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北宋文人鄙视,一首词却令陆游写出千古名句,还造就秋思之祖

柳永,我们都知道,是宋初的大词人。他不仅词作出色,更擅长音律,自创了很多词牌,丰富了词的体式,对于长调慢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酒肆青楼的风尘女子,十分喜欢,所以他的词传唱度很高。不过,当初柳永填的词,同时期的士大夫并不怎么瞧得上,大家都嫌他的词作低俗。

李清照说柳永“词语尘下”,王国维对柳永的评价也不高。柳永年轻的时候比较狂,中年四处求官,曾找到晏殊家中。

晏殊与他寒暄,问:近来还作曲填词吗?柳永回到:和您一样,有时候会填上几首。

晏殊听后,非常不高兴,说:我虽填词,但没你那样“彩线慵拈伴伊坐”的句子。言下之意,就是说柳永的词低俗,上不得台面。

北宋末年,有一位词人受到了柳永同样的待遇,他的名字叫做曹组。

曹组是宋徽宗时期的词人,和柳永一样,擅长慢词。许多人将曹组看做是柳永的隔代传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北宋末年的少年郎,不是学柳永,就是学曹组。曹组还被冠以“滑稽无赖之魁也”,并称其“源流从柳氏来”。

尽管曹组被不少文人鄙视,但是他一些作品,艺术成就非常高,上传承延续柳永词风,下开一代之先河。

比如他的一首《青玉案》,被认为是影响了马致远。我们看作品: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上阙首句,用词遣句非常清丽。虽然是秋天,但目之所见,依旧是碧绿的山,色彩分明的花草树木,雨后初晴,秋光正好,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前路蜿蜒陡峭,本以为没有路可走,不想,却见弯曲的河岸边,有一处村落,隐约见到炊烟,听到人声。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感应是来自曹组,化用这句词中二、三句,如今陆游之句,已是千古传唱的至理名言。

接下来,词人描写村落的近景。村落古朴简单,是用茅草土墙搭建,外面还围着竹篱笆。河岸经过波浪地冲击,是一层非常平滑洁净细沙,不远处,酒旗招展,几个过路人和村民在喝酒歇脚。

好一处人间烟火、山中村市。

下阙的情感陡然由乐变哀。这样喧闹的场景,词人看罢之后,感到一股凄凉。因为看到他人聚集欢笑,词人感觉一种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漂泊他乡,却一事无成,远望来时路,离朝廷越来越远,一时间,竟然看着来路呆住了。

想得再多,也是毫无用处,只能独自一人,在孤寂的旅舍中度过孤寂的夜晚。一声悠长的雁声,惊扰了词人的思绪,转头,透过半掩的窗户,看见一轮残月,离人之泪,就在这断雁西风残月里,悄然落下。

元代的马致远,学习这首词的笔调和章法,写出了一组《天净沙》(散曲),其中《秋思》一篇,更是妇孺皆知的名篇,马致远因此被称为秋思之祖​。

曹组作词,一直在尝试创造一种新的路径,希望能够在雅俗之间,取一个临界点,使之能够雅俗共赏。正是这种目的的驱使,曹组的一些词作,读起来非常像“曲”。

北宋的士大夫,或者说有名的词人,像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都身份高贵,很少有这样愁苦的羁旅词。柳永在这一题材做出了突破,而曹组则很好地延续继承了柳永风格的羁旅词。

其实,宋徽宗时期,以谐语俗语入词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并且由于宋徽宗的喜爱,这种风气开始在北宋上层社会传开,曹组因为是个中好手,成为宋徽宗的近臣,平步青云。

所以曹组投其所好,用了不少通俗的调式,创作了不少俚俗之词,为当时伶工歌妓所传唱,由于思想性,后世流传不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