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八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卧龙岗武侯祠敬拜诸葛亮,为何竟“泪下如雨,夜不成寐?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一代抗金将领岳飞统军过南阳到卧龙岗武侯祠敬拜诸葛亮时,手书诸葛亮出师二表石刻碑廊,虽历经八百年风雨沧桑,却始终拱卫在武侯祠大拜殿的旁边,表达着名将对名相最深的敬意,并成为中外游客参观卧龙岗时,竞相瞻仰的著名景观。
岳飞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作战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等人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平反,后又追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岳飞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另有《岳忠武王文集》传世。岳飞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和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不为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廊碑刻由21块石刻组成,共1300余字,其刻工精良,宛如手书,贯通长廊,颇为壮观。《出师表》碑房里面有一组蜡像,再现了岳飞当年挥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时历史场景。据跋文记载:“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出师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尔。岳飞并识。”跋文中记载的“绍兴戊午”即为1138年,金兵入侵,朝纲腐败,正是南宋与金议和,爱国与卖国,主战与媾和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而爱国与主战的舆论又无法扭转皇帝与奸臣卖国的局面,在国家危难当头,岳飞作为一名爱国将领,决定用武力反抗,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当岳飞夜宿南阳武侯祠,面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所书前后《出师表》,看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忧虑国事,为主尽忠的诚挚之情,悲凉之余,仍然透示着百折不挠的巨大勇气,他的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感慨万端。如今,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仍可感受到一位战功赫卓的将军,坚毅的面孔之下,那种痛失国土的愤慨,那种锥心泣血的伤痛。明太祖朱元璋曾用“纯正不曲”赞扬岳飞尽忠报国、纯洁淳正,不畏权贵,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岳飞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岳飞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端庄严谨,气势磅礴,笔走龙蛇,龙飞凤舞,潇洒飘逸,墨韵飞动,酣畅淋漓。整篇书法如快马掠阵,剑锋狂飙,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纵观如雷掣电奔,细看则铁画银钩,堪称一绝。可以看出岳飞当时心情壮怀激烈!激动之情力透纸背。岳飞借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表达自己北伐抗金壮志,郁闷之气尽显笔端,凛然正气亦充盈字间,倾吐了对朝廷议和屈辱派的愤慨之情。整篇作品,文章的大忠大义与书法的大气磅礴一气贯通而满天云霞。故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书如其人”。
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能够立存于卧龙岗上,清代南阳知府任恺功不可没。任恺,字乐如,清代甘肃宁夏(今宁夏)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任南阳县知县,转任汝州知府,后升为南阳知府。据碑刻后面任恺所做跋文记载,他从彭城(今徐州)购回岳飞在南阳武侯祠所书诸葛亮出师表拓本,并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立碑于卧龙岗上。任恺在跋文中赞赏岳飞:“书法之健拔雄伟,尤见忠武郁勃之气流露于笔端。夫以少保之勋烈,固与武侯后先辉映,同为千古传人,岂必其文其书以传耶!而其文其书亦自有不可磨灭者。”后命南阳著名雕刻家李发祥把岳飞拓片遗墨镌刻于石,存其精髓,留其神韵。闻名于世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终于物归原地,成为卧龙岗一大景观。此后,全国多处诸葛亮的纪念地和武侯祠堂争相刻制,但仅南阳卧龙岗有岳飞的题跋,成为这组碑刻的源头,弥足珍贵。此碑刻也因名相撰文,名将恭书,名匠书丹,被誉为卧龙岗上“三绝碑”。
宋代学者赵与时曾感叹:“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这句话在岳飞书法出师二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为国尽忠,肝脑涂地,文臣莫过于诸葛,武将莫过于岳飞。两篇感动千古的出师表文,一个为万民敬仰的民族英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节,汇成一曲中华文明史和书法史的深沉交响,激荡千古历史,辉映无数来者。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气节,和着武侯祠的殿宇香火一道,永远地留存在了南阳的卧龙岗上。
在中国灿若群星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和岳飞可谓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两颗星,诸葛亮与岳飞两位流芳百世的爱国名人,跨越千年时空,“相识”于卧龙岗,“结缘”于武侯祠,成就千古绝唱。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光照日月,千古流芳,成为激励后人为国家、为民族拼搏的巨大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