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利: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目的论这里达到了顶峰:在他看来,物质所具有的永恒运动预设了一个永恒的施动者,这一运动者引起了运动,而自身却并不运动。宇宙中一个特定的运动是由其他运动产生的,而后一运动又是由第三个运动产生,等等。既然不可能存在无限倒退,就必然要有一个不动的施动者或者上帝,作为这一系列运动的第一因。如果运动的第一因自身运动,那么它就必须被其他运动的事物推动,如此永远往复,这就无法解释运动。在某个地方,运动必须由不动的事物引起。因此必定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动的第一施动者,它是自然中所有生命力的最终根据。

亚里士多德从运动到不动的运动原因的这一论证可能是被称为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第一个完整表述。由不变和不动的上帝产生运动,亚里士多德试图解决这一形而上学之谜,他认为上帝在其他事物中产生运动,这一产生方式类似于欲望的一个稳定的理想或者对象使得人们愿意行动。“欲望的对象和思想的对象,”他说,“以这样一种方式运动,它们运动而不是被其他事物推动。”上帝作用于这个世界,并不是真正移动事物,而是像一幅图画或一个理想作用于灵魂。换言之,上帝是所有事物的目的因;他是世界的最高目的或者最高的善。世界上所有的存在者,如植物、动物和人都因为这一最高的善或上帝而渴望实现其本质,上帝的存在是它们欲望的原因。因此上帝世界的统一的和指导性原则,是所有事物努力实现的目标,是解释世界上所有秩序、美和生命的原则。

上帝是没有掺杂物质的纯粹形式;第一因是不动的,必须是没有物质的形式,是纯粹的形式,因为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运动和变化。所以上帝就是物质和形式不可分离这一原则的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批评者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放弃了其哲学的中心观点,回到了柏拉图主义。柏拉所图坚持的形式世界和事物世界之间的二元论是不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复活了?必须承认,这一反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上帝是完全的现实性,也就是说,上帝是所有事物努力实现的目的或目标。但是他自身没有潜在性。在诸实体中,唯有上帝享有所有事物实现状态的特征,而同时又没有任何潜在性。他是最为卓越的实体,在最为卓越这个词的重要意义上,他可以被认为是唯一的实体。最后,上帝是思考思维的思维,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唯有思维可归于上帝。思维是人的最高级功能,是人的真正神圣的特征。人的理性被认为是神圣理性的标志。但是上帝的思维的对象是什么?很明显唯一有价值的是上帝自身,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上帝被描述为思考思维的思维。用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话说,“上帝必定是自身思考思维;并且他的思考是思考思维的思考。”上帝的思维特征明显不同于人的思维。人类的思维是推论性的,也就是说,是以从前提到结论这一形式一步一步推进;而上帝的思维则完全是直观的,也就是说,他通过洞见来把握对象。上帝不能被认为是通过三段论进行论证;无论知道什么,上帝都立刻知道。

亚里士多德的上帝观作为反思的思维—返回自身意义上的反思—受到了许多嘲讽,其中有一些不无道理。上帝既充当了知识的主体,又充当了知识的对象,这不是很难理解吗?一种真实的和直接的自我知识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吗,即使对上帝来说?即使我们承认这是可能的,这具有什么重要性吗?这样的思考是脱离实际的思考,如此纯粹以至空洞。上帝的思考没有对象,他自己的思考的活动性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另一面镜子,因此没有反映任何东西。亚里士多德上帝概念的不充分性非常明显,以至于不需要进一步考虑。上帝的活动性在于思维,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沉思,在于对事物完美形式的洞察。上帝没有印象、感觉和欲望,没有欲求意义上的意愿,没有激情意义上的情感;他是纯粹的理智。而我们的理解力是推理的,我们的知识是零碎的,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上帝的思维则是直觉式的;他同时理解所有事物,并且完全理解它们。上帝没有痛苦和激情,并且极为幸福。他是一个哲学家渴望成为的最为重要的事物。

让我们用一个简短的表述来结束对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这一阐述,这一表述包含了其目的论的主要特征。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现实是由众多个别实体构成,每一个实体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这些实体按照形式对质料的支配排成一个连续的系列;至高无上的实体就是纯粹形式或者上帝。

(0)

相关推荐

  • 时代精神的精华

    古希腊时期被称为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理性之光充分发扬,产生了希腊早期的四大学派,四大学派对于世界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哲学,将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泰勒斯的水,赫 ...

  • 内在与超越:奥古斯丁的宇宙目的论

    作者: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内容提要:奥古斯丁在对<创世记>的解释中,逐步发展出一套基督教的宇宙目的论.受柏拉图<蒂迈欧篇>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主张宇宙的秩 ...

  •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和国家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自我.家庭和小的共同体在时间上先于国家,但是国家作为人类生活发展的目标,在价值和重要性上优于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家庭和小共同体,这一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优 ...

  •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

    亚里士多德可以被认为是系统和比较动物学的创始人.他的生物学和其物理学一样反对关于自然的单纯数量.机械和因果的观念:他使这一观念附属于关于自然的质的.活力的和目的论的解释.自然中存在使运动开始并引导运动 ...

  •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

    因果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应用要比在近代科学中的应用广泛得多:事物的出现所必需的条件都被称为原因.亚里士多德确认了在任何过程都起作用的四种基质或者四种原因:(1)质料因,他理解为天然的.未分化的材料, ...

  • 梯利:笛卡尔科学的分类与知识的方法和标准

    在笛卡尔看来,真正的哲学的第一部分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包含着知识的原则,比如上帝主要属性的定义.灵魂的非物质性和我们拥有的所有清楚而简单的观念.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在发现了物质事物的真正原则后,我们在物 ...

  • 梯利:哲学纲要与人的哲学

    培根认为人类必须重新开始科学工作.他自己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世界理论,他只是为科学标出范围指出取得新成就的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他计划写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这部书有六个部分,培根只完成 ...

  • 梯利:培根的归纳法

    培根认为,过去的科学和哲学之所以毫无成果是因为缺少适当的方法.人的理解力自身缺少力量-就像缺少工具和方法帮助的手一样.我们必须设计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方法,为心灵找到新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要找到新逻辑和新 ...

  • 梯利:洛克伦理学理论

    英国经验主义从经验中推演关于对错的知识,并把道德建立在自我保存的冲动或对幸福的渴望之上.当然,培根并没有忽视人的社会本能,但霍布斯和洛克认为人类本性基本上是利己主义的,并使得道德成为一种开明的自利.理 ...

  • 梯利:新启蒙运动

    第一节 理性和权威 前文已经概述的倾向-唯名论的发展.思想的异端倾向.神秘主义以及对神学和哲学的经院主义结盟的反对-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种伟大改革运动的先驱.这个时代开始批评旧传统和旧的语言和文学 ...

  • 西方哲学史丨梯利 :英国与德国的启蒙运动

    在英国并不像在法国那样,启蒙运动没有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达到巅峰:启蒙运动的影响也不像法国那样蔚为壮观.社会条件并不相同,并且英国在之前的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观念和新的理想已经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