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店村旧貌换新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高长军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位于伏牛山脉北端、熊耳山脉南麓,201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建筑9处、民国建筑7处、建国时期建筑57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据有关史料记载,远古时期,这里因耍社火“出垛“闻名豫陕鄂,故起名“垛店”,后演变为“杜家店”,“破四清、立四新”时期改为“杜店”延续至今。杜店村东通荆襄、西进长安,北魏时期曾在杜店设置郡、县,至今仍有“城子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红陶罐、缸盆和烧陶窑、长刀片、灰陶片等历史文物,流传着“柏林钟声”“龙潭起雾”“九龙圣母”“石狮子”等美丽传说,近代“曹植甫嫁儿媳”故事广为传颂。
新中国成立后,杜店村崇文尚学之风盛行,社火、狮舞、竹马旱船、绘画等民间艺术发扬光大,高难度“出垛”艺术名扬周边三省,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的“过街楼”保存完好,庄严肃穆,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吸引南来北往游客络绎不绝。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杜店村累计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按照优先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保护和发展、近远期和安全性并重原则,高标准规划设计,整修古村石阶步道、碑楼亭格、园林庭院、古井、石桥,新、改、扩建、修缮房屋220余座26000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卫生所等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了安全饮水、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项目。
随着家乡的巨变,杜店籍在外务工人员争先恐后回乡创业的有志青年越来越多,助推古村新韵焕发出青春活力。“以前在北京、新疆等地辗转务工,虽然小有成就,但对家乡的发展始终念念不忘,2014年我和爱人回村种植袋料香菇,从开始的3万袋增加到现在的10万袋,从手工生产到标准化经营,收入连年攀升,带动了20多个同村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41岁的阿海永说。
如今,杜店村依托交通区位、人才、技术优势,传统手工业工艺发扬光大,新兴菌、果、粮产业聚变边贸重镇名优产品,手工木椅、石雕、根雕畅销北京、上海、西安各大城市,年种植香菇400万袋、猕猴桃120亩、红薯200亩,年产优质香菇4000吨、猕猴桃180吨、红薯粉条40吨,新建香菇保鲜冷库5座,开办土特商品购销门店28家,吸引广东、福建等地客商合资经营,一、二、三产业经营链条凸显规模效益,2020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