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童年过的日子

四岁那年开始,唯一任务是照看弟弟。拉出来了,要帮着换尿布,干的叠好塞上。红红的屁股,有时还得擦。

        冬天特别冷,弟弟站在竖桶里暖和。最遭罪的事,就是拉竖桶里,一双小脚丫乱踩。鞋底鞋帮上,全都粘满屎。
        还得晃当晃当,一手尿布一手捧槌。到园里塘,一路上掉渣渣,给弟弟洗尿布去。先水上漂洗,再棒槌敲几下。
        洗好的尿布,拎回来晾在门口石头上。蓝花格子土布,也用旧裤子改,像联合国国旗。石头上,晾了好几排。
        家人住前面,我跟奶奶睡后院。中间隔了个菜园,前后房子不直通,要西侧绕个弯。生产队出工,妈妈干活去了。
        前面房子锁上,有时肚子饿了怎么办。木门挂锁扣,门一推缝隙很大,尤其是门槛边。曾经尝试,门下钻进去。

经过反复试验,可以顺利钻进去。腿先伸进门槛,侧面地上一躺,往里一转就行。类似腹仰式,朝天一转身。

        有时山上干活,中午妈妈不回家。早饭烧一大锅,中饭一起烧上,装在饭篮挂起来。中午装一碗,吃冷饭配干菜。
        肚子饿了,也可以爬水缸上面去。揭开饭篮盖,用手扒几块吃吃,平时经常这么干。有的时候,感觉持别香。
        饭装竹篮里挂起来,可以防馊防老鼠。即使大热天,第二天吃都没事,方便又卫生。隔壁邻居家,也都是这样。
        义乌当地习惯,每年都种糖梗榨糖。糖梗收割时,吃起来非常脆,比甘蔗甜上好几倍。以大队为单位,办红糖厂。
        每年春节前,挨家挨户做冻米糖。大年亲戚上门,用冻米糖招待,籽麻糖吃起来很香。有的人家,还做花生糖。

义乌区域内,佛堂算得上好地方。历朝历代,都是崇文尚武,比稠城那边好一点。但是土地不多,出产有限。

        村里山坡旱地多,种的几乎都是蕃薯。家里面,每年秋冬两季,经常蒸蕃薯当正餐。吃多了生气,被窝里放屁特臭。
        土灶烧开水,是我小时候的份内事。有时土灶火堆里,偷偷的埋上几个蕃薯,烤熟后铲出来,一掰开特香。
        鲜嫩玉米棒,用筷子屁股上一穿。放灶头里一转,不一会就熟了,趁热吃也是很香。偶尔几次,不是经常有的事。
        妈妈还会做,灰堂里面炖黄豆。用个搪瓷杯,放入事先泡妈的黄豆,还有盐和水。慢慢的炖汤,没牙齿都能吃。
        奶奶年纪大,妈妈会炖好送点过去。奶奶没牙齿,会用金华腔,自言自语地说:嗯嗯,炖得真那花格,好乞……
        父亲不关心这些,做自己的手工活。菜园东侧盖了个茅草铺,里面堆柴火,还有猪圈。外面半间,打铁工场。
        砌个锻铁炉子,还有一个手拉风箱。经常帮父亲,呼啦呼啦一来一回,双手拉风箱。人太小,拉不了多长时间。
        地上放着一个,淬火用的平石槽。打石头的钢钎,需要经常加工,淬火是门技术活。石槽水位,决定钢钎硬度。
        父亲习武,属于三脚猫的那种。教我从小蹲马步,不时推我一下,悬身来回钻四尺凳。还有几种,近身解脱防身术。
        有一天晚上,表弟跟我在里面玩。举盏煤油灯,一不小心,把墙上的蓑衣点着了。幸好及时扑灭,否则烧掉茅草铺。
        八岁时的夏天,父亲中风倒下了。茅草铺里面,炉火从此息灭,再也听不见榔头声。再过了几年,父亲永远走了……
                       俗夫 2021年4月21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0)

相关推荐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儿时的年/李维维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年又来了,在人们还没有期盼中来了.总觉得现在一年太短了,越来越短,一年比一年短.儿子高兴的看着新衣服,期待着年的到来,我却害怕过年. 一年比一年怕,一种莫名的怕,不纯粹是怕自己老去 ...

  • 父亲的照片

    父亲的照片      又见到父亲了! 那一刻,兴奋又有些心疼.父亲怎么那样瘦?长长的头发,窄窄的脸.他站在最后一排左起第三人的位置上,身子被左右两边的人遮住了一些--感觉在那三十多个人中,数父亲瘦削单 ...

  • 王秀华||奶奶【纸刊征稿随笔类(37)】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作者简介]王秀华,女,山西晋中昔阳县人.昔阳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晋中市<乡土文学>发表散文<春之韵><二月雪>:当地杂志<虎头山& ...

  • 【草庐书屋·王宇峰散文】祭爷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祭  爷 原创/王宇峰 爷爷在世的时候,我还不觉得什么,而他一旦离去,我的心整天都是空落落的,一下子觉得全家不仅仅是失去了他一个人,而是失去了很多很多-- ...

  • 【缑城草木记】野毛栗,酸甜可口的糖钵

    野 毛 栗 八十年代初,那时读小学,哪有现在的孩子那么辛苦忙碌.三点左右,太阳还红艳艳,学校已放学,民办代课老师都要下自留地干活,我与小伙伴们雀跃着回家,书包一甩,背起竹筐装好"沙锲&quo ...

  • 【琴泉·散文】李国芳《不思量,自难忘 》——致父亲

    [作者简介]李国芳,平武古城中学语文教师,平武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涪江源><绵阳晚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父亲已走了近30年了!当年我还是个孩子 ...

  • 十岁的“脊梁”让人心酸

    只有十岁的女孩背着不到一岁生病的弟弟,来到医院儿科就诊,林医生接诊了这对姐弟,这位只有十岁的姐姐,没有任何的慌张忙乱,对林医生说自己就是小男孩的"家长",并向林医生详细描述弟弟发病 ...

  • 弟弟自杀那一年,我俩都是14岁

    原创 鹏超 全民故事计划 昨天 " 弟弟的病,最终没有拖垮一家人,而他却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了这一切的终结.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548个故事- 一 弟弟与我是双胞胎.   用母亲的话说,就 ...

  • 【小荷尖】唐宇晨||​​思念

    思念 文/唐宇晨 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留守儿童. 一年级时,我上学会不听课.二年级时不写作业,不背课文也是家常便饭.那时,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回来.可是到了四年级他们也没有回来,每天晚上看着月亮 ...

  • 随笔||鸡蛋(外一篇)

    鸡   蛋 邓琼英||湖北 这几天的头疼.不知,是不是因为听了张文宏医生的建议,为增强抵抗力,每天吃两三个鸡蛋连蛋黄也没放弃引起. 关于鸡蛋,真的是可有很多故事要讲.物资很匮乏的少年时代,金贵的鸡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