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湖•弱势者(4)

       有人问我:你插队庄湖,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贡双龙,庄湖二队的专职饲养员。
       初到庄湖,听农民口中经常蹦出一个词“壮猪”。从教科书里,知道公猪、母猪,也听老师讲过黑猪、白猪、花猪,唯独没有听说过壮猪。我就到二队饲养场请教双龙。
       尽管我提的问题很肤浅,双龙还是耐心地解答:“不论公猪母猪,只要被’敲’过了,就叫壮猪。” 他怕我不理解,接着说:“这么说吧,’敲’就是像清朝太监一样,被’去势’了。”原来如此,说白了,壮猪就被阉过的“太监猪”。他马上纠正我的推断:“不完全对,母猪也要’去势’,总不能也叫’太监猪’吧?”我点头称是。他还告诉我:“壮猪一门心思吃饭睡觉,膘肥体壮,长得快,壮猪肉比公猪、母猪肉鲜嫩。”
        庄湖大队饲养场,坐落在庄湖南,远离村庄,靠近生产队农田。这种布局很有道理,因为牛是耕田的,牛棚靠近田,比较合理。饲养场共有三大间土坯房,一间牛棚,一间猪圈,还有一间仓库,双龙的床就搁在仓库里,40出头的双龙,父母早逝,放过牛,讨过饭,一直单身。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当上二队专职饲养员。一年365天,他与三头猪、两头牛打交道。大多数时间,双龙是孤独一人。和猪、牛“讲话”,成为他快乐的事。他说:“它们懂。”
        双龙在养猪养牛方面积累不少经验。
        俗话说:“牛无夜草不肥。” 他说,这句话不完全适应南方。冬天,半夜要给牛喂草,到了夏季不可以这样,可以晚上和早晨各加喂一次,否则,对牛有害无益。
        生产队母牛怀孕了,他给它调剂营养,重点照料。生小牛的时候,他就是助产士。那次小牛难产,是他沉着冷静用布腰带系住小牛的前腿,慢慢地悠悠的拖拉,确保小牛安全落地。
       他养猪也深受大家好评。每年看着队长从集市买来三只猪苗,到了寒冬腊月,总有三头肥头大耳的“八戒”,等待全队农民分享。       
      双龙,就是这样一个人,养猪养牛尽职尽力,任劳任怨。生产队的“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大批判”,一概不参加。说他普通,再普通没有,说作用,也不可或缺。
      直到我离开庄湖回城,贡双龙仍然在养猪养牛。后来听说,他61岁那年,和赵红林一样,也是自杀身亡,所不同的,贡双龙没有精神压力,而是身体患病,不能自理,一天三顿,吃喝拉撒都成问题,没有亲友,也没有志愿者照应他。感觉迟死不如早死,免得活受罪。
                    2020—07—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