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成|池塘飞出欢乐的歌

我的老家位于遵化西南一隅,地势低洼,海拔只有二十几米。村子周围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的池塘,小的水面有十来亩,最大的达50多亩。记忆中 ,大旱之年池塘从未干枯过,雨水充沛的夏秋季节,几个池塘的水连成一片汪洋,形成自然循环小水系,多余的水会通过村西的河沟向西南流去,然后汇入于桥水库, 无论雨水多大,水患多严重,大水都是绕村而过,从未淹泡到村庄,就像护城河一样护卫着村民的安全。

有塘便会有水,有水自有鱼蛙,有鱼蛙亦能养活鹅鸭,塘水鱼鸭相依相伴,塘怀抱着水,水滋润着鱼鸭,鱼鸭供养着村民,村民养护着池塘,形成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局面。自明朝末年始有村落至二十世纪末,池塘由小到大,从少变多,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奏响着小村庄快乐生活的乐章。

春池升温鸭先觉,鹅儿曲颈向天歌。柳下独踞蛙作声,喜戏欢悦荡清波。七九过后,池塘的冰开始融化,早晨太阳升起,农家的鸭鹅们争先恐后地奔向池塘,就是到了它们的世界。初至水塘,鸭鹅们都很兴奋,它们先是清洗羽毛,一会儿钻到水下,一会儿浮到水面,互相追赶戏闹,弄得水花四溅,然后慢慢地安静下来,有的浮在水上,自由自在地游着;有的倒栽在水里寻找食物,撅着个大屁股;有的扇起翅膀,美如一片片白帆,曲颈向天唱着歌;有的玩够了,干脆游到岸边,用嘴梳理着羽毛……

睡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青蛙,春天它们醒来了,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衣裳,一个又大又吸引人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很大很圆的眼睛,还有一张能发出宏亮声音的大嘴巴,唱起歌儿来呱呱呱!当害虫从它面前飞过时,就会一跃而起,飞速地伸出舌头,把害虫卷进嘴里吃掉,据说青蛙一天最多能消灭200只害虫。它们平时喜欢躲在草丛里,大雨过后叫得非常欢快响亮,那声音能传到几里之外,就像演奏着美妙的交响曲。

春季风大少雨,天气干燥,是脱坯搭炕的好时候。农家烧了几年的火炕内沉积了太多的草灰,火不易烧旺。搭了新炕,做饭快了,炕也烧得热,换下来的炕面还可作很好的肥料。搭炕就得脱坯,脱坯需要土、水、草,最理想的地点就是池塘周围,取土用水皆方便。在池塘边挖些泥土,撒上提前准备好的碎稻草,从池塘就近取水浇上,然后用镐刨、锨翻或脚踩,为的是把土水草三者和得均匀。泥和好后,还要在池塘边比较干燥处,平整出几十平米的地方,再撒上些碎稻草,就可以脱坯了。一般是男人端泥,女人抹模子,一家人有说有笑,一两个小时就脱好了土坯。也有人家脱坯是用来垒墙盖房子,那就要脱得多一些,需时也久一点。

春夏之交,土地干旱,农作物缺水严重。池塘边缘生产队的几百亩农田和几十户人家的菜园子,都要靠几个池塘中的水来浇灌。生产队是用水泵抽水,动力有电动机或柴油机;农户有的用自制吊桶吊水,有的用板车人工拉水,有的干脆挑水背水,那场面真可谓热火朝天,欢歌笑语,一派繁忙景象。

夏季天热,雨水充沛,池塘积满了水,连成一片的数个池塘,水面大得像个湖,不只是鱼鸭鹅的天堂,亦是男人们避暑的好去处。中午或假日,男童们喜欢在塘里游泳、戏水、玩耍、捉迷藏、捞鱼虾。玩饿了,偶尔仨俩结伴爬到岸上瓜地“爬瓜”吃,若被看瓜人发现,就抱着甜瓜一猛子扎到水里,然后还拿甜瓜当球,在水中“布阵”抢着玩。个个都能“举物搬家”、“立凫挑扁担”,甭管蛙泳、仰泳、蝶泳、潜泳,全都是小菜一碟,游泳技能不输小兵张嘎。水中玩够了,就到岸上套知了 ,爬到树上掏鸟窝。这些对那个年代的孩童来说,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刷抖音玩手游一样的快活。

初秋,种在池塘边缘低洼易涝处的苘麻长熟了,生产队便组织社员,将苘麻拔下来打成捆儿,就近扔到池塘里浸泡十几天,捞出后及时剥皮洗净晒干,以备日后编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绳索。经过长时间浸泡的苘麻,既好剥皮,又好清洗,更好纺绳。准备来年盖新房的人家,也开始着手把椽子、檩条、大梁等木料,放入池塘水中泡上几个月,入冬前捞出晒干备用,这种浸泡过的木料再也不会生虫遭蛀。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池塘中养了几年的鱼儿长得又大又肥,正好国庆节快到了,该捕些鱼让村民们沾点儿荤腥。那时的生产队多采用最简单也是最残酷的方法——掏干拿鱼。就是抽干池塘的水,将大鱼小鱼虾米或是能吃的,统统捕捞上来,分了鱼的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欢天喜地,如同过年一样。

改革开放后,生产队不挖塘泥了,也不再集体管理池塘。父亲承包了我们生产一队的两个池塘,春天放养些鱼苗,秋后就用旋网打,粘网粘,拉网拉。打到了鱼,大的留下,小的放回池塘,等来年长大了再捕捞。捕鱼的场面吸引来不少围观的人,多数是来看热闹,小部分是来买鱼的。

一网下去,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鱼的种类真不少,有鲤鱼草鱼鲢鱼,也有野生的鲫鱼黑鱼鲶鱼嘎鱼等。拉网过程中,鲢鱼最躁动,不停地飞来跳去,有时飞跃一米多高,围观的人们很兴奋,我和家人更是快乐和幸福。此时正在休探亲假的我,主动请缨去卖鱼,五弟我俩骑车各载百十来斤,跑到马兰峪赶大集,同样的鱼每斤比别人少卖一毛钱,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我们哼着歌儿欢快地回到家,将卖鱼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了父亲。父母都很高兴,夸我俩卖鱼有方,吃午饭时还把大块的鱼肉,多次往我们的碗里挟,这是我探亲期间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

入冬后农活相对少了些,生产队开始组织挖塘泥大会战,就是全队的几十号劳动力,还有马车牛车一齐出动。七八个人一组,间隔两米一字排开,从岸边伸向塘底,十来个小组沿塘岸铺展开来,数辆农用车在岸边排成长龙,好似古代打仗布阵,人欢马叫,激情飞扬,非常壮观。每人一把铁锨,喊着号子,一锨锨黑油油的塘泥,就七转八倒地输送到了塘岸上,再用车运到田里去,给来年的庄稼提供了很好的肥料。这种会战一般持续几天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直到把塘底多年沉积一米多厚的淤泥挖净为止,获得有机肥料几百方,甚至上千方。每当看到这些优质的黑泥,就能想象得到,来年的农作物一定会长得高高的、壮壮的,麦浪滚滚一片金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玉米长得大如棒槌……

数九寒冬的星期天或者放寒假,在完成作业和拾柴捡粪任务后,最开心的玩耍 ,就是到结冰的池塘上滑冰或是抽陀螺。我们自己动手,找来木桩、木板、钢条、钢珠等,制成自己心中最理想,眼中最好看的滑板、滑车和陀螺,在几十亩开阔的天然冰场上疯野似地玩耍着,那种从心底淌出的开心和快乐,很难用精准的语言来形容。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转瞬间我已离开老家四十几年,可家乡那些曾经无数次飞出欢乐歌的池塘,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刻下了不灭的烙印,时常鸣响在我的脑际,始终愉悦、鼓舞、激励、幸福着我……

作者简介

王树成,遵化人,喜欢读书,爱好文字,曾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400余篇。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编委会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体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燕山诗文

遵化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置顶公众号,每日第一时间阅读

长按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