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4)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4)

前  言

  《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氏族博考》14卷。该书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先常姓,后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实则合谱牒传记共成一书。因其收罗广博,既可为姓氏学专著,又可作为查阅历史人名的工具书,所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范姓人物载于《统谱》卷九十,有一百二十九位,外加补遗三十五位,合计一百六十四位。每位都有其不平凡的事迹和传奇的故事。今试注释如下,分期入志,供有兴趣者参读并修正。

《古今万姓统谱》之范姓 由 范百易 花费数月时间点校,收集整理原文资料,核实出处及其史实,并作断句。难免有误,仅供同仁修正与参考。均为原文所载。

【三国】范平

【字子安,钱塘人,研穷《典》《坟》《索》,遍贯百氏。举茂才,累迁临淮太守,有异政,孙皓时谢病,家居太康,中屡召,不起,卒,谥文真。三子奭咸泉,并以文学知名。泉子蔚封闗内侯,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蔚饮食之。】

《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儒林传‧范平传》: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其先铚侯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平研览坟素,遍该百氏,姚信、贺邵之徒皆从受业。吴时举茂才,累迁临海太守,政有异能。孙晞初,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太康中,频征不起,年六十九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三子:奭、咸、泉,并以儒学至大官。泉子蔚,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蔚子文才,亦幼知名。

陈颐道在《怀范子安》一诗中,有“七录香芸新秘阁,百年黄叶旧江村”之句评其藏书。范平不仅喜欢收藏典籍,博览群书,还精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上古典籍,深得其义,故而学识渊博。他的藏书不以私秘而收藏,而是供人借阅,家有藏书7000余卷。并对远近的前来阅书的读者开放,每日读者常达百人之多,并命其孙范蔚为读者办理食宿。是私人藏书家中最早对外开放借阅的典范。孙吴时,因广学博识荐举茂才科,官至临海太守。吴末帝孙皓登基后,范平称疾辞官,归居故里,潜心儒学。吴亡后,晋武帝司马炎于太康五年(284年)征诏范平,范平不就,不久死于家中。赠谥文贞先生。

范慎

【字孝敬,广陵人,性纯直,着论二十篇,名曰:《矫非》。后为侍中,出补武昌左都督,治军整顿。孙皓移都,甚惮之,诏曰:慎勲德俱茂,朕所敬慿,宜登上公,以副众望,鳯凰三年卒。】

范慎(公元206年-274年),字孝敬,徐州广陵郡人。东吴中后期大臣,三国时期军事家、评论家。历仕五位皇帝,官至太尉。

范慎对于知己的君主竭尽忠诚,对于清高有节操的朋友情意深厚,当时的士人以此敬重他。着有时政、文学论文二十篇,名曰《矫非》。

魏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于是立长子孙登为太子,为他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范慎与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谢景、刁玄、羊衜被选入侍奉太子,侍讲诗书,出从骑射。当时名闻天下的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最受器重,号为“太子四友”,而名望略逊的谢景、范慎、刁玄、羊衜号为“小四友”,于是东宫被世人称为多贤士。范慎,时任太子宾客。

当时,孙登让侍中胡综创作《宾友目》,里面称“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慎。”但羊衜却不认同,对孙登说:“孝敬深而狭。”

吴建兴元年(252年),孙亮即位,征辟范慎入朝担任侍中,之后又出补武昌左部督,在武昌整顿治理军队。

甘露元年(265年),吴末帝孙皓迁都武昌,非常忌惮范慎,下诏说:“范慎功勋德操都优秀出众,是朕所敬重和凭仗的,所以应该登上三公,用来顺应众人的期望。”于是任命范慎担任太尉,但范慎不满意自己作为名士却长期担任武将,于是托以自己年迈多病为由,告老辞官。当时他所统领的军队无论将军还是士卒都舍不得他,全营都为他的离开痛哭流涕。凤凰三年(274年),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九岁。子范耀嗣。

又,《江南通志》载:范慎,字孝敬,广陵人。初与谢景、刁玄、羊衜等为太子登宾客,竭忠知己之君,纒绵三益之友时。人荣之后,为侍中,出补武昌左部督。治军整顿。孙皓移都,甚惮之,以为太尉。慎自恨久为将遂托老耄,军士恋之,举营为之流涕,卒。子耀嗣。

【晋】范粲

【丹孙,字成明,内黄人,为武威太守到郡选良吏,立学校,劝农桑。是时,戎夷颇侵疆埸,粲明设防备,敌不敢犯,西域流通,无熢燧之警焉】

范粲(202年-285年),字承明,陈留外黄(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三国曹魏忠臣。官至武威太守、太宰中郎、侍中。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时,范粲素服拜送,从此称病足不落地,而且至死不说话(《晋书》称达三十六年)。于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祖父:范丹,东汉莱芜长。父:范馨。长子:范乔,字伯孙,范粲另有二子,史书未载其名。

《晋书·隐逸列传》:范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汉莱芜长丹之孙也。粲高亮贞正,有丹风,而博涉强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众,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也。魏时州府交辟,皆无所就。久之,乃应命为治中,转别驾,辟太尉掾、尚书郎,出为征西司马,所历职皆有声称。及宣帝辅政,迁武威太守。到郡,选良吏,立学校,劝农桑。是时戎夷颇侵疆场,粲明设防备,敌不敢犯,西域流通,无烽燧之警。又郡壤富实,珍玩充积,粲检制之,息其华侈。以母老罢官。郡既接近寇戎,粲又重镇辄去职,朝廷尤之,左迁乐涫令。顷之,转太宰从事中郎。遭母忧,以至孝称。服阙,复为太宰中郎。

范乔

【年方二岁,祖馨临终曰:恨不见汝成人,以所用砚与之。五岁,祖母以告,乔执砚涕泣,后为名儒】

范乔(公元221-298年),西晋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字伯孙。少有学行,闻于乡里。刘毅、王琨、张华等先后表荐起用之,凡一举孝廉、八荐公府、再举清白异行、又举寒素,一无所就。

《晋书 隐逸列传》载:(范)乔字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

九岁请学,在同辈之中,言无媟辞。弱冠,受业于乐安蒋国明。济阴刘公荣有知人之鉴,见乔,深相器重。友人刘彦秋夙有声誉,尝谓人曰:“范伯孙,体应纯和,理思周密,吾每欲错其一事而终不能”。光禄大夫李铨尝论杨雄才学优于刘向,乔以为向定一代之书,正群籍之篇,使雄当之,故非所长,遂着《刘杨优劣论》,文多不载。

(乔好学不倦)。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司隶校尉刘毅尝抗论于朝廷曰:“使范武威疾若不笃,是为伯夷、叔齐复存于今。如其信笃,益是圣主所宜哀矜。其子久侍父疾,名德着茂,不加叙用,深为朝廷惜遗贤之讥也”。元康中,诏求廉让冲退覆道寒素者,不计资,以参选叙。尚书郎王琨乃荐乔曰:“乔禀德真粹,立操高洁,儒学精深,含章内奥,安贫乐道,栖志穷巷,箪瓢咏业,长而弥坚,诚当今之寒素,着厉俗之清彦”。时张华领司徒,天下所举凡十七人,于乔特发优论。又吏部郎郗隆亦思求海内幽遁之士,乔供养衡门,至于白首,于是除乐安令。辞疾不拜。乔凡一举孝廉,八荐公府,再举清白异行,又举寒素,一无所就。

初,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父母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外黄令高頵叹曰:“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而范伯孙恂恂率道,名讳未尝经于官曹,士之贵异,于今而见。大道废而有仁义,信矣”!其行身不秽,为物所叹服如此。以元康八年卒,年七十八。

范逵

【鄱阳人,举孝亷,尝过陶侃家,侃母截髪易酒延之后言,侃于庐江太守荐之。侃之知名逵荐之也。逵任至防稽太守。】

范逵,西晋鄱阳(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北)人,曾举孝廉,生平事迹不详。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外出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白话文故事:范逵一向很有声名,被选拔为孝廉,有一次他路过陶侃家投宿。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一无所有,但范逵的马匹随从很多。陶母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当设法招待。”湛氏的头发长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两段假发,卖去后买了几斛米,又砍下家中几根屋柱,全都劈开当柴烧,还将坐卧用的草垫铡碎作为马料。到傍晚时分,便准备好了精美的食物,范逵的随从也都供应充分。范逵既赞叹陶侃的才干口才,又对他深厚的情意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早晨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肯停止,送了将近一百里路。范逵说:“送得很远了,您应该回去了。”陶侃仍然不肯返回。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到洛阳之后,我一定替你美言扬名。”陶侃这才返回。范逵到洛阳后,向羊晫、顾荣等人极力赞扬陶侃,陶侃于是获得了极好的声名。

子:范珧,成帝咸和中,湘东太守。

《陶侃传》载:侃领江州刺史时,命范逵子珧为湘东太守,时在成帝咸和中。

范汪

【字玄平,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竒之曰:兴范族氏者,必是子也。年十三居母丧,尽礼,赐爵都乡侯,复为庾亮平西将军,从讨郭黙进亭侯。汪为亮佐十有余年,甚相钦待,转鹰扬将军武陵内史时,庾翼将悉,郢汉之众,以事中原军,次安陆转屯襄阳。汪上疏论,其不可者有四,桓宣代翼为荆州,复以汪为安西长史,蜀平进武兴侯。】

范汪(约308-372年),字玄平,雍州刺史范晷之孙,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曾任东阳太守,故称范东阳。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官至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晚年屏居吴都。咸安二年,卒于家,时年六十五,赠散骑常侍,谥号为穆。次子范宁,东晋大儒之一。

范汪,字玄平,雍州刺史晷之孙也。父稚,蚤卒。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年十三,丧母,居丧尽礼,亲邻哀之。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弱冠,至京师,属苏峻作难。王师败绩,汪乃遁逃西归。庾亮、温峤屯兵寻阳,时行李断绝,莫知峻之虚实,咸恐贼强,未敢轻进。及汪至,峤等访之,汪曰:“贼政令不一,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是日,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护军事。贼平,赐爵都乡侯。复为庾亮平西参军、从讨郭默,进爵亭侯。辟司空郗鉴掾,除宛陵令。复参亮征西军事,转州别驾。汪为亮佐使十有余年,甚相钦待。转鹰扬将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征拜中书侍郎。

时庾翼将悉郢汉之众以事中原,军次安陆,寻转屯襄阳。汪上疏曰:臣伏思安西将军庾翼今至襄阳,仓卒攻讨,凡百草创,安陆之调,不复为襄阳之用。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百行,排推而进。设一处有急,势不相救。臣所至虑一也。又既至之后,桓宣当出。宣往实翦豺狼之林,招携贰之众,待之以至宽,御之以无法。田畴垦辟,生产始立,而当移之,必有嗷然,悔吝难测。臣所至虑二也。襄阳顿益数万口,奉师之费,皆当出于江南。运漕之难,船人之力,不可不熟计。臣之所至虑三也。且申伯之尊,而与边将并驱。又东军不进,殊为孤悬。兵书云:“知彼知此,百战不殆。知彼不知此,一胜一负。”贼诚衰弊,然得臣犹在;我虽方隆,今实未暇。而连兵不解,患难将起,臣所至虑四也。

庾翼岂不知兵家所患常在于此,顾以门户事任,忧责莫大,晏然终年,忧心情所安,是以抗表辄行,毕命原野。以翼宏规经略,文武用命,忽遇衅会,大事便济。然国家之虑,常以万全,非至安至审,王者不举。臣谓宜严诏谕翼,还镇养锐,以为后图。若少合圣听,乞密出臣表,与车骑臣冰等详共集议。

寻而骠骑将军何充辅政,请为长史。桓温代翼为荆州,复以汪为安西长史。温西征蜀,委以留府。蜀平,进爵武兴县侯。而温频请为长史、江州刺史,皆不就。自请还京,求为东阳太守。温甚恨焉。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顷之,召入,频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时简文帝作相,甚相亲昵,除都督徐兖青冀四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

既而桓温北伐,令范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从容讲肆,不言枉直。后至姑孰,见温。温时方起屈滞以倾朝廷,谓汪远来诣己,倾身引望,谓袁宏曰:“范公来,可作太常邪?”汪既至,才坐,温谢其远来意。汪实来造温,恐以趋时致损,乃曰:“亡儿瘗此,故来视之。”温殊失望而止。时年六十五,卒于家,赠散骑常侍,谥曰穆。长子康嗣,早卒。康弟范宁,最知名。

祖父:范晷,父亲:范稚,儿子:范宁,孙子:范泰,曾孙:范晔。

以上载《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东晋门阀政治》。

范晷

【字彦长,顺阳人,仕为河内郡丞,大守裴楷荐为侍御史,转冯翊太守。绥抚百姓,甚有政声,累迁凉州刺史加左将军。】

据《晋书列传六十》所载:

范晷,字彦长,南阳顺阳(今湖北老河口)人。西晋大臣,东晋大儒范宁高祖父。

范晷少游学清河,遂徙家侨居。清河郡守命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太守裴楷雅知之,荐迁侍御史。调补上谷太守,遭丧不之官。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甚有政能,善于绥抚,百姓爱戴。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刺史。于时西土荒毁,氏羌蹈藉,田桑失收,百姓困弊,晷倾心化导,劝以农桑,所部甚赖之。元康中,加左将军,卒于官。二子:范广、范稚。

范广

【字仲将,晷之子,举孝廉,除灵寿令,不之官。姊适孙氏,早亡,有孙名迈,广负以南奔,虽盗贼艰急,终不弃之。元帝承制,以为堂邑令丞。】

范广,字仲将,晋时顺阳人,晷子。举孝廉除灵寿令,不之官。姊适孙氏,早亡。有孙名迈,广负之南奔。虽盗贼艰急,终不忍弃。元帝承制,以为堂邑令丞。时刘荣坐事当死,郡劾以付县。荣即县,言家有老母,每至节,广輙听暂还,荣亦如期而反。县堂为野火所及,荣脱械救火,事毕,还自着械。后大旱,米贵,广散私榖赈济饥人,至数千斛,远近流寓归投之,户口十倍。卒于官弟,雅亦知名。(选自《河南通志》巻五十九晋朝孝廉)

范寗

【字武子,豫章太守,在郡大设庠序,遣人徃交市磬石,以供学用,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范宁(约339年—约401年),又作范甯。东晋大儒、经学家,徐、兖二州刺史范汪之子、《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官至豫章太守,封阳遂乡侯。

范宁推崇儒学,反对何晏、王弼等的玄学。所撰《春秋榖梁传集解》,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经注疏》,是保留汉、魏以来春秋谷梁传之学的重要作品。

范宁年少专心勤学,博览群书,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却打算辟命他,但因父亲范汪与掌时当权的大司马桓温有过节,故在桓温反对下作罢。而亦因桓温的关系,桓温在世时范氏一门都没有人任官。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此后范宁才获授余杭县令。范宁在余杭兴办学校,培养学生,施行儒家礼教并以身作则,令有志行的人都尊重他。而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后当地就大行儒家风化。范宁在余杭当了六年县令,就迁任临淮太守,获封阳遂县侯。后又改任中书侍郎。

范宁在朝中亦多有贡献,有益国家,当时建新庙、广求辟雍、明堂制度,范宁都引据经典上奏,全皆可于儒家典籍中查证。而当时孝武帝好文学,故范宁亦因而受亲待,朝廷议论未果都去问范宁意见。而当时范宁亦直言批评奸佞朝士,其中包括阿谀奉承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外甥王国宝。不过范宁本身就因为大力批评王国宝,而被王国宝借司马道子之手中伤,范宁唯有只求外任豫章太守,孝武帝亦在极不情愿下被逼应允。临行前范宁仍关心国家,上陈当时虽然无战事之虞,但国家虚耗人力物力,对人民劳伇过甚;又自表对国家的操心。后来孝武帝下诏公卿和地方刺史、太守议朝政得失,范宁又提议实行土断,并言明考官员内容,修平民之法;又提议将小郡县整合,郡至少要有五千户,县则至少要千户,以利调役管理;更提议修改礼文,以二十岁为全丁而十六岁至十九岁为半丁,以取代当时十三岁为半丁而十六岁为全丁的礼文,免于“伤天理,遗经典,困苦万姓”。

范宁在郡大兴学校,又派人到交州采磬石以建学校使用,同时又改革旧制,不依往常规则。当时范宁吸引到千余人到来,对他们的资助都是用私财。豫章郡四姓子弟亦被范宁送入学校,学习五经,又建学台,用途甚广。不过范宁却遭到上官江州刺史王凝之弹劾,称他“肆其奢浊,所为狼籍”,并列举他私立家庙、改筑郡城等行为作为其罪证。朝廷当时下诏范宁免官抵罪,但儿子范泰弃天门太守的官位而为父上诉,孝武帝亦以范宁所做的都为教学,于是一直拖着未决,直至后来遇到大赦,范宁还是被免职。

范宁被免官后移居丹杨郡,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初,宁之出,非帝本意,故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臣伏寻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准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列上,而敢专辄,惟在任心。州既闻知,既符从事,制不复听。而宁严威属县,惟令速立。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

范宣

【字宣子,十岁能诵诗书,常以讲诵为业,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读之声,有若齐鲁,由是江州人物并好经学化,其风也。】

范宜,又名范宣,字宣子,陈留(今河南陈留东北)人,东晋名儒。博综群书,征并不就。戴逵从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苟卫之后,推为第一。(选自《世说新语、曰书本传、历代名画记》)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见《晋书》卷91《儒林列传范宣传》。

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家至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郗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实以儒为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为高。仆诚太儒,然‘丘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 子·至乐篇》。”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人莫之测也。

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声, 有若齐、鲁。太元中,顺阳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年五十四卒。着《礼》《易论难》皆行于世。

子辑,历郡守、国子博士、大将军从事中郎。自免归,亦以讲授为事。义熙中,连征不至。详见《晋书》列传第61。

(0)

相关推荐

  • 安心知命,龙头般的人物,为什么被黑成蛇头?

    华歆,历史上一位玉洁冰清般的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被黑成奸佞小人. 另外一部小说<世说新语>里,华歆再次被黑,当了管宁的反衬.管宁专门学习,不爱财,华歆心气浮躁,见财动心.这则 ...

  •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5)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5) 前  言   <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 ...

  •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3)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3) 前  言   <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 ...

  •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2)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2) 前  言   <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 ...

  •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1)

    <万姓统谱>范姓人物注释(1) 前  言   <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范姓人物?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仍,战火纷飞中有一部分人扬名立万,大多数人仍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生存的机会.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范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

  • 籍贯绍兴府的范姓科举人物

    古代想要做官,大多有两种途径:荐辟和科举考试.荐辟,是指地方推荐和朝廷征召.而主要途径则是科举考试,即朝廷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又分为文科举与武科举两大科.科举制使为应考之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为 ...

  • 牛年出生的范姓男宝宝起名:生机勃勃、有涵养的男孩名字

    微友联系天赐佳名,想给孩子取个生机勃勃.有涵养的男孩名字 (天赐佳名卜广鉴认为起名不仅要参考家长建议,还要以生辰信息为核心,分析取名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 以下信息希望可以给你灵感   ) 牛年出生的范 ...

  • 宝宝起名:范姓女宝宝秀气伶俐、楚楚动人的名字

    宝宝起名:范姓女宝宝秀气伶俐.楚楚动人的名字 姓名的音律美主要表现为名字清脆响亮,声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听之悦耳,没有不雅谐音联想.好名字一定是精心推敲,深思熟虑的,且符合大众审美,并有一定审美价值 ...

  • 范姓成语大盘点,范家人你知道几个?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范",先点上面蓝字范氏宗亲总会,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范张鸡黍 发音fàn zhāng jī shǔ 释义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