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倒下的教培巨头会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二)
学而思于我而言是个很矛盾的存在。
因为之前朱韬的事情我怼过学而思,从而被学而思的水军轮番进攻。但是平心而论,我还真是一点不恨学而思。
而且由于和学而思之间的过节,我想学而思宁可把推广费拿去喂狗也不可能投我身上,以及我就是饿死也不可能接受学而思的充值,所以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比较客观的。
个人觉得无论是教研水平还是做生意水平,学而思都是一家牛逼的企业。
首先说危机公关能力。那次怼完朱韬之后,学而思反应非常迅速,从总部的公关到杭州分校的公关轮流来说(tuo)明(yan)情(shi)况(jian),然后开始研究话术,统一口径,全国各个分校推广。就在当天,广西某地学而思的客服就用标准话术开始套路家长,要不是那个家长是我粉丝把截图发我,我真的差点被学而思的“真诚”打动了。
虽然我奋起反击,但是私下仍然为对手的这个举措叫好。讲真,见过太多白痴级的危机公关,具有这种危机公关能力(不是意识)的企业实在罕见。很多企业出了负面以后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就手足无措,但是学而思的应对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学而思的去名师化是做的最好的。其他机构多少都有几个镇山之宝,但是说到学而思,你能想到的名师有谁?
对比昨天提到的新东方,玉米糊就是新东方最大的名师,包括后来的罗永浩等等,新东方的名师可谓是数不胜数。
然后这些人都自立山头去了——除了玉米糊还留在新东方。因为能人总是不安分的,一旦驾驭不了对公司的损失太大。作为教培机构,一个忠诚的明星教师是宝,一个不安分的明星教师就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所以学而思非常聪明,标准的流水线作业,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那种。那些所谓的学而思的名师是因为学而思本身平台的影响力,如果换个平台他马上就失去了那些光环,也就不可能维持住现在的收入。所以学而思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的师资团队保持相对的稳定。
就好比你在街头吃到一家美味的小吃,想要做大,必须走工业化流水线的路子,而且本身要有故事,但是口味要大众。但是如果这家小吃好吃的原因是因为厨师牛逼,你又无法复制出那么多厨师出来,那么就偏安一隅,挣个仨瓜俩枣也挺好。
这就是为啥名师工作室虽然挣钱但是搞不大,因为名师不可复制——但是学而思却可以。这像小野二郎的寿司名满天下但是就一家分店,只有汉堡王才是真印钞机。。。
而且学而思做事情真的是稳扎稳打。他就靠北京一家养着全国那么多的分校。人家在某个地方布局那真不是急功近利,就是做口碑,等口碑起来了再收割。相对其他教培机构而言,学而思在帝都以外的地区,其早期的获客成本是远高于本土机构的,但是到最后总是能分到一杯羹,不得不说厉害。
再说教研。从目前来说,学而思的教研团队是国内的这些教培机构中最强的,其教材体系之完备,已经不亚于正规的学校教育,甚至某些方面还超出了。
评价一套教材的好坏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完备,是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学而思真的是非常出色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学而思的学费是曾经这些大机构里性价比最高的。
知名机构勾结本地的牛逼初中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帝都几家培训机构,yc,sw,jr,ny,jm,gs或多或少都和学校有所勾结,甚至是半公开地告诉家长自己和哪家哪家有勾结,撺掇想上好学校的家长去占坑。所以为什么报五六个奥数班?那就是纳的投名状,真以为是取长补短呢?唯独学而思就是靠着实力在那边硬扛。
双减红线之下,学而思的退款速度也是很快的,整改也是最积极的,可以看出断臂求生的决心和勇气——近乎悲壮的勇气,据说会坚持到最后,不止损。不过作为靠K12起家没有成人教育,最近才布局素质教育的学而思,它的未来也许并不好(此处暗合学而思的母公司好未来)。
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能卖出高价——但是现在的中国,不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所以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都是牛逼的企业,但是却是带着原罪的企业。谁先倒下,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