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豆腐
白水洋豆腐:朴素滋味,烟火人间
白水洋豆腐
本报记者陈洪晨
地道的食材和家常的做法,很多时候能创造出朴素而温暖的美食。白水洋豆腐,就是这样一道风靡台州的家常菜。它是临海人家里常烧、下馆子常点的一道菜,是几代人难以忘怀的味蕾记忆,也是游子走南闯北的乡愁滋味。凭借醇香鲜美的味道和本地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这道菜入选了“百县千碗·鲜在台州”16道“山珍”。
原料
星光还未散去,豆腐师傅便早早起床,点火开工,磨浆、滤浆、煮浆、捞豆腐皮、点浆、沥水……天蒙蒙亮,一屉屉豆腐就从作坊被送往早市,最后走进千家万户。在临海市白水洋镇,这样的场景随着时光流淌了几百年。
豆腐在中国是大众食材,相传此物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而白水洋豆腐的成名,当地民间传说与鉴真大师有关。
唐代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相传,他在第四次东渡途经临海时,就住在龙兴寺。寺院附近有一家白水洋人开的豆腐店。鉴真大师品尝过豆腐后,称赞“吃过百余家豆腐,此家最为细腻爽口,实为佳品”。此事传出后,白水洋豆腐渐渐声名远播。
白水洋豆腐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当地代代相传。它以本地产的一种名叫“六月豆”的黄豆为原料,把颗粒饱满的六月豆淘洗浸泡,按一定比例配水,细磨成浆,倒入大锅,用木柴煮沸,除沫,轻捞三道豆腐皮后,用老卤点浆,倒入专用的纱布沥水,最后移往木制模具再度压榨,去水成型。
地道的白水洋豆腐,首先讲究原料精良,“豆好,豆腐才好”。是不是六月豆做的豆腐,口味刁钻的本地食客一尝便知。来自永安溪的优良水质,也成为好食材的加持。其次,黄豆浸泡时间的掌控、磨豆浆时水与豆的配比、煮浆时温度的控制等,都关系到豆腐的质量。
豆腐师傅用大锅猛火煮制豆浆的过程中,会特意出现少许糊底的现象。因少许焦糊,豆腐会散发出焦香。那一阵若有若无的烟熏香气,正是白水洋豆腐成名的奥秘。
烹饪
正宗的白水洋豆腐,通体色泽灰白,表面透出淡淡的黄豆油。新鲜豆腐买回家,蘸酱油就能直接吃,入口有一丝淡淡的烟火气;下馆子吃饭,常见的做法是家烧或煨汤,无论用什么汤料煲煨,豆腐本身浓郁的豆香都挥之不去。
把白水洋豆腐这种食材,变成一道叫“白水洋豆腐”的菜,另有一番讲究。
在“百县千碗·鲜在台州”美食大比拼的舞台上,46岁的临海名厨李义代表临海市华侨大酒店参赛。他制作的“白水洋豆腐”,让评委们赞不绝口。
“这道菜在酒店点单率很高,本地人爱吃,游客评价也很好。它是一道能代表临海特色味道的地方菜。”李义说,家烧白水洋豆腐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做法。
白水洋豆腐切成厚片,腊肉切片,笋、香菇切片,蒜苗切段;腊肉下油锅炒香,下豆腐,煎至两面微黄;加入笋、香菇、虾干等,再加入高汤和料酒,大火烧开;小火煮透烧五分钟,调味出锅装盘即可。“白水洋豆腐柔嫩多孔、不易破碎,用高汤炖煮10分钟左右是它最佳的状态。原料地道,不用加很多调料,做出来的菜就很鲜美。”
李义介绍,家烧可以让白水洋豆腐的质感更加坚韧有劲,吃起来带着清甜,嫩滑的口感和浓郁的豆香也保持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