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回湖南探亲,姐姐掏出一张照片:坏人看见要杀头!为何?

1950年新年刚过,开国上将杨得志因为机缘巧合,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被勾起,随后利用部队休整的机会,回到了老家湖南醴陵。

走在回乡的路上,杨得志不由得感慨,这些年老家的变化太大了。仔细想一想,自己已经24年没有回来了。可离这魂牵梦萦的家乡越近,杨得志心里就越胆怯,真真的“近乡人更怯”。

图-杨得志(上将)故居

其实杨得志家的兄弟姐妹非常多,但因为饥饿和战乱,新中国成立后,活下来的却已经不多。这次回家,昔日人声鼎沸的家,如今也变得落魄萧条。

唯一让人感觉到欣慰的,是姐姐杨桂泗仍然生活在家乡。见到杨得志回来,桂泗姐姐从茅草房的夹缝里,拿出来了一张泛黄的照片,带着几分感慨说:“这样的相片,坏人看见是要杀头的!”

思绪一下被带到了24年前,当时杨得志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铁匠,他仿佛还能看见当年在村口,他要跟着部队参加革命时,姐姐倚在树旁说:“敬伢子!早些回来啊!”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整整24个春秋,当年的“敬伢子”也成了人人敬仰的开国上将。那么从打铁匠到开国上将,这么多年杨得志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从左到右: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耿飚

走,当兵去!

杨得志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童年时期民国刚刚成立,祖籍湖南醴陵,原名杨敬堂,杨得志这个名字是后来哥哥给改的。

和当时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杨得志的童年也充满了苦难。当时的人们有非常固执的生育执念,认为生的孩子越多,那么以后有一个出息,改变家庭命运的几率就会越大。

杨得志家也是一样,家里兄弟姐妹有十三个。人多家贫用在杨得志家最为合适不过,没钱没田没地,甚至连一间属于他们的,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一大家子人就挤在一间破草屋里,艰难地度日。

因为家里穷,杨得志的叔叔成了一个老光棍汉,索性就和杨得志一家生活在了一起。全家十几张嘴等着吃饭,全靠杨得志的父亲和叔叔两个人,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前前后后杨得志的兄弟姐妹陆陆续续不是病死了,就是活活饿死了,十三个兄弟姐妹,最后只有哥哥杨海堂、姐姐杨桂泗和杨得志三人长大成人。

图-杨得志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的一部分部队,辗转来到了湖南境内,并且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了暴动,经过一次次斗争,在湘南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当时不少人去当兵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可以报效国家、建立功勋,另一方面是有口饭吃,杨得志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走,当兵去!”

哥哥杨海堂带着杨得志和其他25个筑路工人,从衡阳的板子桥连夜赶到了韩家村,投奔到了陈毅的部下,自此,打铁匠成了穿军装的革命人士。

图-前排右起杨得志、邓华、朱瑞、熊伯涛孙毅,后排右二为萧华

刚到部队的时候,杨得志被分在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当通讯员,没多久就被调到了直属特务连三排七班当战士,

本以为自己的哥哥就在这个连,自己能“沾光”领到一把枪。当时打仗可不像咱们现在武器这么先进、发达,当时很多战士使用的还是冷兵器,能有一把枪,那可是值得吹嘘的一件事。

杨得志欢欢喜喜来到班里,看到一人正在忙活,看样子是班长说:

“报告!我来领枪!”

“你叫什么名字?”

“杨得志!”

班长看了杨得志一眼,随后从稻草堆里拿出了一个梭镖头,然后说:“找根木棍砍砍,把它给装好。”

杨得志一瞅,这梭镖头早就已经锈迹斑斑,镖尖都给磨没了,还没自己在师部用的家伙好,不由得撇了一下嘴,嘟嘟囔囔地抱怨:“还以为能发一只'汉阳造’,结果却领了个这!”

说完,气鼓鼓的杨得志放下了梭镖,正要扭头走。

图-梭镖的概述图

“杨得志同志!”班长不知道哪里来的火,突然在杨得志背后大吼了一声,猛然间吓得杨得志一个激灵:“我再说一遍,去找根木棍来砍砍,把它给装好!”

可杨得志倔劲上来了,仍然不肯伸手接梭镖。

班长火气蹭一下更盛了,带着怒气喊道:“全班持枪集合!”

话音刚落,刚刚还在四下里忙活着的士兵们,一股脑地全部列队站好。杨得志看到眼前的一幕,简直惊掉了下巴。倒不是部队的训练有素,而是大家用的竟然都是梭镖和大刀。

这部队为什么不发枪呢?

杨得志心里装了一万个为什么,却不知道该找谁去问。

再看看班长,两只眼睛冷得瘆人,瞥了杨得志一眼后,对大家说:“想要'汉阳造’,可以啊!等到了打仗的时候,自己从敌人的手里夺!”

说完,班长就走了,头也不回地喊了一句:“解散!”

这下,只剩下了杨得志在原地傻了眼,心里又羞又恼。

图-杨得志与陈正湘、萧明

几天后,杨得志遇见了哥哥,哭丧着一张脸讲述了自己领枪时,班长故意把自己弄得下不来台。

本以为哥哥会安慰一下自己,没想到他反而板着一张脸说:“那梭镖头是农友们打土豪得来送给革命军的,你怎么能不要呢?”

杨得志也满肚子的委屈,不服气地说:“就算如此,班长也不能那样凶我呀,他训人的那个样子,跟板子桥上的工头一模一样。”

杨海堂听到这话,也生气了,两只眼睛盯着杨得志,十分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话,他是你的班长,更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你这样的比喻,实在太不恰当!”

杨得志也反应过来,自己做得确实有些过分,用十分懊恼的语气说:“哥,你说得对,我要从敌人那里抢来两支'汉阳造’,送给班长一支,当做那日的赔礼!”

从那天之后,每当冲锋号角响起,杨得志总是第一个冲向前。他一心想从敌人手里夺来两支“汉阳造”,送给班长当赔礼。但杨得志没想到,班长根本没能等到那一天。

图-汉阳造步枪,由中国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

那是一个黄昏,当时杨得志和敌人在一道山梁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别看敌人的武器精良,可农军各个威猛异常,拿着梭镖和大刀大显神威,敌人被杀得鬼哭狼嚎。

杨得志见到敌人仓皇而逃的样子,就想乘胜追击,终于成功将一个拖着长枪的敌兵逼在了两块山石之间。这人见到杨得志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主动上缴了自己手里的枪。

本以为缴获了一只'汉阳造’,杨得志兴冲冲地夺过那人手中的枪,一看却是一个杂牌货,不由得觉得血亏。正在这时,一个老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并且大声呼喊:“快!班长不行了!”

杨得志听到这话,感觉血脉上涌,眼前一黑,他整个人都愣了。过了一会,好像突然反应过来一样,一路飞奔而去。

图-杨得志(后排左一)

腰部中弹的班长此时正躺在地上,汩汩鲜血浸透了一大片土地,见到杨得志来了,班长拼尽全力挤出了一丝笑容,然后看着杨得志,艰难地指了指自己的枪。杨得志拿起来一看,正是自己做梦都想的“汉阳造”!

此时班长渐渐失去了意识,闭上了双眼。杨得志一下扑到了班长的身上,可任他怎样呼喊、摇动,班长都再也没有任何的回应。

杨得志和战友们就地掩埋了班长的遗体,他背上了班长的那把“汉阳造”,带着班长还没有完成的意愿,跟着湘南暴动农军直奔上了井冈山。

图-杨得志(左七)与萧华(左五)、熊伯涛(左四)、唐亮(左六)的合影

生死不明的兄长

战争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失踪人口,尤其是当兵的。

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上了井冈山后,都被编在了军部的特务营。杨海堂在一排三班当班长,杨得志则在三排七班当战士。

1928年,为了狙击敌人的会合,彻底粉丝敌人的“会剿”意图,我军对敌军发起了一次次的狙击战。但由于寡不敌众,枪少梭镖多,实在招架不住敌人的力量,很快就败下阵来。

部队在接到撤退命令后,经过重新组织安排,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

冲出重围的时候,杨得志见到了杨海堂带着自己班的战士,一边跑一边招呼着战友们快过河。杨得志不曾想,这一面竟然成了兄弟俩的最后一面。

稍微安顿下来,各班都开始清理人数,一个连长急匆匆地跑到杨得志的面前,神色匆忙地问:“你见到三班班长没有?”

杨得志愣一下,回道:“你是说我哥哥?”

连长喘着粗气说:“是,你看没看到?”

杨得志感觉脑袋瓜子嗡嗡作响,语气中也都是焦躁:“怎么,他没有过来吗?”

连长反而急了眼:“看到了还问你?”

听到这句话,一个不详的想法钻进了杨得志的脑袋里,他顿时感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一个趔趄就倒了下去。还好连长及时扶住了他,怕他着急上火,连连安慰:“你别急,或许他是走到别的连队了!”

从那之后,无论走到哪儿,碰见了自己队伍上的人,总要打听打听哥哥杨海堂的下落。正所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杨得志却连关于哥哥的一个消息都没有。

图-杨得志与武竞天、刘忠、罗华生、张元寿、宋连、黄志勇的合影

抢占大渡河

根据杨得志将军晚年的回忆录记载,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3000多场战斗,每一次都表现出色,为伟大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不过在众多战斗中,抢占大渡河倒也算是一番奇谈。

在大渡河战役爆发前夕,蒋某人曾经放出“豪言壮语”,要在大渡河歼灭我全军。

当时杨得志率领先遣部队红一团和国民党正面相迎,由于对方派出了数十万大军驻守,而大渡河的宽度又宽达300米,两岸都是险要的群峰,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反面教材。

当时大渡河的水流非常湍急,而附近的船只被国民党部队悉数破坏,杨得志急中生智,对安顺场进行了偷渡,仅仅用了三十分钟,杨得志就全歼了敌军的两个连、抢夺了一些宝贵船只。

杨得志带领17名渡河勇士,每人佩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还有八颗手榴弹。

随着渡河指令的下达,河岸上负责掩护的战士们齐齐开火,杨得志带着渡河勇士们跳上了船,开始准备渡河。

杨得志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你们的肩上扛着的,是红军的希望!更是人民的希望!无论如何,一定要坚决渡过河去,把对面的敌人彻底消灭!”

历史上真实的敌人可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憨傻,第一批渡河的战士刚刚离开岸边,对面狡猾的敌人就发现了,随后就开始了密集如同雨点一般的射击。

杨得志两眼目视前方,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大家一定要撑住!”

杨得志自己都不知道,最后是怎样幸运地抵挡着敌人的炮火,来到了敌军盘踞的对岸。

顺利抵达对岸之后,抢占就打开了一个豁口,杨得志的抢攻先头兵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半。可此时杨得志并没有放松,他一边继续守住攻势,一边火力掩护第二批渡河的战士。

双方的轻重武器都同时开火,瞬间炮火连天,甚是壮观。

首批渡河的战士们奋勇杀敌,没有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直杀得敌人抱头鼠窜,仓惶逃命。

在杨得志将军的智慧之下,经过数个小时的不断激战,红一团顺利突破大渡河天险,曾经被国民党军吹嘘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成功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这下,红军主力也拥有了一条北上的直通路。

国民党军信誓旦旦夸下的海口,竟然这么轻易就被我军战士破防,足以让对手感觉到震撼,也足够让后辈在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史的时候感觉到震撼。

回顾杨得志将军的一生可以发现,他能够从一个打铁匠一步步成长为开国将军,绝不是命运好这么简单。

他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非常明白什么时候该跟着什么人干什么事,绝不是牵强附会之人。他也有真材实料,懂得如何指挥战斗。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闪闪的红心,照耀着他继续朝着光明的前方前进。

图-照片中前排左起:聂鹤亭、毛泽东、朱德;后排左起:杨得志、梁钧、杨梅生、陈赓、贺子珍、姚喆、胡龙奎

敬伢子,早些回来啊!

离开家前,桂泗姐姐依靠在村口的树旁,依依不舍地说:“敬伢子,早些回来啊!”

杨得志想着,等到革命胜利,一定要抽空回家来看看,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整整24个春秋。

1935年,红军长征结束,顺利抵达陕北后,杨得志给自己拍了生平第一张照片。

图-长征胜利后,杨得志在陕北照了自己有生之年的第一张照片

这时候杨得志离开家已经许多年了,从湖南的乡下来到了陕北地区,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越是这样,人的思乡情绪就会越浓。

当年那个打铁匠,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红军团长,十几岁的敬伢子,也成了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因为想念姐姐,杨得志就照了一张照片,然后第一时间,连同一封家书一起寄回了老家。

可杨得志却忽略了一件要命的事,照片里的他,穿着的是军装!

图-杨得志

当这封家信被打开的时候,桂泗姐姐整个人又惊又喜。她喜的是自己的兄弟竟然还活着,并且穿上了帅气的军装,成为了一名为穷人打天下的好兵。她惊的是,如果弟弟的红军身份被人知道,那么家人肯定会遭到牵连。

姐姐一遍遍抚摸着这张照片,然后偷偷把照片藏在了茅草房的墙夹缝里。这一藏,又是十几年。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杨得志回到老家后,姐姐从墙缝里拿出了这张照片时说:“坏人见了,是要杀头的。”

杨得志这才反应过来,当年自己只顾着让姐姐看看穿上军装的自己,却忽略了这么做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大风险,不由得觉得一阵后怕。

图-杨得志

桂泗姐姐说:“当年咱们这儿到处都是白色恐怖,所以我就把它藏在了这儿。现在没事了,坏人都被共产党打跑了!”

说到这儿,桂泗姐姐笑了。这一瞬间,杨得志突然觉得,姐姐笑起来的样子很像自己记忆深处,母亲笑起来的样子。

可杨得志的父亲已经去世,叔叔在旧社会时出去讨饭,被地主家的大狗给活活咬死了,母亲则在生完第十四个孩子后因为月子病去世,哥哥杨海堂生死不明,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最后只剩下了杨得志和姐姐杨桂泗。

就像桂泗姐姐说的那样,日子太长太难熬,好几次都快坚持不下去了,还好,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了,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天下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

回家后不久,杨得志将军再次踏上了征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继续为国征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