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欧洲数学扉页上的数学文化
本文原载于《数学文化》第十一卷(2020年)第2期
点击此处订购《数学文化》纸质刊
1 引言
2 数学人物
3 数学课程
4 算盘算术
5 测量工具
6 数学交流
7 数学应用
8 数学信念
艺术赖斯石,其用博而宏。
心智付磨砺,暗昧得启蒙。
愚钝变聪颖,敏慧更不同。
欲使前程好,砺石见奇功。
9 结语
尽管16世纪的计算工具和测量工具在后世逐渐被废弃,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它们仍是十分有用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算盘来讲授数位,可以利用四分仪和十字杆来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堂上介绍16世纪的数学,也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演进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从而展现文化之魅,达成德育之效。
注释
1Katz, V.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 Introduc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2009. p. 425.
2Smith, D. E. A Source Book in Mathematics.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1929. pp. 13-19.
3Fauvel, J. & Gray, J.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 Reader. Hampshire: Macmillan Education, 1987. pp. 279-290.
4Smith, D. E. Rara Arithmetica. Boston: Ginn & Company, 1908.
5Finaeus, O. Protomathesis. Paris: Sorbonico, 1532.
6Digges, L. A Booke Named Tectonicon. London: Felix Kyngston, 1556.
7Fauvel, J. & Gray, J.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 Reader. Hampshire: MacmillanEducation, 1987. pp. 279-290. 中文诗由作者撰写本文时自译.
作者简介:
汪晓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现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现为HPM 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