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实体瘤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告一例
作者:果子哥
本篇我们介绍来自瑞士日内瓦州立大学内科学系Sophie Hügli博士发在《Clinical Case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关于继发于实体瘤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以病例比较特别。我了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临床与检验相关知识,认识这一现象,提高日常检验工作的思考深度,我们将该文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作者报道了一例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随后发生ITP,类固醇治疗后好转,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完全好转。
一名63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计数较低,被送往急诊室治疗,皮肤未见出血点。患者十四年前有右侧乳房导管侵润性癌,已手术根治治疗。患者有二型糖尿病,生化检查有不明原因的GGT升高。
入院前十八天,患者左侧乳房X光检查有性质不明阴影(图一)。病理活检显示,ER 27%阳性,PR阴性,HER2阳性(图二)。骨扫描,腹部超声,胸部X光检查,未见转移。增强CT显示,左侧乳房代谢活跃。在腋窝,肋间和椎间区域有淋巴结肿大(图三,四)。此外,在膈肌和腹膜后出现淋巴结肿大。拟对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穿刺检查。
血常规检查,意外发现血小板减少,28╳10*9/L值得注意到是,以前都是正常的。(入院前的最后一个月)。第二天,患者被送往医院观察和治疗。
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减少,正细胞非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正常,除了已知的GGT升高,其它肝功能和肾功能正常。
蛋白电泳试验,免疫球蛋白总量,轻链,CD4/CD8均正常。HIV,乙肝,丙肝,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均阴性。抗核抗体略升高,没有抗dsDNA抗体。
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未见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骨髓活检,未见增殖性疾病,未见乳腺癌细胞侵润(图五)。
在血小板计数增加后,在CT扫描下获得腹主动脉外侧淋巴结组织活检,显示有正常的滤泡结构,未见恶化迹象(图六)。
ITP是诊断需要鉴别出其他单纯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根据病史,既往患者未见有药物或者感染性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通过骨髓活检,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的原因的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也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基于多发性淋巴结转移的PET CT检查结果,作者最初怀疑患者患有继发性ITP淋巴瘤。然而,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并不支持这一诊断。
在排除所有可能情况后,作者该例患者诊断为乳腺癌继发性的ITP.
患者在入院当天和第二天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为避免类固醇药物影响,直到患者完成淋巴结活检(入院4天)后才开始口服类固醇。
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两天后,患者血小板迅速增加(图7)。开始口服类固醇药物后,血小板计数继续增加,并且在入院后达到135X10*9/L,随后患者被准许出院。
在住院期间,患者还有神经性粒细胞增多症,在其口服类固醇药物后,症状完全消失。中度贫血状况保持稳定,未见溶血迹象,这主要是慢性贫血的缘故。
出院后一个月,患者复查血小板,保持在120 X10*9/L稳定。预计患者乳腺癌手术,患者血小板会有所增加,这样有利于后续化疗治疗。
患者接受左侧乳腺癌手术根治术。切除了导管浸润性肿瘤。随即患者使用环磷酰胺,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辅助治疗。计划接受4周的阿霉素/环磷酰胺及12周的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
在三个月后,完成治疗后患者停药。在此期间,患者血小板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在停服类固醇长达三个月时,随访到血小板仍然正常(图八)。
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80%的ITP血小板减少是原发性的。继发性的常见于HIV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淋巴瘤,偶见实体瘤。
与实体瘤相关的ITP很少见到报道。与ITP相关的是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在确诊为乳腺导管癌后不久即发生ITP,对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和口服类固醇药物反应良好。口服类固醇停用,乳腺癌术后,ITP任然缓解,并且血小板计数正常。
该病例支持乳腺癌与免疫性疾病有相关性的关系。手术切除肿瘤,ITP缓解。事实上去除引起免疫的抗原,ITP就会消失,此类继发性IPT也表明该疾病是局部病变造成的。化疗在缓解ITP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因为环磷酰胺也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该病例突出了治疗原发性肿瘤的重要性。目前指南没有建议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对诊断ITP时筛查在实体瘤。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探索,以提高ITP的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A rare case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breast
cancer[J]. Clinical Case Reports,2019, 170-174。
本文由医家小二首发,作者:果子哥转载需获授权。
本文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