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曾有八大异姓王,刘邦先后铲除七个,唯独此人善终还传承五世

01、引子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这是两种谁都不愿遇到却又永远无法逃避的宿命。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马援、班超勤于事功,鞠躬尽瘁,倒在为之奋斗一生的岗位上,晚景唏嘘,尚属善终。

郭子仪、曾国潘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于家于国均有再造之功,仍不免被疑忌打压,最后自解兵权、夹起尾巴做人才得了却残生。

岳飞、于谦,胸底无私,尽忠报国,却都死在自己誓死报效的君王屠刀下。

白起、韩信等人亦功盖当世,却因不懂谦退,甚至挟功歁上,最终也不免悲剧下场。

宇文宪、鳌拜受先王顾命,名为辅政,实则篡政,幼王一旦羽翼丰满,终遭反噬。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专制体制下,权力从来是一条单行道,尤其是作为金字塔顶端的皇权,更是无人可以触碰的禁脔——如果你触碰了,或者帝王认为你触碰了,那么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死。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除了春秋范蠡、汉代张良以及唐代李泌等廖廖数人功成身退、相忘于江湖外,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几乎成为定例。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汉初刘邦分封的八位异姓王:齐王(楚王)韩信、韩王信、燕王臧荼、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和长沙王吴芮。

诸王均为汉王朝的原始股东,为楚汉相争的胜利和西汉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即便如此,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其他诸王最迟在汉十一年(前196年)的时候就被刘邦全部剪除殆尽,其封地更是或收归国有,或被赐予刘氏宗室。

在刘邦几乎无差别的屠刀之下,长沙王吴芮为何可以独存,且封地能传五世、到文帝时绝嗣才国除?

这里面,除了死得早(汉五年,即前202年)、封地偏远荒蛮等原因之外,吴芮及其子孙们坚定的政治立场、超强的政治智慧才是保全性命、传世富贵的独家秘笈。

刘邦剧照

02、反楚归汉,助力刘邦

楚汉相争,刘、项两大阵营特点鲜明。

项羽和由他分封的各路诸侯,看上去像是一台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的豪华战车,但实际上,拉车的各位却各怀鬼胎、南辕北辙,自始至终就没有形成过真正的合力。

而刘邦的汉营,起初虽然弱小,但在战争过程中,却像一块吸力巨大的磁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滚雪球般慢慢结成了一个强大的、有着共同利益诉求和奋斗目标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这个过程中,张良代表着旧的六国贵族势力,陈平代表着新兴的士的集团,韩信代表着出身低微、却想通过军功博取富贵的武人集团,纷纷投奔到刘邦麾下,成为继“丰沛集团”外的第二大汉王势力。

随着战争的推进,刘、项双方的实力对比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这时,一直在两大阵营中间冷眼旁观的诸路军阀开始下注,吴芮、彭越、英布等人都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投奔了刘邦——和张良、陈平、韩信等人归降不一样,吴、彭、英三人都带来了成熟的队伍,这让楚、汉实力对比瞬间发生逆转。

对此,刘邦欣喜若狂,天下一定,便把这几位同时封王。

但是,虽同为异姓王,几个人的表现却大不一样。

03、韩信、彭越功高震主

刘邦手下八大异姓王,王位却很少来自军功。

韩王信是统一战线的标杆、燕王卢绾是发小、赵王张耳是儿女亲家、淮南王英布则是为了表彰和鼓励弃暗投明。

真正就军功和贡献而言,韩信是毫无争议的第一,第二则是彭越——前者突前,负责大规模集团作战和歼灭战;后者潜伏敌后,大打游击战争,主要任务是扰敌和疲敌。

尤其是彭越,看上去不甚起眼,但实际作用和效果却不容小觑。

汉四年,项羽兵困成皋,城破,刘邦和夏侯婴二人仅以身免。正当项羽欲追穷寇的时候,彭越出现在了项羽的后方,大加侵扰之余,还一把火烧掉了楚军的粮草。这让刘邦获得喘息并迅速满血复活。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刘邦在修武城抢来韩信的兵马后,复渡河攻成皋,楚汉再次相持。这时,彭越又来捣乱,并劫了楚军的粮道。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不久,韩信在齐地大破楚将龙且,项羽基本上成为光杆司令。无奈之下,他派韩信老乡、盱眙人武涉去劝降,结果失败。而祸不单行的是,彭越再次在后方劫了他的粮道。

是时(项羽派武涉说降韩信不成),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

这一次,项羽再也无法坚持,被迫与刘邦议和,双方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按说有如此功劳,韩、彭二人在刘邦麾下应该很是混得开才对。但结果却恰恰相反,立国不久,二人便先后被贬杀。

这一点说起来还真不能怪刘邦小家子气,因为这俩人从楚汉相争时就让刘邦很不爽,他们先后借刘邦用人之机要王位、要地皮。

先是韩信。

汉四年二月,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危在旦夕。此时,韩信拿下整个齐国,派人向刘邦申请代理齐王。刘邦虽然怒不可遏,仍然在张良的建议下,用忍气吞声换来韩信的出兵。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紧接着是韩、彭二人组团要挟刘邦。

汉五年初,刘邦撕毁和约,通知韩信、彭越合兵击楚。追至固陵,两军相遇,而韩、彭二人却失期不至,结果汉军大败。这时张良分析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没有满足他俩的条件,赶紧给他们裂地封王。

刘邦一听,立即派使者告诉二人,只要能打败项羽,要什么有什么。二人一听立即表态:马上就到。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被人趁火打劫,任谁心里也不会痛快,刘邦心里的刺算是给扎下了。

而反观吴芮,则让刘邦连连夸赞是个好同志。

04、居功不自傲,还申请裁军并自削封地

与韩信嫌官小、彭越嫌地少不同,吴芮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胸襟和格局。

建国伊始,吴芮就多次上书主动割让利益。

首先是封地。他把位置好、经济发达的部分全部给了刘氏宗室,让自己的地盘大大缩水;

其次是军队。前面说过,和英布、彭越一样,吴芮是秦末最早的一批割据军阀,是带着大队人马投奔的刘邦,所以他才有资格成为帝国的第一批原始股东。

但是,他在割让地盘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规模裁军,把自己的精锐部队全部张给了刘邦族兄、吴王刘贾。

这两步棋一落,刘邦几乎完全消除了对吴芮的戒备之心。

因为,就封地而言,吴芮所占的本来就在百越之地,像长沙、桂林等地与现在大大不可同日而语,边僻蛮荒,既贫且瘠,想造反也没有资本。

裁军的意义就更是非凡了,都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吴芮此举,就足以说明他没有任何野心。

所以,在吴芮死后,刘邦不仅没有收回封地,还厚待其后人,让其数代承袭。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这一点,后世做得最好的是曾国藩。

19世纪中叶,一个用邪教武装头脑落第秀才带领一群吃不上饭的农民,将曾经“满万不可敌”的后女真八旗打得满地找牙。走投无路之际,清廷授权汉人将领组建团练。

曾国藩临危受命,在十年间从一个不知兵的文职官员成长为帝国柱石,而且,还史无前例地拥有控制区内所有官员与将领的人事任免权。

对此,清廷忌惮却无奈。

中国近代第一位留学生、著名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回国后,第一次面见曾国藩就被其折服,并说出了一句极为大逆不道的赞美之语:“毫无疑问,眼前这位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

这句话让曾国藩大为惶恐。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宣告失败。挟此余威,曾国荃似乎别有用心地劝说大哥曾国藩挥师北上,理由是剪除太平余孽。

“曾剃头”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弟弟,未置可否,转头却一纸奏书,自解兵权。

慈禧太后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当即诏令曾国藩为两江总督。

05、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

楚汉相争胜利后,刘邦最需要的是哪一类人才?

按照陆贾的说法,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所以,天下太平的时候,国家战略和施政方针也要随之调整和改变,那就是武将功能下降,文官作用凸显。

而吴芮,恰恰属于那种可以武能攻城拔寨、文可治国安民的人。

在秦代,吴芮就担任鄱阳令。任上,他勤政爱民,轻徭薄赋,深得百姓拥护和爱戴。

汉初受封长沙王,他一如既往地发展生产,让饱经战乱的越地迅速安定下来。尤其是由他大兴水利,大力推广水稻种植,不仅让百姓丰衣足食,还为湖南成为后世重要产粮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就与吴芮有着莫大的关系)。

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项籍死……徙为长沙王,都临湘。

吴芮在汉五年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刘邦感念他的功绩,追谥其为“文王”,并让他的儿子吴臣承袭了他的长沙王位。

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

按《逸周书·谥法解》,慈惠爱民曰文,而这正是对吴芮为政最恰如其分的总结。

06、政治站队:毫不含糊,永远正确

乱世之中,一切纲常和秩序都被打乱和抛弃,道德沦丧,斯文坠地,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更不惜放弃名节、降叛无常,像吴芮的女婿、九江王(后封淮南王)英布就是如此。

但是,同样作为从项羽阵营投诚过来的吴芮以及他的后人却对新兴汉室表现出了无与伦比、不同寻常的忠诚。

汉十一年秋(公元前196年),吕后诛杀彭越,并将其剁成肉酱后传示天下。英布兔死狐悲,随即起兵造反。

虽然两地相临,且吴芮、英布二人又是翁婿关系,但是,吴芮的孙子、长沙哀王吴回的政治立场却是非常明确,不仅没有响应英布一起造反,反而在他败走蕲西的时候虚晃一枪,将其诱骗至番阳并踩上了致命一脚。

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不仅是吴回,吴芮的其他后人在政治站队方面也毫不含糊。

在诸吕之乱中,吴芮第三子(庶出,所以没能承袭王位)吴浅帮助周勃、陈平诸二吕、夺军权,并立刘恒为帝,保住了汉家根脉。

孝文帝后七年,吴芮最后一个后人长沙靖王吴差去世,因为没有子嗣,封国被取消(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但是,吴氏的忠诚传统仿佛已经生根发芽,在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中,其封地同样没有响应来自身边的反叛,反而在周亚夫讨逆期间,配合其弃梁断粮之策,最终让朝廷顺利平叛。

刘邦在世的时候曾这么评价吴芮:“长沙王忠,其定著令。”

他没有看错人,吴芮及其后人也没辜负他。

班固更是对八大异姓王的成败兴亡进行了全面总结,说这群人虽然获得了一时之成功,但大都因为各怀鬼胎而先后自取灭亡。唯有吴芮,一直行得正走得端,从来不搞小动作,所以才坚持到最后。

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