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的大市场和涂鸦街,以及我不愿与当地华人打交道的原因
上一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赞叹这里为英格兰最美最棒和最红的教区教堂
虽然酒店里不能做饭,也没有冰箱储存食物,我们还是习惯于每天到超市里买点儿零食饮料。说起超市,不得不提我们在College Green附近的一家Tesco超市的经历。
英国的超市一般都有人工收银和自助结账两种方式,后者需要顾客自己将购买的商品逐一扫码和结账付款。每台自助机器都有两个台子,一个放未扫码的商品一个放扫完码的,但是有的机器这两个台子一左一右位于结款机器屏幕两侧,有的则位于一侧的上下两层。我俩在伦敦的Sainsbury用过这种机器,自以为“英国通”了,想当然地将没扫码的东西放在左边的台子上,扫码后的放到右边。没想到左边机器前的一位小姐突然招手叫来了收银员,投诉我们占了她的地方。我们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扫码前后的台子是在右侧分上下两层的,赶紧拿走左边台子上的东西表示歉意。结果看到那位华人面孔的小姐姐一脸的嫌弃,把我本来想说的一句中文又咽了回去。虽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她那鄙夷的眼神却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经常出国旅游给我的一种感觉是:真正的当地人对待我们这些游客常常是比较宽容和善的,可能他们认为我们这些外来者不熟悉他们用惯的东西情有可原吧;反而是有些先我们一步来到这里的华人对自己的同胞显得苛刻冷漠,似乎觉得我们会丢了他们的脸。这也逐渐成为我到国外尽量少与当地华人打交道的原因。
不知不觉已是在布里斯托的最后一天,因为要乘下午的航班去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我在上午只安排了去布里斯托的新老两个市场闲逛,外加一顿网上口碑极好的早午餐。
从火车站西北方向的转盘顺维多利亚大街向北跨过一座桥,这座带尖塔的教堂是圣尼古拉斯教堂,最早建于1154年,二战中被炸弹毁坏后,1974年修复成教堂博物馆,后来又作为市议会办公使用。网上说现已决定重新作为教堂对公众开放,但我们到这里时仍然处于修缮工程中,还没对外开放。
教堂北边是古老的圣尼古拉斯市场,包括室内市场、玻璃拱廊和交换大厅等,主要销售当地特产,也有很多小餐馆和酒吧。
虽然网上说周一至周六的9:30-17:00开放,但我们周四上午十点到这时,整个市场都还没什么人。大部分店铺都没有开门或者刚开始将货品摆上货架。
二手书就摆在店外的走廊里,便宜得要命,只是淘不到想看的。
这家店专门卖各种毛线,勾起我对童年的记忆。
配钥匙的也有个很大的门脸,估计市区里干这个行当的不会太多。
还是做食品生意的勤快,早早就将一桶桶新做好的凉菜摆上柜台。
交换大厅中的很多店铺都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店主没来,但货品摆在那也不收。市场内只有一两个像是保安模样的人在巡逻,似乎并不担心被盗,看来这里的治安还是非常令人放心的。
交换大厅北门外是谷物大街,因为以前这里曾是当地最重要的谷物交易地。
北门上方的红色时钟设立于1822年,它有两个分针,相差10分钟,红色的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黑色的是布里斯托时间,因为这里比伦敦格林尼治在经度上靠西 2º35'。
谷物街上有四个铜桌被称为“钉子”,分别制作于16-17世纪,交换大厅建造以前,人们在街上交易时就在这上面付款,边缘凸起是为了防止硬币滚落到地上。
交换大厅以北街对面的漂亮建筑是建于1854年的劳氏银行,现在已改为一家酒店。
谷物街东口向北拐是宽街,我们吃早午餐的地方就在这。
餐馆叫Ironworks Supply Company(铁器供应公司),不知为何起了这么一个与吃饭很不搭的名字。后来我们在伦敦德里又去了一家叫Brickwork(砖厂)的餐馆,那时就见怪不怪了。餐馆所在的建筑很特别,是哥特式风格的,与周围的建筑完全不在同一时代的感觉。
餐馆里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火爆,进去就有位子坐,也可能十点多钟当不当正不正的,吃早餐的已经走了,吃午餐的还没来。
我后来上他家官网看了一下,这家店是一对儿在澳大利亚待了七年半的英国夫妇回到故乡后开的,我们来的这天正好碰到这对儿夫妇都在工作,与下面这张官网照片不同的是,妻子怀孕挺起了大肚子。
我点了一份8.95英镑的招牌套餐,她点的牛油果羊酪早餐只要5.95英镑。他家还是澳大利亚Di Lorenzo咖啡在英国的独家代理,因此店内供应的自然也是这一品牌的咖啡。我们点的卡布基诺2.4英镑一杯。
另外还要了一份红菜头核桃仁沙拉,怎么样?看上去不错吧?味道也很赞呦。
顺宽街向北到头是圣约翰教堂,高高的钟楼下有个门洞,穿过门洞向西是码头街、向东是尼尔森街,这里正好是两条街的交界处,这两条街就被人们称为“涂鸦街”。
街道两侧建筑上确实画着一些涂鸦,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这些彩绘的涂鸦看上去并不惊艳,倒是东头有个古旧一些的建筑利用黑黄的墙灰勾勒出的剪影让人眼前一亮。从大门上方的标志看,以前这里应该是个警察局,如今似乎已经改成了一家艺术展览馆。
再向东就是布里斯托最大的商城卡伯特购物中心。这个儿童理发店好专业,小孩儿再也不害怕剪头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