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肝音诊肝病
肝音诊断法是笔者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治疗肝病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这里所说的肝病,是指以现代医学解剖内容为主的肝脏疾病。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叩击肝区发出的声音称之为肝音。正常肝音为较清的鼓音。临床中根据叩击肝区发出的声音清浊不同,把肝音分为浊音和鼓音,并认为肝音与病变性质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临床常根据肝音来推断肝病的病机,并以此指导辨证用药。
一、浊音(又称石音)
叩击声不灵,发音如击石样,如有物填塞,称之为浊音或石音。有以下几种病理变化可出现肝区浊音。
1、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气滞不通,瘀血著肝,积久成痞故叩击声如击石而疼痛。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药用柴胡、白芍、木香、炮山甲、鸡内金、土元、三七、丹皮、路路通、三棱、莪术、海浮石、海藻、浙贝母、瓦楞子、川芎、桂枝等。正气虚者可加益气养血,选加黄芪、人参、红参、当归等。
2、湿浊内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不化,结于胸胁之下。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常兼见胸胁痞满,呕恶,气短,腹部有波动感,大便溏泻或不爽,叩击肝区时发出沉实之浊音,舌淡胖大有齿痕,脉濡缓。治以健脾利湿,疏肝和胃。药用二丑、川扑、大腹皮、木香、柴胡、香附、黄芪、白术、郁金、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葶苈子、白蔻仁、砂仁、云苓等。如寒湿过重,形体壮实者,可用温中散寒逐水法,选加黑附子、吴茱萸、沉香、大戟、芫花、甘遂等。湿去水除再以补益善后。
3、中阳不振:上焦失宣,胸中大气下陷,症见胸胁胀满,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或喘,胁下痞块(肝脾肿大)质硬,叩击肝区发出如石样浊音。治以益气升阳,理气化湿,软坚散结。药用黄芪、升麻、桔梗、生香附、柴胡、防风、枳壳、香橼、佛手、白术、木香、九香虫、炮山甲、三七等。其中黄芪一般用量在60克左右,生香附用至30克,柴胡用至20克,升麻用至20克方能显效。
二、鼓音(又称清音)
叩击肝区时发出中空如鼓的声音叫鼓音,又称清音。鼓音是和浊音相对而言。正常人叩击肝区时可发出较轻微的鼓音,无疼痛不适的感觉,反之者为病象。临床上也以此作为判断肝病预后好坏的指标。肝病后期肝硬化肝萎缩往往见到鼓音。鼓音多表示火热邪炽盛或肝肾阴虚,津液大伤。急性肝坏死往往可叩击到鼓音。治以清热解毒,泻火散结或加以滋补肝肾。药用金银花、连翘、栀子、黄柏、知母、沙参、麦冬、枸杞子、生地、白芍、丹皮、龟板、鳖甲、山萸肉、玉竹、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生麦芽等,慎用芳香理气,性燥化火之品,否则更伤阴液,病转危重。还有一种情况,肋下鼓音,肋间浊音,浊音区有刺痛,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多见于肝病初中期,为气滞血瘀所致,可见痞块(肝肿瘤)形成。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用柴胡、白芍、桃仁、红花、香附、鸡内金、三七、土元、炮山甲、丹皮、木香等。并注意滋补肝肾,健脾和胃,根据情况可选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山萸肉、山药、白术、红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