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笔记:广州塔下的好氛围

梁东方

在来广州的火车上,因为卧铺号标志是两个一组统一标志在左侧的铺位挡板上的,辨认的时候往往需要琢磨一下。一个乘客说了一句容易误会,立刻就有人带着戾气驳斥说误会什么误会,别人的铺位你想占怎的!带着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经常可以遇到的那种挑衅的语气,和作死的节奏。

人家没有回话,那挑衅者便以为自己胜利了。如果对方按照惯例回击了,这就必然是一场令人不快的吵骂,甚至上演一场野蛮而愚蠢的打斗。

这样的事情在温热的广州似乎很少见。与气候相应,北方生活是绷紧的,广州是放开的,不自我设限的,不互相干涉的,更关键的还是广州朴素自然,没有北方大城市那种一定要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

在广州,你禁不住就会想起那句话来:假如世界上没有广州,生活会多么单调。我们的城市是城乡缺点的结合的观点,看来只在北方适用。关键其实还是人,是人的状态决定一切。生活在那样的气氛里的人,最好能到广州待一待,转一转,慢慢地走走,体会体会。让自己重新意识到生活的怡然与美好。

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从赤岗小学出发,穿过菜市场,穿过TIT创业园,到广州塔的一路上,可以分明地体会到广州的这种好氛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夜的街道上欣喜地感受,这是旅行中的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收获。

在这广州的小街道上,不管大人孩子,脸上常有怡和之态;享受生活,满意当下的生命状态的感觉自然地写在脸上。放学的学生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戴着耳机的年轻人,面庞之间也常有轻松的愉悦。买卖店铺,不管做了多么小的生意,老板都会很诚恳地说声谢谢。

小饭馆里的气氛非常平和,餐饮价格明示,童叟无欺。就餐者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有老外,有上班族,有打工者;大家融洽相处,没有一丝一毫怀疑被算计的忐忑,也没有什么始终互相提防的疲劳。人虽然很多,但是大家严守界限,互不越界。偶有涉及他人的时候,都很礼貌。这一点在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大都市里,是很不容易的,也是特别值得夸赞的。

点了一个叉烧饭,里面有烧鹅片,酸白菜,米饭,外带一碗紫菜汤。还点了一个猪肠粉,都切成一节一节的,像是猪肠一样的,其实没有猪,只有大米面做的肠粉。这种在北方人看来很难吃饱的东西,其妙处是大米米皮的洁白柔嫩浸泡在汤料的酸甜滋味之中,再配以蔬菜的鲜绿纤维,一碟一碗便可为一餐了。

与小街道上的熙熙攘攘的世俗化的热闹不一样,在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广州塔小蛮腰的位置上,我们穿过的T.I.T创业园却是一个高大上的所在。

所谓高大上,不是门禁森严或者建筑气势压人,恰恰是随意出入却又整洁简便,众多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与原有的工厂车间建筑结合以后的宽敞明亮,抑或幽暗有致。作为一个小山的山顶位置,到处都有巨大的榕树投下硕大的阴凉,与夜晚的灯光相参差,将一条条长椅上胸前戴着工作证的年轻人的倩影,清晰地映照在与外面热闹的气氛迥然不同的安静里。她们是工间出来休息,或者上下班的路上坐下聊天的。

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商业机构、互联网机构和服装餐饮店。让刚刚经历了是市井化的拥塞热闹的人们一下就步入了与时代同步,甚至是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所在。这是广州的另一面。

作为广州的这另一面的代表的高高在上的广州塔,在夜色里一直闪耀着自己透明的腰身。没有想到的是,向它走去的路途中首先看到的却是古朴庄重的赤岗古塔。赤岗塔与广州塔相距不远地并立在珠江南岸的夜色之中,互为衬托;让广州塔有出身不凡的深远感,也让赤岗塔有与时俱进的延续性。

而有意思的是,看上去无比现代的广州塔,塔下的气氛却是很宽松随意的,没有拒止性的边界,不仅室内的检票机前有大片的地方供人们游走休憩,户外环绕广州塔的广泛地方也都是可以自由行走坐下的环形“广场”。数量不菲的保安并不阻止正常的休闲活动,只是时时巡逻走过而已。

从地铁里,从公交车上,从沿江轻轨上,从珠江渡船中源源不断汇聚而来的人们,大多数并不是为了上塔,大家只是为了远远地看看塔,到塔的下面来走一走坐一坐,甚至是为了互相看一看,感受感受人气,沐浴沐浴这里洋溢着的好氛围。毕竟,看塔的最佳位置其实在去看塔的路上,也在离开塔回望的时候,上了塔反而不见塔了,意趣一般化了。一如夜游珠江,上船的是少数,多数人站在岸上看已经足矣;以至于江边一位难求,一个站立着可以看见江水和对岸的位置难求。

虽然上广州塔的人是少数,但是广州塔又的的确确是一切的一切的核心,是它将人们从不同的方向凝聚而来,并在塔下形成了一种人群聚集的好气场。走到这里,你会意识到,生活中一直在向往的那种好气氛,那种理想中人人安详和美的极致状态,终于在这里出现了。这里有北方少有的融融之乐,空气暖融融,人也都文明得暖融融的普遍祥和的气氛。

由此开始的数日广州游历说明,广州的这种享受生活的状态,实在是我们的城市里所少有的。这里到处弥漫着一种生生不已的乐趣,花钱的乐趣,吃饭的乐趣。就连我这样一向对钢筋水泥之林中的生活不以为然的人,对大老远地去看一座铁塔提不起兴趣的人,在这样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和夜生活也就都是我所愿意的了。

我们长时间地坐在广州塔下,充分地享受着这罕有的愉快,城市赋予人的愉快。面对每一个走进走出的人,我在小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直白的字句:

游走在

广州的街头

迟迟不愿离开

熙熙攘攘的人流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每个人脸上

都布散着一种罕见的愉悦

我愿意在这样的人群中

放下北方冰冷的拒绝和戾气

融化到人人心中其实都愿意的

平和中去

(0)

相关推荐

  • 【店访】广州点播影院门店走访记(二)娱影云尚江景餐吧影院

    近日,影音中国编辑团队继续走访市场.这次是前往广州沿江中路的"娱影云尚"西餐影院进行体验.目前行业里很多私人影院都喜欢跟音乐.艺术.文化.美食等元素进行融合,以此提升对顾客的吸引力 ...

  • 旅 拍 如 何 拍 出 电 影 感 ?

    在日常拍摄中,电影是我们最好的灵感来源.看到喜欢的场景和故事,你都会把它截图下来细细琢磨吧. 我们也总幻想过一次电影中的精彩人生,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小细节,可能我们早已置身于一场电影中了. 今年 ...

  • 广州最大的城中村!石牌村曾是很多人在广州努力奋斗的开始!

    说起城中村--石牌村 不知是多少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个"家" 亦或是外地人员来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 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房租便宜 所以成为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交通便利 作为广州最大也是历 ...

  • 你好。我在嘉禾望岗。

    听说嘉禾望岗有个故事--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嘉禾望岗不过是个广州地铁2号线的终点站.这里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昼夜不停地亮着,她是广州复杂却又梦幻的地方. 无数的广漂人,都选择从城市的另一头,穿越到这个 ...

  • 双城记 | 山城在左,花城在右,一道左右为南的选择题

    有一道选择题,那真叫我左右为南(难). 山城重庆,我的故乡,前前后后生活了二十三年.转头一算,来到广州也恰好二十三年,花城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中间的几年,北上求学了.哎呀,怎么又明目张胆地暴露了年龄呢 ...

  • 这油画中迷雾笼罩的城市街道和广场,有着神秘的氛围!

    ..... Dmitry Balahonov 德米特里·巴拉霍诺夫 俄罗斯画家, (1971-) 德米特里·巴拉霍诺夫(Dmitry Balahonov)俄罗斯画家,出生于1971年2月6日.从小,他 ...

  • 【图像城市】羊巅峰远眺

    广州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的珠江南岸,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等隔江相望.因其特殊的构型,俗称"小蛮腰",成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 ...

  • 广州笔记:花城广场和花城广场面的盒饭(下)

    梁东方 棕榈树的树干粗壮,树叶少而细,是为了抵抗蒸发而进化成了如此的热带植被.它柄基修长,树叶却细如柳叶.而且纷披状地四散开来,不聚集,只能洒下花凉. 在棕榈树的树荫中,阴凉是透明的.与大榕树下黑森林 ...

  • 广州笔记:龙潭村大榕树下的桥乡盛景

    梁东方 广州城区不断扩大,逐渐将很多过去的村落包含在了环线之内. 不过龙潭村作为广州的城中村,与那种高楼林立几乎没有间隔的城中村握手楼状态还是有点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村中央几条水道汇合的地方有四座古桥和 ...

  • 广州笔记:珠江岸边的人们(下)

    梁东方 台风过后,江边还留有很多巨大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都已经运走了,这些巨大的树根就留在了原地,算是对那场剧烈的台风的一种直观的记忆.人们走过这些树根,坐在这些树根身边,除了新来的人会感叹一下, ...

  •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真实而神秘的汉墓笔记(下)

    在主棺室中,身穿玉衣的墓主人身体两侧各佩有5把装饰华丽的剑,除此以外还有5把剑放在墙边,每一把都用丝绢裹缠. 经过清理,10把宝剑渐渐露出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这些剑,有的镶金,有的嵌玉,而最引人注目的 ...

  • 广州塔下才是生活

    在离广州塔不远的大塘地铁站A口出去向左几十米,有一片以纺织印花为主的各种工厂作坊,第一次来这里你可能会被这里的场面吓到,但等你熟悉之后,你便会发现这也是小蛮腰绚烂多彩的调色板和支撑起小蛮腰的基石. 广 ...

  • 1979年,香港电视节目介绍广州,记录下42年前广州城市风貌

    1979年,香港电视节目介绍广州,记录下42年前广州城市风貌

  • 广州的广州塔,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广州市夜景,你见过吗?

    广州的广州塔,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广州市夜景,你见过吗?

  • 【每天老照片】-1万-4017-1870年代 华芳影像馆广州影集(下)

    本组照片名义上出自泰瑞·贝内特<中国摄影史>所附华芳影像馆作品清单中的广州照片已基本找到,共95幅;参见.不能肯定的说是华芳影像馆的作品,但估计也八九不离十. 已经确定的90副广州老照片见 ...

  • 中药用量不传之迷笔记(下)

    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