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为什么五星级酒店宴请100名流浪汉的故事发生在澳洲?
作者: Karen 王雨萌
昨天澳洲华人朋友圈大家疯传一则新闻:《宴会取消,酒店却拒不退钱!墨尔本公司一怒之下喊来了100个流浪汉》!甚至搜狐和凤凰网也竞相转载。题目虽然比较负面,读后却柔软了所有人的心,在墨尔本寒冷的冬夜中仿佛一支蜡烛的光,充满无限温暖和爱意。
(洲际酒店外景图)
原来新闻说的是墨尔本一家咨询公司兰利集团( The Langley Group)在墨尔本五星级洲际酒店预定了一场豪华的午餐宴会,人均 $400的标准用来招待重要客户的,约100人的规模。谁知兰利公司爽快地把钱付了之后,公司发生一些变化决定取消晚宴,但是按照合约洲际酒店是不会退款的,于是兰利集团忽然想到了那些最需要一顿美食的人:流落街头,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的人。他们联系了几个主要资助无家可归人士的慈善机构,认真细致地安排了诸多细节:比如升级的菜色,安排了专车,把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像贵宾一样迎接到了酒店,更为感动的是,酒店看到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吃得这么开心,决定从此以后每年都搞一次……
朋友圈各类感慨、各种留言,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大家一方面称赞兰利的睿智和爱意,另一方面赞叹酒店的专业和远见。同时感觉到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
其实能够激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来到澳洲16年,不能说这样充满爱心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家也习以为常了。做慈善已经成为澳洲企业和个人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因为澳洲毕竟是以基督教作为基础价值观,基督徒认为人的任何能力都是上帝赋予的;假如上帝赋予你更强的能力是让你去帮助弱者或者贫民,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如果你把这种上帝赋予的能力只用于追求个人荣誉和金钱上,则是上帝不喜悦的。
就说对流浪汉的关心吧。我在2012年出版的《热爱澳大利亚的99个细节》一书中就写了一篇《为什么澳洲200多个CEO露宿街头?》 内容是由著名的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圣文森特德保罗协会)组织发起的Vinnies CEO Sleepout” (首席执行官露宿街头)慈善募捐活动。(回顾:露宿一夜睡出百万善款?走进2017 VINNES CEO SLEEPOUT澳洲总裁露营体验日慈善活动)
这个活动从2006年创立至今已经连续11年了,每年都是著名企业大的CEO参与,甚至还有几次有澳洲总理参与,曾经的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艾伯特(Tony Abbott)也都参加过这个活动。
(前澳洲总理陆克文参加CEO SleepOut 活动)
每年当澳洲进入6月的冬季,寒风瑟瑟的时候,就会有全澳7个城市近700个CEO自觉自愿地报名。这里要说明的是,报名后不仅自己捐款,号召大家捐款,更要命的是还要亲自体验一晚流浪汉的生活,他们必须整整一夜直接睡在公园或者体育场地上的硬纸壳上。妈呀,会不会第二天腰酸背疼?会不会第二天冻病了?会不会一夜无法入睡?别忘了这些CEO个个肩负重任,第二天不是要开董事会就是要签大合同,或者去哪里演讲? 想到这些后果我立刻失去了自己参加的勇气,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澳洲CEO们不但踊跃报名,甚至很多人都年年参加。2014年我们曾经亲自去现场采访了这些CEO。
(2016年参与 Sleepout活动的CEO们)
希尔顿澳大利亚公司副总裁阿什利·斯班塞则坦承,过去,他从不给沿街乞讨者一分钱,也从不会给他们一分钟的时间。但在参加了“Vinnies CEO Sleepout首席执行官露宿街头”的活动后,第一次了解到当人们被生活抛进深渊,是多么需要帮助。他说:"我从没想过露宿街头的人每天只能睡很少的时间。你很晚才睡,但很早就醒了。因为只是睡在一张硬纸板上,早上醒来的时候,腿是麻的,后背是痛的。严肃地说,对我来说这是重要的体验,去体会许多人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这些CEO那一夜和流浪者一样在寒风中喝救济中心送来的一碗汤、一个热狗……亲身体验无家可归者的困苦生活和凄凉心境。
今年的Vinnies CEO Sleepout首席执行官露宿街头是6月22日
(截止今天,今年的活动已有216位CEO报名,已募到26万澳元,近2000名支持者,数据仍在不断增加中)
澳洲人的善良友好,应该是众口皆碑的,澳洲民间非盈利组织多得数不清,有关注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妇女的,心脏病的,糖尿病的,眼睛的,还有导盲犬……应有尽有。
每天大街上举着小铁盒的,火车站摆着桌子,挂着条幅的,比比皆是。捐助仿佛已经成为澳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府规定凡是捐助2元以上的都可以用来抵税。看来街头这种募捐应该算是九牛一毛吧,其实意义不只在于募钱,更是宣传。这不仅让我了解了各种募捐的目的,更让我看到那么多花样翻新的募捐方法。
墨尔本run for kids 募捐活动
澳洲连锁汉堡店Grill'd 的捐款罐,由客人们“投票”’决定每月捐款的去向
第一次遇到的给我印象至深的事是当我在中文报社当总编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给报社来电话,说她女儿和一位同学将头发剃光了,目的是为了白血病患者募捐。白血病人因为化疗,很多人失去了头发。她希望我们报社做个报道,以帮助他们募到更多的钱。当我接到他们寄来的图片,果真是俩个剃光了头发的少女,做的和海报一样,以便到处张贴。她们说有些华人老板的商店的橱窗,还不愿意让她们张贴,因此希望我们报纸能够大力宣传,让华人参与进来。我很感动,作为华人的后代,也为他们已有的观念。我于是作了文章并写了一张50元的支票。过后小女孩儿给我来电话表示感谢,我问:你怎么知道是我寄的?她说华人只收到了我这一份儿。
无独有偶,据说一个中学的校长,剔了自己多年留着长胡须,目的也是为捐款。
World‘’s Greatest Shave, 澳洲血癌基金会组织发起的活动
还有一位89岁的阿德雷德的老奶奶,一年前她42岁的女儿死于癌症,为了感谢当地这家医院对她女儿临终前精心的照顾,也为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她决定从3000米高空中跳伞来募捐,用捐款来为这家医院添置更多的仪器。当老人家落地后,众电视台纷涌而至,询问感受,老奶奶笑眯眯地说:“那感觉美妙极了”。
不要说慈善需要有钱再做。比如我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市场,看到一个澳洲的流浪汉,他花了50元钱给卖鸽子的小贩,然后从笼子里一个个将鸽子捧出。捧出一个,亲吻一个,放飞一个。捧出一个,亲吻一个,放飞一个。其实大多数澳洲人真的不算富裕,否则二手店就不会那么流行了。
来自阿德莱德的Irene O'Shea,决定以跳伞的方式庆祝自己的100岁生日,并为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e Disease)的研究募集资金
我经常说我热爱澳洲就是因为我不经意就可以看到许多这样感人的细节。那天我在图书馆,一阵悦耳的钢琴声传过来,那音乐的流畅显示了弹奏者不同寻常的技艺。我放眼往大厅一看,不由得一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女,衣衫破旧,身边有一个破旧的菜篮子,里面好像是刚买的蔬菜之类,我简直不能相信眼前的情景,老人家弹完一曲,周围人一阵掌声,人们是那样尊敬地看着她。我不知道这个老人有着怎样的故事,但我相信这个老人的童年一定接受过相当良好的教育,否则不会有如此深的功底。由此我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过了很多年,发现很多中文微信公众号播放老人家街头表演的视频,想想离我当年亲眼看到应该又过了7-8年的时间了。
81岁的Natalie Trayling,墨尔本街头最受尊敬的表演钢琴艺术家之一
平等,这个我在澳洲感受最多的词,是无处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爱心,更是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在人们心中,所以如昨天新闻中的故事,在澳洲真的很多很多。
导编: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