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伶人——王维

开元年间的崇仁坊,从来没有少过书生。白衣粗布,手执卷书。他们或许是未来大唐的一颗新星。这其中,就有王维。

大唐文坛里,他是诗佛;大唐政客中,他是伶人。

王维成名早,这是整个公认的事实。九岁时,别的小朋友还在骑马斗草,王维已经成了诗、书、画、乐的行家。他朗朗如春月柳,一袭白衣弹着琵琶,可以成为许多思春少女梦中佳话。而这样一位本可以靠颜值的天才少年,偏偏要靠才华。

十五岁时,王维背上行囊去京城应试。就住在高官贵族附近的崇仁坊。当时的吏部考试,卷子不糊名。想要一举天下知,考前就要先让考官记住你的名字。

王维自是不用担心这些。就凭他的少年名气,刚刚到京城,他就已经成为了岐王宅里的常客。可王维有更宏大的志向,他要做解头,各地府试的第一名。

岐王着实是王维生命之中的贵人。为了推举他,岐王特意办了一场宴会,让王维能够遇见那个完成他青云之志的权贵:玉真公主。而王维需要做什么呢?只需做个伶人。

说是伶人也不尽然,单凭王维的长相与才华,要想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不算难事。可他为了得到这个机会,还是尽全力的去表现自己最才华横溢的一面。那日他一身盛装,由众人簇拥着站在玉真公主面前,朗朗月下松,手抱烧槽琵琶,一曲终了,满座皆惊。

玉真公主自是被他吸引住了,忙问岐王道:“坐下何人?”

岐王答道:“知音人。”

王维见状,乘胜追击,献上自己的诗篇,彻底俘获了公主的心。

玉真公主拿着他的诗文赞叹不已,疑惑道:“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

岐王心道目的达成,在一旁帮王维答道:“如果不能中解头,他就不考。”

此时玉真公主已答应了保举张九皋,但为了王维,她破了例。

这是王维登第的开端。那时的他,没有与世无争的佛香,有的只是一个寒窗苦读的举子,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高傲。

王维初入政坛,职位是太乐丞,掌管祭祀音乐。这并不是他理想的官位,可是王维看了看家中的弟妹,还是应下了这个被读书人看不起的“浊官”。

但即使是这样的浊官,王维也没有待得长久。受岐王外放的影响,王维只在京城短暂的滞留了一阵,就被外放贬为了济州司仓参军。

忽然间从画阁朱楼贬到深巷陋室,王维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没了当年的轻狂。琵琶也不谈了,诗文也不唱和了。也是,总不能在这里,给邻家种地的大爷弹一曲清音吧?这时王维的诗风也逐渐转向浅显,遇见请他吃饭的大爷,赋诗一首,感谢人家的盛情款待: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幸好他等来了大赦。开元十三年,玄宗东封泰山,王维凭借这两次大赦回到长安。但吏部还是没能将他重用,没多久,王维就被外放去了河南淇水边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

这时王维遇上了他一生之中最喜欢的地方之一:终南山。

索性,他弃了官,跑到那心心念念的终南山上隐居了起来。但此时的王维并不是完全的归隐,他身在山林之间,心里所想还是官场沉浮。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他自己何尝不想做那惊山之鸟,能够一鸣惊人。只不过被现实打磨了许久,对于官场多少有些消沉。当时,他所依附的岐王已然失势。想要东山再起,他需要一个贵人。

这个贵人来得也快,此时朝堂上的新星是那个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王维瞅准时机,献诗于他,果然被启用,做了右拾遗。

只不过这次出仕后,他还是忘不了当年在终南山的时光。利用闲暇时间,王维在京城南边的蓝田修葺了一栋别墅,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中年的王维,迷恋上了超脱世俗之外的佛教,对于归隐,他更添了自己的一份禅意在其中。在辋川居住时,有欣赏的后辈裴迪同他一道诗歌唱和,漫游山水。有时遇上裴迪苦读,王维还要将出游所见的景色写下,赠与他: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所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所见所闻之中,透露出没有裴迪相伴的寂寥之情。

若不是安史之乱毫无预兆的到来,王维或许还能过更久的安逸日子。但瞬息万变的朝堂没有给予他喘息的机会,皇帝带着亲信出逃,留下的那些无关紧要的官员中,就有王维。

天宝十四年的初夏,王维一如往常的进宫早朝。只不过那天没等到皇帝,等来的是腐烂的尸体与鲜血涌成的溪流。仅仅一日之间,王维就从当年的京官成为了安禄山的阶下囚。安禄山大手一挥,这些没能逃脱的官员就被绑着枷锁遣送到了洛阳。

王维被囚禁于菩提寺中,为了不做安禄山的官员,用毒药毒哑了自己的嗓子。

裴迪也在洛阳城中,有时前去探望王维,看着他潦倒的近况,自己也只能叹一句无能为力。

王维每日听着丝竹管弦,像是当年盛世的长安。可他的内心只有忧愤,痛苦之下,写完了一首《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也正是这首诗,让他在肃宗朝清算安禄山时期的伪官时,救了王维一命。

但他到底还是被仓皇的朝堂伤透了心。比起二十岁中进士的意气风发,多年不受重用的郁郁寡欢,王维最终选择了隐居这条道路,远离尘俗,只成自己的仙。

他一生沉浮朝堂,依附权贵,可却并不见利忘义。对于曾经提携过他的张九龄,王维仍旧心怀感激。晚年娴静田园里,他作诗酬赠,将自己的现世安稳,写给曾经的恩人: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古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沉迷了一生功成名就,最终却以归隐告终。临别时,王维写信与亲故诀别。看着这一张张信笺离开,他一生谄媚也好、超脱也罢,都成了史书匆匆的一页。

-作者-霜见十九,00后自由写手,喜爱一切古风的事物。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第366章)

    话说严庄在洛阳投降大唐后,就跟随唐军来到长安,拜见李亨.李亨考虑到严庄主动投降大唐的诚意和他掌握了安禄山父子的大量信息,决定笼络住他,任命他为司农卿,官居从三品. 严庄名义上是司农卿,其实最主要的任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86章)

    第86章  安氏兄弟 说起这安禄山,倒也挺有意思. 703年,他出生于东北营州(今辽宁朝阳).父亲是粟特人,姓康,母亲是突厥人,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 不知为何,阿史德氏婚后多年未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62章)

    当元丹丘写信告诉李白玉真公主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他时,李白刚结束第二段糟心的婚姻. 738年,李白第一任妻子许紫烟去世,李白带着一儿一女离开许家,迁至安徽南陵定居.739年,李白娶刘姓女子为妻.可惜李白嗜 ...

  • 此物最相思(第336章)

    当王维和崔光远儿子崔清被押送到洛阳后,并没有直接去见安禄山,而是被关押在了洛阳菩提寺的偏殿内. 这是叛军临时设置的监狱,专门用来关押从长安俘虏过来的大唐官员. 和在长安时一样,王维和崔清被关押在不同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82章)

    第182章 不枉为人 果然不出高力士所料,当李林甫在皇上诏令下达之前便将韩休拜相的喜讯告诉韩休时,韩休自然喜出望外,对李林甫一片感激之情.日暮时分,当李林甫离开韩休宅邸后,并不急着回家,而是抬脚来到了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

  • 此物最相思(第36章)

    第36章  喜得爱女  千里琵琶 王维喜得爱女的消息,辗转传到了玉真公主耳中. 此时,她刚从王屋山回到长安.她此番回来,和妹妹霍国公主有关. 霍国公主出生于702年,比玉真公主小10岁.719年,由李 ...

  • 此物最相思(第338章)

    和王维在安禄山面前桀骜不驯不同,崔清代表父亲崔光远拜见安禄山时,假装投降,说了一堆奉承安禄山的话,安禄山很是满意. 此前,安禄山已任命张休为京兆尹,既然崔光远主动投降,便罢免了张休,让崔光远继续担任京 ...

  • 王维特别让人肉麻的一首“情诗”,不是为妻子留下的,却是写给一个男人的

    在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胜地.据史料记载,此处水流潺缓,其波纹旋转如辋,故名辋川.在大唐天宝年间,一位身着长袍头戴官帽的诗人漫步于辋川之中.此时正值秋季,清冷的雨水刚滋润了群山村落 ...

  • 此物最相思(第110章)

    和李隆基在逃难路上品尝"众叛亲离"的滋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禄山在洛阳享受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 自从在洛阳称帝以来,安禄山枕边的妙龄女子走马灯般换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久了,连安 ...

  • (启书有益)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七)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诗佛黄昏(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