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2)
9.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系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胀满或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多属于本病范围。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胃脘当心而痛”“心腹痛”“心胃痛”等均本病范畴。可分为虚痛、气痛、热痛、寒痛、瘀痛、食痛、虫痛等。
胃痛主要病变在胃,且与肝脾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除上腹胃脘部胀满或疼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纳差、嘈杂,或吐酸水,大便溏薄或秘结,甚则可致呕血、便血等症。
中医具体辨证时,又有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郁气滞、饮食积滞、肝火燔灼、瘀血留阻、寒邪犯胃等引起胃痛的区别。
胃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应认真做好防治工作。对本病除药物治疗外,平时应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避免受寒,不食不易消化及生冷食物等。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白芍21,g,黄芪15,g,桂枝15,g,炙甘草12,g,饴糖30,g,大枣4枚生姜5片。
功能主治:具有温中健脾止痛的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暖,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其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偏于气虚者,可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少纳呆,甚则兼见少腹坠胀,久泻不禁,脱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薄而滑,脉沉迟或濡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麦冬15,g,法半夏12,g,潞党参12,g,甘草10,g,北沙参12,g,当归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5,g,川楝子10,g,粳米15,g,大枣4枚。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益胃止痛的功能。适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痛。症见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唇燥,嘈杂似饥,或饥而不欲食。可见干呕呃逆,甚则噎膈反胃。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兼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柴胡9,g,白芍15,g,枳壳12,g,川芎12,g,香附12,g,炙甘草10,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能。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胃痛。症见胃脘胀满攻冲作痛,连及两胁,胸闷痞塞,喜长叹息,食少纳呆,嗳气泛酸,或见呕吐。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研细为末,1日2~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6,g。
方四……………………………………………
药物组成:山楂18,g,神曲9,g,麦芽24,g,连翘9,g,法半夏9,g,茯苓15,g,陈皮5,g,莱菔子9,g。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导滞止痛的功能。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症见多有暴食的病史。出现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酸臭,恶闻食气,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服1丸。
方五……………………………………………
药物组成:炒栀子15,g,枳壳12,g,川芎12,g,香附12,g,黄连12,g,苍术12,g,陈皮12,g,炮姜炭6,g,甘草10,g,生姜10,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泄热解郁,和胃止痛的功能。适用于肝火燔灼引起的胃痛。症见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病情较重时,可1日2~3剂,每次煎服1剂。
方六……………………………………………
药物组成:五灵脂12,g,当归15,g,川芎12,g,桃仁15,g,丹皮12,g,赤芍15,g,乌药15,g,延胡索15,g,甘草10,g,香附15,g,红花15,g,枳壳12,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的功能。适用于瘀血留胃引起的胃痛。症见胃脘疼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可兼见吐血便黑。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病情较重时,可1日2~3剂,每次煎服1剂;必要时加服失笑散5,g冲药汁服。
方七……………………………………………
药物组成:高良姜9,g,香附9,g。
功能主治: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能。适用于寒邪犯胃引起的胃痛。症见感受寒冷或恣食生冷之后,出现胃脘疼痛较甚,得温痛减,痛时常兼恶寒,或呕吐白沫,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白,脉紧。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按照此用量比例,增加药量,研细为末,1日2~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6,g。
单验方及食疗
1.百合30,g,乌药9,g,延胡索9,g。水煎,分3次服,1日剂。用于治疗虚热胃痛。
2.百合30,g,乌药9,g。水煎,分3次服,用于治疗胃脘痛。
3.桃仁15,g,五灵脂15,g。微炒后研为细末,加米醋制成丸如小豆粒大,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5~20粒,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之血瘀胃痛。
4.云南白药1瓶,红枣、饴糖各500,g。每次用红枣10枚、饴糖60,g蒸熟,再倒入云南白药1/8于碗内,与饴糖搅匀趁热空腹饮服,每日2次,连服2~3个月。可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痛。
5.鸡蛋壳适量。洗净内膜,在锅里干炒至发黄后,研为细粉装入瓶中。三餐前各吃一小勺(约5,g),用温开水送服。起初的1个月,其他消炎药照样吃,第二个月以后逐渐减量,到第三个月基本可以停药,只吃鸡蛋壳粉末,6个月后可痊愈。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的胃痛。
6.薏苡仁30,g,黄附片15,g。共研为细末贮存,每次1.5,g,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胃寒痛。
7.荔枝核120,g,木香20,g。荔枝核烧焦与木香共研为细末,每次5,g,用温开水调服。用于治疗胃寒气滞疼痛。
8.诃子6,g,藿香6,g,白豆蔻6,g。共研为细末。每次3,g,用姜汤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之恶心吐酸,胃痛。
9.海螵蛸9,g,木贼草18,g,大黄9,g。共研为细末,每次6,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胃病吐酸水,疼痛。
10.延胡索12,g,五灵脂12,g,金铃子12,g,没药12,g。共研为细末,每次5,g,每日晨用淡盐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胃痛。
11.猪肚子1个,胡椒粉10,g,花椒粉5,g。食盐少许。将猪肚子洗净,装入胡椒粉、花椒粉及适量食盐,加水适量,炖熟,于2~3日内服完。用于治疗胃寒痛。
12.干姜10,g,大枣30,g,桂圆30,g,红糖20,g。先将以上各药淘洗干净,加水500mL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胃痛。
13.橘皮20,g,粳米50,g。先将橘皮煎煮水,去渣取汁,再将粳米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橘汁,同煮为稀粥,每日1剂,分早、晚服食。用于治疗脘腹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引起的气滞症胃痛。
14.核桃仁45,g,炒芝麻45,g,白胡椒(每岁1粒),黑豆(微炒)60,g,大枣(去核)100,g,生姜70,g。将上药共捣如泥,每次20,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胃寒痛。
15.新鲜香菜50~100,g,白萝卜汁适量。将香菜洗净捣烂榨汁,或再加白萝卜汁1匙共饮。对于老年人胃痛伴有喜暖者效果尤佳。适用于对因油腻食物积滞引起的胃病疼痛。
16.白果仁10枚,生姜3片,鲜藕节250,g,梨1个,甘蔗汁50mL,竹沥10,g,白萝卜1个,蜂蜜250,g。将上药共捣烂,绞取汁,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胃痛。
17.海带250,g,白酒500mL。将海带切碎后浸泡于白酒中,待泡成糊状后服药酒,每次10~25mL,1日3次服。用于治疗胃痛。
18.鲜核桃仁300,g,白酒500mL。将核桃仁捣烂,置白酒中浸泡20天后服药酒,一次10~15mL,1日3次服。用于治疗胃痛。
19.芝麻、蜂蜜各适量。芝麻炒熟。食用时,取芝麻两匙,蜂蜜一汤匙,拌匀后细嚼慢咽,一日数次。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引起的腹胀、厌食疼痛。
20.生姜9,g,茶叶6,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胃痛。
10.吐酸
吐酸俗称泛酸,又称噫酸,是指酸水由胃中上泛,经口吐出者;若酸水上泛,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吞酸”“噫酸”“咽酸”等与本证均有密切联系。
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高鼓峰《医家心法·吞酸》说:“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刘河间主热,李东垣主寒。毕竟东垣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吐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以上说明,吐酸一证,虽分寒热,总以治肝为根本。热证吐酸往往是吐酸而兼见心烦、口干、口苦或口渴,治宜清肝泄火;寒证吐酸往往是吐酸而兼见脘胀不适,喜温喜按,嗳气臭腐,治宜温养脾胃。
中医具体辨证时,又将吐酸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肝气犯胃吐酸,症见吐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反复发作,兼见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治宜清肝理气,和胃降逆。
二是饮食积滞吐酸,症见吐酸时作,并有嗳腐食臭,脘痞厌食等症。治宜消食导滞,理气和胃。
三是寒湿内阻吐酸,症见吐酸时作,并有脘腹痞闷,不思饮食等症。治宜温养脾胃,理气和中。
吐酸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注意饮食调理,不宜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应有节制,不可饥饱无常。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黄连12,g,吴茱萸3,g,柴胡9,g,栀子9,g,瓦楞子15,g,青皮9,g,郁金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理气,和胃降逆的功能。适用于肝气犯胃引起的吐酸。症见吐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反复发作,兼见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苔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山楂18,g,神曲9,g,莱菔子9,g,法半夏9,g,陈皮5,g,麦芽24,g,连翘9,g,茯苓15,g。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中的功能。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吐酸。症见吐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嗳腐食臭,脘痞厌食,舌苔黄厚而腻,脉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5,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方三……………………………………………
药物组成: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9,g,陈皮12,g,法半夏12,g,木香9,g,砂仁9,g。
功能主治:具有养肝健胃,理气和中的功能。适用于寒湿内阻引起的吐酸。症见吐酸时作,兼见胸闷脘痞,不思饮食,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5,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单验方及食疗
1.白及5,g,海螵蛸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吐酸。
2.甘草15,g,煨姜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胃痛,吐酸。
3.钟乳石适量。研为细末,1次3,g,1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4.牡蛎60,g,黄连60,g,丁香6,g。研为细末,1次3,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胃痛,吐酸。
5.生胡椒10粒,杏仁5个,大枣3枚(去核)。共研为细末,用温开水1次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6.香附30,g,高良姜9,g,延胡索10,g。研为细末,1次6,g,1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7.海螵蛸60,g。研为细末,1次3,g,1日3次,饭前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8.明矾60,g,枯矾60,g。共研为细末,1次4,g,1日1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9.鸡蛋壳适量。将鸡蛋壳焙干,研为细末,1次3,g,1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10.延胡索18,g,枯矾60,g,海螵蛸45,g,甘草4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每次1丸,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吐酸。
11.枸橘4个,瘦猪肉60,g。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食肉喝汤。用于治疗吐酸。
12.鲜韭菜叶60,g。将韭菜叶捣烂,加半碗凉开水,调匀,1日分2次服用。用于治疗吐酸。
13.鸡蛋壳20个,白糖100,g。鸡蛋壳焙干,研为细末,加白糖调匀,1次5,g,1日3次,饭前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吐酸。
14.生花生米适量。嚼服,1次30~50,g,1日3次。用于治疗吐酸。
15.生大豆适量。嚼服,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吐酸。
11.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干燥坚硬,而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通常在4~7天以上排便一次,或欲大便而排出艰难的一种症状。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如肠梗阻、肠粘连、溃疡病、肛裂、痔疮等。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大便难”“脾约”“不大便”“不更衣”“阳结”“阴结”“大便秘”“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热燥”“风燥”等即属本病范畴。
中医认为,便秘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如肠胃燥热、津液耗损,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等,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粪便干燥,燥结不通。
由于便秘的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故辨证施治亦不相同。由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引起的“热秘”,治宜清热润肠攻下;由于肝脾气滞,腑气不通引起的“气秘”,治宜顺气行滞,降气通秘;由于脾肾阳衰,传送无力引起的“冷秘”,治宜温补脾肾为主,辅以通润之品。若为气血不足而致便秘时,可根据气血亏损的不同程度,或益气润肠,或养血润燥。
治疗便秘还需注意,凡年老、体弱之人,幼儿、孕妇患有便秘,一般不宜使用峻下通便药,以较为平和的泻下药为好,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对于习惯性便秘患者,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理,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不可单独依赖药物治疗。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胃肠实热、肝脾气滞、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血虚阴亏等引起便秘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①大黄12,g,芒硝15,g,炙甘草6,g。
②大黄12,g,厚朴6,g,枳实9,g。
③麻子仁250,g,白芍125,g,枳实125,g,大黄250,g,厚朴125,g,杏仁125,g。
④玄参30,g,麦冬24,g,生地24,g,大黄9,g,芒硝4.5,g。
功能主治:具有开塞通闭,攻坚泄实的功能。用于治疗胃肠实热引起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中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日晡热甚,多汗,尿赤,时欲饮冷,口舌生疮,口臭,语声重浊,呼吸气粗,舌干,苔黄厚腻,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或滑实。
用法用量:方①以水600mL,先煮大黄、甘草,取药汁200mL,去渣,纳芒硝,加热溶化,少少温服之。本方具有润燥软坚,和胃荡实的功能,适用于燥实内阻而痞满较轻、燥屎内结而未甚者。
方②以水800mL,煮取药汁400mL,去渣,分2次温服之。本方具有轻下热结,除满消痞的功能,适用于便秘燥屎将结之际,结而未坚。
方③共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服用量可逐渐加大,直至便解顺利为止。
方④以水1600mL,煮取药汁600mL,先服200mL,不泻再加服。本方具有滋阴增液,泄热通便的功能,适用于气分温病,热实津枯。
方二……………………………………………
药物组成:槟榔6,g,沉香6,g,木香6,g,乌药6,g,大黄6,g,枳壳6,g。
功能主治:具有顺气通滞,降气通便的功能。用于治疗肝脾气滞引起的便秘。症见大便多日不通,后重窘迫,欲便不得,精神抑郁,噫气频作,胸脘痞闷,胁肋胀满,妇女或见经期乳胀,或呕吐上逆,咳嗽气喘,舌苔白腻,脉沉或弦。
用法用量:上药各用水磨取药汁75mL,和匀,温服。
方三……………………………………………
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炙甘草5,g,当归9,g,陈皮3,g,升麻3,g,柴胡3,g,枳壳9,g,蜂蜜12,g。
功能主治:具有补益脾肺,润肠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引起的便秘。症见大便燥结或软,但数日不通,有时虽有便意,但解下困难,努挣不出,努则汗出气短,甚则喘促,便后虚疲至极,倦怠懒言,语声低怯,腹不胀痛,或有肛门脱垂,形寒面白,唇甲少华,舌淡嫩,苔薄白,脉虚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每次1丸,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方四……………………………………………
药物组成:肉苁蓉150,g,沉香50,g。
功能主治:具有补益脾肾,温通寒凝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兼见面色青白,肢冷身凉,喜热畏寒,口中和,小便清长,夜间多尿,尿后余沥不尽,舌质淡,苔白润,六脉沉迟,或反微涩。
用法用量: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每次1丸,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方五……………………………………………
药物组成:何首乌15,g,火麻仁15,g,生地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怀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治疗血虚阴亏引起的便秘。症见于热病恢复期,纳少大便秘结难下,或产后,或患痈疽之后,或高年血虚之人,或胃中素多温热之人,大便长期干燥秘结,排便非常困难,往往数周一次,形体消瘦,咽干少津,面色不泽,心慌头晕,唇甲淡白,舌质淡或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每次1丸,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单验方及食疗
1.火麻仁5,g,郁李仁6,g,生地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秘。
2.朴硝9,g,栀子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秘。
3.大黄5,g,槟榔3,g,二丑6,g。水煎服,使用次数酌定。用于治疗便秘。
4.火麻仁20,g,郁李仁20,g,柏子仁20,g,桃仁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津枯便秘。
5.食盐3,g,凉开水300mL。将食盐放入开水中溶化后,每天早晨喝150mL。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6.吴茱萸5,g,枳壳5,g,当归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冷秘。
7.黑芝麻60,g,大黄60,g,茶叶15,g。共研为细末,1次10,g,1日1~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便秘。
8.朴硝9,g。研为细末,1次3,g,1日1~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便秘。
9.炒莱菔子90,g。研为细末,1次10,g,1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便秘。
10.蜂蜜90,g,皂角粉适量。将蜂蜜炼成老蜜后加入皂角粉搅匀,趁热作成肛门栓剂,用时取1枚塞入肛门。用于治疗便秘。
11.生荸荠250,g。削去外皮,1次吃完,1日1次。用于治疗便秘。
12.红薯叶100,g。将红薯叶洗净,炒熟后当菜食用。用于治疗便秘。
13.菠菜适量。将菠菜用沸水烫后,凉拌食之。用于治疗便秘。
14.马齿苋适量。将马齿苋煮熟后当菜食用。用于治疗便秘。
15.蜂蜜100,g,黑芝麻50,g,猪油50,g。将上药共煎熬成膏,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津枯便秘。
16.绿豆或小豆50,g。将其煮成稀粥,经常食用。用于治疗便秘。
17.生蜂蜜20,g。加入适量开水调服,1日1~2次。用于治疗便秘。
18.番泻叶5,g。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用于治疗便秘。
19.桃仁10,g,松子仁10,g,郁李仁10,g,梗米适量。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食之。用于治疗便秘。
20.苏子30,g,火麻仁15,g,粳米适量。将前二味药用水浸泡后捣烂,加入粳米,共煮成粥,食之。用于治疗便秘。
12.五更泻
五更泻又叫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状是每到黎明,肚脐周围就会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烦恼。
中医认为“五更泻”主要是由肾虚引起,故一般认为五更泄即是肾泻。五更泻也有因食积、酒积、肝火、脾肾阳虚等因所致者。食积五更泄泻,症见黎明前腹中攻痛欲泻,泻后疼痛稍减,脉沉滑,应以消积导滞,和胃止泻为治;酒积五更泄泻,症见黎明前腹痛欲泻,泻下沫,小便赤色,或如米泔,脉洪数或弦数,应以清热止泻,消胀止痛为治;肝火五更泄泻,症见胸胁常痛,痛连少腹,少寐,每至黎明前则左下腹痛欲登厕,一泻即止,脉多弦数,应以清肝胆湿热,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泻,症见食欲减退,形体羸瘦,大便溏泻,每日三五次,或天明泄泻,腹鸣作胀,右下腹痛,尺脉虚弱,应以补肾健脾为治。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山楂18,g,神曲15,g,莱菔子15,g,法半夏12,g,陈皮12,g,麦芽18,g,连翘12,g,茯苓15,g,木香12,g,补骨脂15,g,白芍12,g,甘草10,g。
功能主治:具有消积导滞,和胃止泻的功能。用于治疗因食积引起的五更泻。症见黎明前腹中攻痛欲泻,泻后疼痛稍减,脉沉滑。
用法用量:1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亦可制成水泛丸,1日3次,每次5~10,g,饭后服。
方二……………………………………………
药物组成:黄连15,g,枳壳15,g,木通12,g,大腹皮12,g,地骨皮12,g,甘草10,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止泻,消胀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因酒积引起的五更泻。症见黎明前腹痛欲泻,泻下沫,小便赤色,或如米泔,脉洪数或弦数。
用法用量:1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三……………………………………………
药物组成:龙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9,g,生地18,g,车前子12,g,泽泻15,g,当归9,g,木通12,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胆湿热,止泻的功能。用于治疗因肝火引起的五更泻。症见胸胁常痛,痛连少腹,少寐,每至黎明前则左下腹痛欲登厕,一泻即止,脉多弦数。
用法用量:1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四……………………………………………
药物组成:肉豆蔻(生用)60,g,补骨脂(炒)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120,g,大枣50枚生姜120,g。
功能主治:具有补肾健脾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泻。症见食欲减退,形体羸瘦,大便溏泻,每日三五次,或天明泄泻,腹鸣作胀,右下腹痛,尺脉虚弱等症。
用法用量:先将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四味药共研为细粉,加大枣、生姜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粉为丸,如梧桐子大。1次50~7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单验方及食疗
1.补骨脂60,g,白酒500mL。将补骨脂浸泡在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饮用一小盅。连用数次。具有温肾助阳,止泻的功能。用于治疗五更泻。
2.荔枝干10~15枚(去壳除核),干莲子10粒,粳米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每日晚餐时1次服食,连食半月,见效后再服数日,以巩固疗效。用于治疗五更泻。
3.补骨脂10,g,猪腰子1对。将补骨脂淘洗干净,猪腰子洗净切成小块,加水适量,共煎煮1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连用数次。用于治疗五更泻。
4.苡仁60,g,米饭锅粑(焦黄色为佳)60,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入锅内同煮,待薏苡仁煮烂即可食用。用于治疗五更泻。
5.芡实、百合、粳米各50,g。将上药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经常于每晚配餐时食用。适用于治疗五更泻。
6.生姜、红糖、米醋各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有效。适用于五更泻。
7.核桃仁3~5枚。生食或炒食,1日2~3次,连服20日左右大多能痊愈。此法尤适用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老年人。适用于治疗五更泻,症见晨间腹鸣、腹痛及泄泻。
13.黄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其中尤以眼睛黄染、小便黄为本病的特征。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中黄疸的疾病以病毒性肝炎为多,其他有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汁瘀积性肝硬变、肝癌、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溶血性黄疸等。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黄瘅”“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阳黄”“阴黄”“急黄”“瘟黄”等即属本病范畴。
中医认为引起黄疸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多由感染外邪,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有关。
本病可分为阳黄、阴黄、急黄三大类型。一般地说,阳黄多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所致,可表现为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并伴有腹部胀满,食欲减退,苔黄而腻等症,治宜清热利湿为主;阴黄多因寒湿阻滞脾胃,阳气不宣,胆汁外泄,或因阳黄失治,以致脾胃受损,转为阴黄,故身目虽黄,但黄色晦暗,或如烟熏,或伴有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质淡而苔腻等症,治宜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急黄多因湿热毒盛,内陷心包,故发病急聚,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并伴有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苔黄而燥等症,治宜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黄疸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如宜新鲜清淡饮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忌烟酒及辛辣食物,注意休息和情志上的调节,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湿热、寒湿、瘟毒、瘀血、脾虚血亏等引起黄疸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①栀子12,g,大黄9,g,枳实12,g,淡豆豉10,g。
②茵陈蒿15,g,白术12,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桂枝9,g。
③茵陈蒿18,g,栀子9,g,大黄9,g。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湿热的功能。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症见目黄身热,黄色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侬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便深黄或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热重于湿者选用方①,湿重于热者选用方②,湿热并重者选用方③。
方二……………………………………………
药物组成:茵陈蒿15,g,白术12,g,附片12,g,干姜6,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温化寒湿,健脾和胃的功能。用于治疗寒湿引起的黄疸。症见目黄身热,黄色晦暗,食少纳呆,脘闷腹胀,四肢困重,形寒肢冷,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茵陈蒿、黄连、大黄、赤芍、犀角、甘草各等份。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功能。用于治疗瘟毒引起的黄疸。症见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均呈深黄色,其色如金,高热口渴,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鼻衄、齿衄、呕血、便血,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腻干燥少津,脉数。
用法用量:共研为粗末,每次15,g,以水300mL,煎至200mL,去渣,不拘时温服。
方四……………………………………………
药物组成:制大黄75,g,黄芩60,g,桃仁200,g,杏仁200,g,甘草90,g,赤芍120,g,生地300,g,干漆30,g,虻虫200,g,水蛭100条土鳖虫100,g,蛴螬200,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行瘀,软坚散结的功能。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黄疸。症见身黄,其色晦暗,面色青紫或黧黑,或胁下有癥块,疼痛不舒,或小腹胀痛而小便反利,皮肤可见蛛纹丝缕,或有低热,或大便漆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次5丸,1日3次,用酒送服。
方五……………………………………………
药物组成: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5枚饴糖30,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补气养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虚血亏引起的黄疸。症见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茵陈50,g,白茅根50,g,甘草15,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黄疸。
2.龙胆草15,g,栀子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黄疸。
3.茵陈15,g,干姜6,g,附片5,g,甘草3,g,生姜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阴黄。
4.田基黄20,g,虎杖15,g,美从蕉10,g,车前子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黄疸。
5.板蓝根12,g,茯苓12,g,水灵芝12,g,鱼鳅串12,g,白糖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黄疸。
6.水灵芝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黄疸。
7.鲜丝瓜根30,g,黄酒适量。水煎,取汁,加入黄酒,1次20~30mL,1日服2~3次。用于治疗黄疸。
8.地骨皮9,g,茯苓皮10,g,生姜9,g,米酒适量。水煎,取汁,加入米酒,一次20mL,1日2~3次。用于治疗黄疸。
9.熊胆适量。1次0.5~1,g,1日1~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黄疸。
10.炒瓜蒂60,g。共为细末,1次5,g,1日1~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黄疸。
11.猪胆汁少许,鸡蛋1个。将鸡蛋小头开一小孔,放入猪胆汁后封严,煮熟后食之,1日1剂,连服数剂。用于治疗黄疸。
12.猪胆汁1000mL,炼蜜750mL,炒熟的面粉适量。将猪胆汁与炼蜜混合,加入面粉制成9,g丸,1次1丸,1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黄疸。
13.茵陈60,g,蜂蜜500,g。将茵陈水煎,取汁,兑入蜂蜜,再煮沸,过滤取汁,当茶饮。用于治疗黄疸。
14.无花果叶9,g。水煎,取汁,代茶饮。用于治疗黄疸。
15.茵陈50,g,田基黄15,g,甘草6,g,黄豆100,g。水煎,去药渣,取黄豆和药汁,1日分2次服,连服10~15剂。用于治疗黄疸。
14.吐血
吐血是指血从胃、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现代医学中的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癌、胃癌等疾病,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吐血。
吐血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多因胃热炽盛、肝火犯胃、胃脘瘀血、阴虚火旺、脾不统血,以及脾肾阳虚等有关。治疗时可根据以上不同情况分别予以清泻胃热,凉血止血;清肝和胃,降逆止血;活血化瘀,止血降逆;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健脾益气,统纳摄血;温补脾肾,固阳摄血等。
从症状上来区分:胃热炽盛吐血与肝火犯胃吐血,血色鲜红或紫红,与阴虚火旺吐血之血色无大区别,所区别处,前者病程短,多突发暴作,而后者病程长,反复发作不已,结合临床其他兼证表现,足资鉴别。脾虚吐血与阳虚吐血,血色淡而不鲜,临床表现又与实热证迥然不同,不难鉴别。脾虚吐血,血色淡;阳虚吐血,血色黯淡,亦可区分。血瘀吐血,血色紫黑有瘀块,不同于各种吐血。
吐血一症,证急势重,如大量吐血,血出如涌,不能自止者,病情多较严重,必须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免发生危险。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平素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防止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还应注意情志因素,不要受刺激,以防肝火过旺而致吐血。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胃热炽盛、肝火犯胃、胃脘血瘀、阴虚火旺、心脾不足、脾肾阳虚等引起吐血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黄连9,g,黄芩9,g,大黄9,g,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侧柏叶9,g,生地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泻胃热,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胃热炽盛引起的吐血。症见突然吐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夹有食物残渣,吐前多伴有烦热口渴,自觉胃脘有热上冲,或胃脘疼痛,或胸脘痞闷,胃中嘈杂吞酸,或于酒食后诱发,大便秘结或解而不畅,色黑如漆,小便色赤,唇红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代赭石15,g,白芍12,g,石决明15,g,瓜蒌仁12,g,龙胆草9,g,青黛6,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凉血,镇肝降逆的功能。用于治疗肝火犯胃引起的吐血。症见吐血兼见心烦胸闷,善怒胁痛,口苦或口酸,多恶梦,或见唇青,或频作呃逆,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9,g,阿胶12,g,藕汁12,g,白茅根12,g,羚羊角3,g。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降火的功能。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吐血。症见吐血反复不已,色红量多,多伴有五心烦热,口干欲饮,乏力消瘦,面赤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丹参12,g,三七6,g,当归12,g,川芎9,g,香附12,g,党参12,g,益母草12,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止血降逆的功能。用于胃脘血瘀引起的吐血。症见吐血其色紫黑有瘀块,伴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拒按,面色黯黑,口渴但欲漱不欲咽,舌有紫斑,脉弦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白术12,g,当归12,g,党参12,g,黄芪12,g,酸枣仁12,g,木香6,g,远志9,g,炙甘草9,g,龙眼肉12,g,茯苓15,g,生姜2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具有归脾统血,益脾气的功能。用于心脾不足引起的吐血。症见吐血缠绵不已,血色淡而不鲜,胃脘隐痛喜按,面色白亮而无神,气短神怯,四肢无力,惊悸少寐,饮食无味,时有大便色黑,或腹痛便溏,唇淡,舌质淡少苔,脉沉细或细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粉,炼蜜为10,g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温开水送服。
方六……………………………………………
药物组成:灶心黄土30,g,生地15,g,白术9,g,附片9,g,黄芩9,g,阿胶9,g,炙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温补脾肾,固阳涩血的功能。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吐血。症见吐血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血色黯淡,伴见面白息微,四肢厥冷,畏寒欲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沉细而迟或芤。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粉,炼蜜为10,g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温开水送服。
单验方及食疗
1.伏龙肝50,g,阿胶25,g。先水煎伏龙肝,取其澄清液,加入阿胶烊化,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吐血。
2.大黄炭8,g,黄芩炭8,g。水煎及时服。用于治疗吐血。
3.鲜藕30,g,小蓟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吐血。
4.三七6,g,延胡索9,g,当归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吐血。
5.仙鹤草60,g,白茅根6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吐血。
6.蒲黄炭25,g,三七粉10,g,血余炭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5,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吐血。
7.白及15,g,郁金1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9,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吐血。
8.海螵蛸粉3,g,三七粉3,g。将上药混匀,用温开水1次冲服。用于治疗吐血。
9.海螵蛸30,g,白及30,g,浙贝母9,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6,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吐血,胃脘疼痛。
10.百草霜、红糖各适量。先将百草霜研为细粉,1次9,g,1日2次,用红糖水送服。用于治疗吐血。
11.鸽子1只,蜂蜜500,g,白糖500,g。先将鸽子宰杀,去毛及内脏并洗干净,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蜂蜜和白糖,炖至烂熟,吃肉喝汤。用于治疗吐血。
12.猪蹄1对,侧柏叶10,g,白及10,g。先将两味药研为细末,再同猪蹄加水适量,共炖熟,食蹄喝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吐血(胃溃疡出血)。
13.小蓟根50,g,猪蹄250,g。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食蹄喝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吐血。
14.阿胶20,g,冰糖15,g。将阿胶捣碎,放入冰糖,加水适量,隔水炖半小时,空腹时1次服用。用于治疗吐血。
15.白萝卜汁100mL,莲藕汁100mL。兑匀,共煮沸后服用,1日2次。用于治疗吐血。
16.白矾3,g,白糖75,g。用开水溶解后冷服,1日2~3次。用于治疗吐血。
17.黑木耳30,g。炒焦后研为细末,1次5,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吐血。
18.鲜侧柏叶适量。炒黑后研为细末,1次3,g,1日2次,用米汤送服。用于治疗吐血。
19.玫瑰花100朵(去心、蒂),白糖100,g。将玫瑰花水煎,取汁,加入白糖调匀,代茶饮。用于治疗吐血。
20.仙鹤草60,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吐血。
15.便血
凡血从肛门流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均称为便血。引起便血的常见疾病有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癌、肠结核等。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后血”“便血”“下血”“远血”“近血”“血箭”“肠风”“脏毒”亦为本病。中医学认为,便血多因脾虚而失于统摄之权,或饮酒嗜辛,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肠道脉络而致。
因肠道湿热而致的便血,其色鲜红,并伴有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苔黄腻等症,治宜清化热湿热,凉血止血;因脾胃虚寒而致的便血,其色紫黯,甚则黑色,并伴有腹部隐痛、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等症,治宜温中健脾,养血止血。
便血一症,除审察其病因、病机、主要兼症之外,尤当注意观察主症特点(如便血之远近、色泽、质地等),这对于判定病位、明确病性、确立治则等至关重要。凡先血后便,血色清鲜者为“近血”,病在广肠、肛门,多因风火湿热为病,属热属实,病较轻浅,治法当以祛邪为主;先便后血,血色晦暗之“远血”,病在小肠和胃,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脏气,脏腑阴阳失调所致,病情深重,虚证居多,故治疗当以扶正为先。又如,血下如溅、质清色鲜,则属外风入客,或内风下乘大肠所致的“肠风”;若血下污浊、肛门肿硬疼痛,则属蕴湿化毒,下迫大肠肛门,损伤阴络而致的“脏毒”之病。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风火熏迫大肠、大肠湿热蕴毒、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引起便血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槐花15,g,侧柏叶15,g,炒荆芥穗6,g,炒枳壳9,g,生艾叶9,g。
功能主治:具有凉血泻热,息风宁血的功能。用于治疗风火熏迫大肠引起的便血。症见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饮冷,牙龈肿痛,口苦口臭,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将各药用量改为等份,共研为细末,1次服9,g,用温开水送服。
方二……………………………………………
药物组成:赤小豆15,g,当归12,g,地榆15,g,茜草12,g,黄芩9,g,黄连9,g,栀子9,g,茯苓12,g,薤白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化湿热,和营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疗大肠湿热蕴毒引起的便血。症见大便下血,兼见面目发黄,口干而苦,不欲饮食,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少食腹胀,便下不爽,气味秽臭,或见肛门肿硬疼痛,小便短赤,或混浊,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甘草12,g,生地15,g,白芍12,g,麦冬12,g,阿胶12,g,黄连9,g,火麻仁15,g,牡蛎15,g,鳖甲15,g,龟板15,g。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降火,养血宁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便血。症见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灶心土30,g,生地15,g,白术12,g,附片9,g,黄芩12,g,阿胶12,g,炙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温肾,益气摄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便血。症见大便下血,脘腹隐痛,面色无华,肢倦懒言,少食便溏,甚则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椿根皮9,g,地榆炭9,g,槐花炭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2.木槿花25,g。水煎服。用于治疗痔疮出血。
3.赤小豆10,g,茯苓10,g,地榆10,g,槐花10,g,侧柏叶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4.黄芩10,g,黄柏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因湿热而致者。
5.小蓟10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6.三七粉5,g,白及6,g,黄芩炭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7.大黄3,g,阿胶10,g。先将大黄研为细末,再将阿胶烊化并与大黄末调匀,内服,1次1剂,1日3剂,连服9剂。用于治疗便血。
8.旱莲草100,g。焙干炒焦,研为细末,1次10,g,1日2次,用米汤送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9.鸡冠花100,g。焙干炒焦,研为细末,1次10,g,1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1日1剂。用于治疗便血。
10.焦栀子30,g。研为细末,1次5,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便血。
11.血见愁5,g,血余炭10,g,带籽莲房40,g,鸡蛋5个,猪大肠头1副。将前三味药共研为细末,兑入鸡蛋汁中,混合均匀,装入猪大肠头内,加水适量,煮熟,分4次食用,1日2次。用于治疗便血,血色鲜红,经久不愈者。
12.明矾粉2.5,g,鸡蛋1个。将鸡蛋打一小孔,装入明矾粉,封好,煮熟,空腹时服用。用于治疗便血。
13.茜草30,g,猪蹄1个。加水适量,共炖至猪蹄烂熟后,弃药渣,食蹄并喝汤。用于治疗便血。
14.瓦松25,g,鲜猪肉200,g。加水适量,共炖熟,1日分2次,食肉并喝汤。用于治疗便血。
15.野棉花25,g,槐角25,g,杜仲25,g,猪大肠1节。将前三味药共研为粗末,装入猪大肠内,加水适量,煮熟,酌量食之。用于治疗便血。
16.侧柏叶150,g,猪大肠250,g。将上药分别洗净,切碎,加水适量,共炖熟,食大肠并喝汤,连服2~3剂。用于治疗便血。
17.豆腐渣200,g,红糖30,g。共炒熟,1次食之。用于治疗肠风下血。
18.地榆炭15,g,银耳9,g。加水适量,共炖至烂熟后,食银耳并喝汤。用于治疗便血。
19.仙鹤草10,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便血。
20.金银花30,g,白糖适量。水煎,取汁,代茶饮。用于治疗便血。
16.癃闭
癃闭俗称尿闭。癃是指小便排出困难,尿量少而解频,其病势较缓。闭是指小便不能排出,且少腹胀急难忍,其病势较急。临床上合称为癃闭。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及无尿等。
癃闭除与肾和膀胱关系密切外,还常常与肺、脾、三焦有关。因此,在辨证施治时,还须结合诸脏腑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以利疾病的痊愈。
对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但通法又非单纯应用通利小便之品。一般来说,凡湿热蕴积、肺热壅盛、肝气郁滞、浊瘀阻塞所致癃闭者,多属实证,治疗时可分别予以清热利湿,清肺利水,疏理气机,通利小便,以及行瘀散结,清利水道等方法;因脾气不升、肾阳亏损、命门火衰、气化不行所致者,多属虚证,治宜升清降浊,化气利水,或温阳益气,补肾利尿。
若小便点滴不通,证情急迫,内服药往往缓不济急,此时可采用外治法以急通小便。如导尿法、针灸疗法等。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上焦肺热壅滞、中焦脾胃湿热、下焦肾阳不足、膀胱阻塞等引起癃闭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茯苓15,g,黄芩12,g,桑白皮12,g,栀子12,g,车前子12,g,木通12,g,芦根15,g,泽泻12,g,白茅根15,g,葶苈子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泻肺热,利气行水的功能。用于治疗上焦肺热壅滞引起的癃闭。症见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呼吸迫促,胸中烦闷,咽干口燥,渴欲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茯苓15,g,猪苓15,g,滑石15,g,桂枝12,g,车前子12,g,苍术12,g,黄连9,g,泽泻12,g,陈皮9,g,海金沙9,g,法半夏9,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湿的功能。用于治疗中焦湿热蕴结引起的癃闭。症见溺癃不爽,胸腹满闷,口淡不渴,泛泛欲呕,大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丹皮9,g,肉桂6,g,附片12,g,怀牛膝12,g,泽泻12,g,茯苓12,g,车前子12,g。
功能主治:具有补气温阳,化气行水的功能。用于治疗下焦肾阳不足引起的癃闭。症见溺癃,排泄无力,面色白亮而无神,神衰气弱,怯冷而腰膝酸软,舌质淡,脉沉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陈皮9,g,升麻9,g,柴胡9,g,当归12,g,肉桂6,g,附片12,g,车前子12,g,泽泻12,g,炙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行瘀散结,通利水道的功能。用于治疗膀胱阻塞引起的癃闭。症见小便滴沥不爽,或阻塞不通,小便时有堵塞疼痛感,少腹胀满而痛,舌质如常,或偏紫黯,脉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射干60~90,g。水煎,分2次服。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2.金钱草50,g。水煎,趁热服。用于治疗小儿小便不通。
3.车前草30,g,瞿麦30,g。水煎服。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4.玉米心10,g,车前草30,g,龙须草30,g,大黄片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癃闭。
5.土茯苓20,g,白茅根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癃闭。
6.生黄芪60,g,生甘草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气虚小便不利。
7.韭菜籽25,g。先将韭菜籽炒黄,研细末,1次10,g,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8.滑石30,g,琥珀5,g,生甘草5,g。共研细末,每次10,g,1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9.紫苏子60,g。研细末,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癃闭,少腹胀痛。
10.独蒜1枚,栀子6枚,盐少许。共捣烂,摊于纸上贴肚脐,如未通,可涂于阴囊上。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11.绿豆芽250,g。将绿豆芽用沸水烫半小时后分数次食之。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12.西瓜汁1000mL。1日服2次,1次500mL。用于治疗小便不利。
13.石韦120,g,灯心草60,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小便不利。
14.茶叶15,g,蜂蜜60,g。先用开水泡茶叶,再用茶叶水冲服蜂蜜。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15.生黄芪120,g,甘草梢24,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老年人气虚小便不通。
16.知母6,g,黄柏3,g,熟地6,g,生地6,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小便点滴难下(前列腺肥大)。
17.尿血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但无尿道疼痛症状,或有轻微尿痛,轻者尿色淡红,甚者尿色鲜红的病症。尿中有血可分为尿血与血淋两种情况,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排尿不痛或痛不明显,后者小便淋漓涩痛,甚至牵引小腹。现代医学认为,尿血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损伤、尿道结石、急性尿道炎、膀胱结石、膀胱结核、肾结核、肾炎,以及血友病、肿瘤性疾病等。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溺血”“溲血”“尿血”即是本症。尿血之证虽主要是因热蕴下焦肾和膀胱所致,但心、肝之火亦可下移膀胱,损伤脉络以致营血妄行而尿血,或因脾肾两虚,固摄无力,而致尿血。
尿血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下焦热盛,起病较急,尿色鲜红,并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脉数等症,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虚证多系脾肾两亏,久病不愈,尿血淡红,并伴有面色不华、体倦乏力,腰脊酸痛等症,治宜补益脾肾,固涩止血。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气滞湿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引起尿血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小蓟12,g,生地15,g,滑石15,g,通草12,g,蒲黄9,g,竹叶9,g,藕节12,g,当归12,g,栀子9,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尿血。症见小便短涩带血,色鲜红或暗红,甚或夹杂血块,伴尿道刺痛或灼热感,小腹胀满不舒,间有发热,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龙胆草12,g,栀子9,g,黄芩6,g,柴胡6,g,生地18,g,车前子6,g,泽泻12,g,当归6,g,木通9,g,甘草3,g,小蓟12,g,白茅根15,g,蒲黄9,g,藕节12,g。
功能主治:具有泻肝清胆,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尿血。症见小便短赤带血,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生地18,g,木通12,g,淡竹叶12,g,甘草梢6,g,小蓟12,g,白茅根15,g,蒲黄9,g,栀子9,g。
功能主治:具有清心泻火,凉营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尿血。症见小便带血深赤伴灼热感,面赤咽干,口舌生疮,渴喜冷饮,心中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生地18,g,知母12,g,黄柏9,g,山茱萸12,g,山药12,g,白茅根15,g,茯苓12,g,栀子9,g,丹皮9,g,泽泻12,g,蒲黄9,g。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益肾,安络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尿血。症见小便带血鲜红,兼见头晕耳鸣,咽干,颧红盗汗,骨蒸潮热,精神委靡,虚烦不寐,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炙甘草5,g,当归9,g,陈皮5,g,升麻5,g,柴胡5,g,山药12,g,熟地18,g,肉苁蓉12,g,山茱萸12,g,茯神12,g,菟丝子12,g,五味子12,g,赤石脂15,g,巴戟天12,g,杜仲12,g,牛膝12,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固涩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肾两虚引起的尿血。症见小便带血淡红,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纳减便溏,腰腿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藕节120,g,红糖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2.旱莲草20,g,车前子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3.白茅根6,g,生地15,g,旱莲草15,g,小蓟30,g,益母草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4.琥珀末6,g,灯心草50,g。灯心草水煎,取药汁冲服琥珀末。用于治疗尿血。
5.党参10,g,椿根白皮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6.牛膝30,g,小麦秆30,g,乳香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7.仙鹤草9,g,百草霜6,g。水煎服。用于治疗尿血。
8.三七5,g。水煎服;或研为细末,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尿血。
9.鸡冠花500,g。将鸡冠花烧灰存性,研为细末,1次10,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尿血。
10.鲜芦荟秆30,g,白糖适量。将鲜芦荟秆削去外皮,切成碎块,置清水中漂洗至无黏液后取出,于饭前蘸白糖食之。用于治疗尿血。(因芦荟有小毒,慎用之。)
11.鸡蛋1个,大黄粉2.5,g。先将鸡蛋打一小口,倒出蛋清,再将大黄末装入蛋内,蒸熟食之。用于治疗尿血。
12.桃树胶60,g,红糖60,g。水煎服。用于治疗尿血。
13.鲜车前草250,g,蜂蜜30,g。先将车前草捣烂,取汁,再与蜂蜜调匀,开水冲,代茶饮。用于治疗尿血。
14.鲜车前草60,g,鲜旱莲草6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尿血。
18.臌胀
臌胀是以腹大胀满,皮急如鼓,脉络显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血吸虫病、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腹部胀满肿大,都属于臌胀的范畴。
前人根据臌胀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气鼓”“血鼓”“水鼓”“虫鼓”等,但以气、血、水三者为多见,且每多互相牵连为患,仅有主次之分,并非单独的病,故今多统称臌胀。
臌胀的发病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情志郁结,气机失调,横逆乘脾;或血吸虫感染;或黄疸、积聚日久,损伤肝、脾、肾诸脏,致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病。
臌胀系重病,在病机上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情况,故治疗过程中应因人、因病情而异,不宜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或须注意饮食的调摄,一般宜采用低盐的饮食,在尿量特别少时,给予无盐饮食,待腹水消退后,可酌情增加食盐摄入量。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暖,以防正虚外邪乘虚而入,加重病情。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气滞湿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引起臌胀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柴胡9,g,白芍16,g,枳壳12,g,川芎12,g,香附12,g,苍术12,g,厚朴12,g,陈皮9,g,炙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理气,行湿除满的功能。用于治疗气滞湿阻引起的臌胀。症见腹部膨大如鼓,皮色苍白,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嗳气不舒,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弦或弦缓。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白术12,g,人参6,g,甘草9,g,猪苓12,g,姜黄12,g,茯苓12,g,干姜6,g,砂仁9,g,泽泻12,g,陈皮9,g,知母12,g,黄芩9,g,黄连9,g,法半夏12,g,枳实12,g,厚朴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湿热,健脾调气的功能。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引起的臌胀。症见腹胀大而满,腹部紧张拒按,肌肤灼热,烦热,口苦口臭,大便干,小便黄,面色黄晦,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末为散,每次6,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方三……………………………………………
药物组成:当归9,g,生地12,g,桃仁12,g,红花6,g,枳壳6,g,赤芍9,g,柴胡6,g,桔梗6,g,川芎6,g,牛膝6,g,甘草3,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能。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臌胀。症见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显露,胸背颈项或面部可见红斑赤缕,面色青紫,胁肋刺痛,形体瘦削,口渴欲饮,唇舌红黯不鲜或紫,脉弦细或弦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附片12,g,人参9,g,干姜6,g,白术12,g,甘草6,g,茯苓12,g,猪苓12,g,泽泻12,g,桂枝12,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温肾,化气行水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臌胀。症见腹部膨大,入暮益甚,按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或下肢浮肿,身倦神疲,尿少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生地18,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9,g,何首乌12,g,丹参12,g,鸡血藤12,g,玄参12,g。
功能主治:具有滋养肝肾,凉血化瘀的功能。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臌胀。症见腹部胀大,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兼见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短黄,大便干,舌质红绛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丹参30,g,茯苓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2.鳖甲18,g,穿山甲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3.重楼18,g,板蓝根18,g,五味子15,g,丹参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4.椒目10,g,木香10,g,枳壳10,g,大腹皮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臌胀。
5.生姜500,g,红糖500,g,青萝卜500,g,胡萝卜500,g,二丑25,g。先将二丑研为细末,并加入红糖熬成膏,再将余药捣烂取汁,用药汁冲服药膏,1次30,g。1日3次。用于治疗臌胀。
6.牵牛子60,g。研为细末,1次3,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7.木贼草60,g。研为细末,1次3,g。1日2次,空腹时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8.砂仁30,g,蟾蜍1只。将砂仁由蟾蜍肛门塞入,以泥包好,置火中煨焦,然后剥去泥土,研为细末,1次5,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臌胀(气臌)。
9.穿山甲60,g。将穿山甲砂烫后研为细末,1次4,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10.大蒜10,g,车前子10,g。共捣烂如泥,取适量,敷肚脐处,隔日换药一次。用于治疗水鼓,气鼓。
11.黄牛肉150,g,皮硝30,g。加水适量,共炖熟,1日2次,食肉喝汤。用于治疗臌胀。
12.鲤鱼1条,葱白200,g,米醋200mL。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食鱼、葱喝汤,1日2次服。用于治疗臌胀(早期肝硬化腹水)。
13.大头鱼500,g,芒硝60,g。先将大头鱼剖开,除去内脏,再将芒硝装入鱼腹内,加清水煮熟,酌量服食。用于治疗臌胀。
14.大头鱼1500,g,大蒜360,g。先将大头鱼剖开,除去内脏,再将剥净的大蒜放入鱼腹内,加清水炖熟,酌量食用。用于治疗臌胀。
15.癞蛤蟆1只,大蒜100,g,猪肚子1个。先将癞蛤蟆去皮及内脏,再加入其余二味药共炖熟,1日分2次食之。用于治疗臌胀。
16.鸡蛋1个,硫黄末3,g。将鸡蛋打入碗中,与硫黄末调匀后共蒸熟,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臌胀。
17.冬瓜1个,赤小豆500,g。先将冬瓜去瓤后装入赤小豆,再加水煮熟,食药喝汤,1日3次,服量酌定。用于治疗水臌。
18.水牛角3,g,绿豆100,g。先将水牛角研末,加水适量,与绿豆共炖熟,1日分2次,食豆喝汤。用于治疗臌胀,肝硬化腹水。
19.花生米30,g,豇豆30,g,白糖30,g。上药共用水炖熟,1日分2次食之。用于治疗臌胀。
20.大蒜40,g,猪肝40,g,米醋40mL。再加水适量,共炖熟,1日分2次食之。用于治疗臌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