次激战,6月3日,萧克将军和王震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终于和红三十二军在甲洼成功会师,并在《向阳寺》设立临时指挥部。
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的甲洼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师,此次会师成功,为红二方面军的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甲洼,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训令,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支持。为了感谢理塘百姓们的支持,红军战士们将两口行军锅留了下来,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两口铁锅。
理塘虽地处偏远,但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征程中,却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众多优秀儿女,黄正清将军就是其中的代表。黄正清将军出生于1903年理塘县一户普通藏族人家,1925年,年轻的黄正清将军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宣侠父。抗战时期,黄正清将军率领寺院僧俗,捐献了能购买30架飞机的巨款及其它物资。1955年,黄正清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为了纪念这位从理塘草原走出的勇士,理塘县在黄正清将军故居内,陈列展出将军一生的事迹和大量的文物以及照片,向人们讲述这位藏族将军的传奇故事。
头戴红缨,颈系铜铃,理塘牧民对赛马精心装扮,迎接着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理塘赛马节》。为了感谢大自然慷慨的馈赠,牧民们用激情四射的赛马,来表达对山神与自然的敬畏,祈祷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赛马节源于古老的转山会,是当地一项传统的节日活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赛马节原本在每年八月前后,藏历六月初三举行。1964年,为实现军民联欢,理塘县将节日时间改在8月1日,此后,理塘赛马节正式更名为“理塘县八一赛马节”。
人们在草原上品尝美食、载歌载舞,在欢歌笑语中,理塘人互相送上节日的祝福,尽享天地间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安宁。天高地阔,牧歌悠悠,策马奔腾,追逐希望 。理塘,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冰川、草原、湿地,铺就高原之城的美丽画卷,理塘,这是一个浪漫的地方,藏戏、赛马、牧歌,犹如盛开的格桑花,永不凋零。在理塘,遇见仓央嘉措,遇见“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