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灵是怎样丢失的
在现实教学我们追求客观事实,规避主观感受。一次公开课备讲中,老师问孩子一个与公开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你们喜欢哪个季节?”有个小孩回答说喜欢夏季,老师训斥孩子要说喜欢冬天,孩子不明白,明明自己喜欢夏季,为什么要回答说喜欢冬天,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与冬天有关,所以老师要求孩子们回答喜欢冬天。教学中我们与学生分离,与自我分离,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分离状态,因为我们想获得好评,我们担心自己的无能,害怕会评判,所以我们努力维护自己的虚荣,为了“自我保护”,为了满足对外界的渴望,我们做一些本不想做的事情。当对外在的需求大于自身的满足,我们的心灵便会渐渐不再发声,因为他常常被忽略。
学校有统一的标准,家长有各种要求,社会可以随意抨击,世俗的浮躁、焦虑牵扯着自己,我们的教育生活开始慢慢变得混沌、纠缠、无力。我们的心灵也失去了热情和动力。老师们开始把真我从教育抽离出来,让行为变得更加谨慎,以免被各种言论伤害到,挫败自己对生活的勇气。
当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滋养,我们切断了自我与教育的联系,我们的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表演”,追求的如何获得好评,我们会把关注点放到成就上,而非心灵的引导和滋养上。当课堂上变得不够真实,师生之间都在逢场作戏。教育便走向滑坡。
教育改革中大家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成长,我也非常关注自己的教育技巧和专业水平提高,但还是没有找到“教”与“学”的契合点。直到今年我强行自己“停下来”,停下来想想,做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向内的探索一定是跳出你原有的圈子,打破你固有的认知,我开始慢慢领悟到,对于教师的成长一定是找回教师内部的力量,重寻真实的自我,对现在的所做所想有认同。才可以让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成长才会有效发生,否则我们参加再多的培训也不会让自己的成长有起色。
每次与学生互动,孩子们总是小心地说:“别人说--,”或是“普遍认为—”当我问他:“你怎么想的,你认为—”时。他们开始变得慌张,而变得不够自信,透视学生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也是如此,从不敢真实的表达自我,因为我们的感受常常被贬低,让我们失去了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