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夜月色好

彭荆风

她刚把窗户推开,山谷里那冰凉而又潮湿的浓雾就拥了进来,雾腾腾地四散着,好像要把这小屋里的一切都吞没掉、化成水、化成烟。她本来想看看正在劳动的丈夫和几个道班工人在什么地方,但眼前一片白茫茫,山峦、树林、公路,都消失在浓雾里了。她只好赶紧关上窗子。

如果不是她的丈夫——这道班房的班长,一次又一次给她写信,她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自己那傍着大河的美丽的坝子,到这终年被云雾深锁的大山来。这里只有她一个女的,丈夫和他们一出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去年春天他们新婚不久,丈夫就来山上道班房工作了,一年难得回家几次,这使她很恼火。这次上山来,她本想劝丈夫回坝子里去。如今,农村在搞责任田,家里又缺劳动力,回去多好!她准备再住几天就回去。

过了一个多小时,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才回来。看到小伙子们的早饭中只有咸菜,她便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腌鱼。小伙子们也不客气,一会儿就吃掉了半小罐。她轻声劝丈夫回去,但丈夫说要打仗了。看见丈夫那显得消瘦的脸颊,她很心疼。吃过饭,丈夫对自己没能陪妻子深感抱歉。她却决定过几天就回去,

丈夫和工人们走远了,她还痴痴地站在门口想着心事。一点钟左右,当她挑着一桶热茶,晃悠悠地沿着山路走去时,一辆军车迎了上来,车上的战士想喝茶。她赶紧放下担子,亲切地叫同志们喝。参谋拿出一元钱给她,说是茶钱,她生气了。参谋急忙道歉,军车飞速开走了。她又回去烧第二锅开水。这天上午她忙出忙进,心情没有那么寂寞了。

这天晚上,雷鸣电闪,风雨大作。风雨中,还听得见有低沉的吼声。丈夫告诉她是汽车。想到上午路过喝茶的那几个战士,她奇怪为什么这么晚还来车。丈夫说部队多是在晚上行动。听到汽车的声音越来越响,而且老是在一个地方,丈夫坐了起来。他担心有的地方又塌方了。她也坐了起来,紧靠着丈夫侧耳倾听。丈夫叫她明天回去,她明白,大概要打仗了。她心里不放心,不想走。风雨更猛烈了,仿佛从云天扑下来,又仿佛从山岩腾起。这小小的屋子也好像要被冲垮、抬走了。汽车的声音还在时停时响着。丈夫要出去看看,她的一句话还没等说完,丈夫已消失在雨夜之中。那些道班工人也在纷纷往外走。

几小时过去了,丈夫和车队都不见过来。她再也坐不住了,披件塑料雨衣,锁上门就往外走。才走了几步,一阵急骤的风雨就旋转着扑了过来,刮走了她头上的竹笠。风雨围着她,扑打她,把泥水溅在她的脸上。她只好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她走走停停,终于听见了低沉的人声和车辆移动的声音,大约有几百人、几百辆车。她加快了步子,听到丈夫的声音,看到丈夫在车队前面引路。

第二天,公路上摆下了许多大炮,支起了帐篷,搭起了伪装网。那天见过的那个参谋也走过来向她问好。她很高兴,要天天为战士们送茶水。吃过午饭,丈夫让她搭车回去,她不肯,要留下来照顾丈夫、照顾那些解放军战士。那天下午,她刚挑着桶去送茶水,炮声轰地一响,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震得她的心似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她只好疾走一阵,又在树脚下躲一躲。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正在公路拐弯处填一个弹坑。见她来了。都有些惊讶。但大家实在是太渴了,都拥过来抢着喝茶。丈夫催大家快喝,因为运炮弹的车队就要过来了。丈夫劝她躲一躲,她见丈夫一脸泥水,心疼得很。这天的炮战从拂晓一直轰到黄昏。开始,她只是想帮帮忙,但炮弹坑不断出现,她也就忘了疲累,拼命地推车运土。

黄昏时,他们填平了弹坑。这时,她才觉得浑身酸痛。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一个年轻工人推着小车叫她来坐,她有点害羞。丈夫把她托起来,放进小车,人们争着来推。她想起了那简陋的道班房,突然觉得那里是那么温暖、诱人。她渴望着回去能洗一洗,吃顿饭,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哪知敌人的一颗炮弹在道班房附近爆炸,把房子震塌了。参谋说敌人本想打我们这门炮,可结果打偏了。她流下了热泪,说幸好打偏了,不然,真叫人害怕。听了她的话,参谋的眼睛也湿润了。

这时,清爽明净的山野,一片寂静。白如乳汁的云雾,悄悄沉睡。清澈如洗的明月,向大地倾洒着它那迷人的银光。祖国南部边睡的山谷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迷人。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她十分渴望能回去休息一下的道班房被敌人的炮弹震塌了,这时,她流泪了,不仅庆幸敌人打偏了,没伤着战士,更痛惜那几间小房子,自己无处安身了。

B. 尾段景物描写中的“美丽”“迷人”一语双关,既突出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自然美景的特点,又歌颂了人民军队卫国戍边的英雄业绩和军民团结。

C.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写,作者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小说中的被叙述对象之间,选择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多方位地展现了“她”的性格。

D. 小说通过一个道班房养路工人妻子思想感情的不断变化,巧妙展现了普通道班房养路工人平凡而又闪光的心灵,歌颂了共和国普通公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A【解析】A项,“不仅庆幸敌人打偏了,没伤着战士,更痛惜那几间小房子,自己无处安身了”递进关系错,根据原文“她流下了热泪,说幸好打偏了,不然,真叫人害怕”可以看出。故选A。

2. 请分析文中画线内容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人物)促进了人物认识的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军车在这条公路上出现,是“她”性格的转折点,此前“她”不理解丈夫,此后则表现了“她”热情拥军,与丈夫并肩作战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②(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军车出现,战士们想喝茶的情景,促使“她”又回去烧水,使“她”忘了寂寞和回家,这就自然引出了“她”参与一次战斗的经历。③(主题)拓宽了作品的表现范围,深化主题。由“上山探亲”扩展到“军民团结”,引发了主人公情感的升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关键句子的作用,一方面要照应结构,一方面要照应内容(包含情感)。划线句子,叙述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她”给战士们送茶水,参谋给钱,“她”没要。这一情节,从小说结构分析,军车出现,战士们想喝茶的情景,促使“她”又回去烧水,使“她”忘了寂寞和回家,这就自然引出了“她”参与一次战斗的经历,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促进了人物认识的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军车在这条公路上出现,是“她”性格的转折点,此前“她”不理解丈夫,此后则表现了“她”热情拥军,与丈夫并肩作战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从小说主题表达角度分析,由“上山探亲”扩展到“军民团结”,引发了主人公情感的升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拓宽了作品的表现范围。

3. “她”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分)

【答案】①心念自家。当时农村在大搞责任田,发家致富,家家户户都急需劳动力,她的丈夫在新婚不久却跑到不见人烟的山谷里来,这使她非常恼火。②眼中有爱。看到小伙子们的早饭里只有咸菜,她急忙拿出自己带来的腌鱼;看见丈夫那显得消瘦的脸颊,她很心疼。③甘愿奉献。从热情地请战士喝热茶,到深夜冒着狂风暴雨去军车经过的路上看望雨中奋战的人们;从听说要打仗而义无反顾地坚决要求留下,到冒着纷飞的炮火烧茶送水;直到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和劳累,和丈夫及其他工人在炮火中推土填弹坑,她捧出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为祖国的安危献出一切的赤诚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的“她”是一位战士的爱人,经过小说情节的展开,“她”经历了从一开始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到主动与丈夫并肩作战,冒着生命危险,热情地帮助部队修路的转变过程。她眼中有爱,敢于奉献,表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为祖国的安危献出一切的赤诚之心。当时农村在大搞责任田,发家致富,家家户户都急需劳动力,她的丈夫在新婚不久却跑到不见人烟的山谷里来,这使她非常恼火。她看到小伙子们的早饭里只有咸菜,她急忙拿出自己带来的腌鱼;看见丈夫那显得消瘦的脸颊,她很心疼。从热情地请战士喝热茶,到深夜冒着狂风暴雨去军车经过的路上看望雨中奋战的人们;从听说要打仗而义无反顾地坚决要求留下,到冒着纷飞的炮火烧茶送水;直到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和劳累,和丈夫及其他工人在炮火中推土填弹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丁大厨

金鸿

“爸,你就出山一回吧,否则,我怎么买房子啊?”儿子丁盛说。

“老丁,不是我说你,上个电视节目有这么难吗?咱们家那点存款,离买新房还悬空八只脚呢!”老婆梅阿姨叹着气。

丁大厨看看他俩,又摸摸早磨掉了黑漆的椅子,瞧瞧被烟火熏得发黑的白墙,墙上挂着丁大厨与著名评弹演员老顾、著名画家老章的合影。他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红双喜”香烟,抽出一根,点燃了,猛吸了几口,说话了:“豁出去了。为了盛盛,参加!”

丁大厨决定参加的是电视台搞的民间厨艺达人秀,年度总冠军可以赢取房地产商赞助的一套新房。丁大厨退休前只是一家单位食堂的烧菜师傅,他的师父倒曾在松鹤楼、得月楼等著名餐馆里当过厨师,他也得了些真传。过年的时候,桃花坞的木刻年画张贴在木门上,苏式红灯笼高挂在门口,客厅里高朋满座热热闹闹,丁大厨一个人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焖溜熬炖,也不觉得累。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戚朋友,无不夸他的苏帮菜地道,味道好。

丁大厨报了名就后悔了。万一自己烧的菜不被评委认可,一世英名可就毁了。想了半天.他想不出好法子.便把小舅子梅教授请来喝酒。梅教授啜了一口丁大厨泡的青梅酒后,缓缓道:“现在饭店里的苏帮菜已经不正宗了,你只有返璞归真,烧最最正宗的苏帮菜,才有机会获胜。”丁大厨笑了:“不瞒你说,我只会烧苏帮菜,其他的,我也不太会。”梅教授说果真如此,便已成功一半。

丁大厨又问梅教授烧哪个菜。梅教授问“苏”字的繁体字怎么写,丁大厨说草头下面一个鱼一个禾。梅教授激动地拍了下桌子道:“没有鱼没有米,就不是苏州了。如今烧菜,自然是烧鱼啦!”

比赛倒也顺利,丁大厨凭借一道“火夹鳜鱼”拿了周冠军,又凭着一道“红烧划水”拿了月冠军,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丁大厨依旧侍弄侍弄花草,喝喝老酒听听评弹,偶尔给上门的朋友做几个菜。

年度总冠军比赛那天,除了自家亲戚,老顾、老章都亲临现场为丁大厨加油,引得人群一阵激动。丁大厨准备烧“松鼠桂鱼”,这道菜是苏帮莱的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名家真传,也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可当他去取鱼时傻眼了,定好的鳜鱼变成了鲈鱼。他立刻找到主持人说明情况,主持人一听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丁大厨急忙跑下台想叫儿子去换鱼,但时间明显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一旁的老顾说:“老丁啊,你也别着急,我们苏州老话不是说'甜中意,咸欢喜’吗?鳜鱼也好鲈鱼也好,都是鱼,只要年年有鱼,日子就好过……”丁大厨点头笑了笑,返回到了台上。看着盆里悠游的鲈鱼,想到烧菜的快活逍遥,他从容地开始操作起来……

轮到丁大厨介绍自己的菜了,原来他烹制的是“清蒸鲈鱼”。底下有观众发出了嘘声.因为这道菜简单易行,堪称家常菜。他让评委尝尝味道,评委说,这“清蒸鲈鱼”做得太妙了。鱼的味道酸甜苦辣成都有,似乎用了特殊的调汁,太与众不同了。丁大厨缓缓道:“这便是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离世了谓之酸,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谓之甜,朋友远离家乡谓之苦,生活艰辛谓之辣,说点风趣的话谓之咸。我做的这道'清蒸鲈鱼’,好多朋友都品尝过。我有位画家朋友老章,曾经到外国去打拼,但是有一天,他说忽然想吃我烧的鲈鱼,于是就回来了,现在他就在现场。”,观众们的视线都投向老章,他立刻站起来,向丁大厨鼓掌致意。现场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宣布得分时,丁大厨的后援团开始紧张了,台上的丁大厨倒是一脸坦然。分数出来,丁大厨以0.1分之差屈居亚军,获得了十万元的奖励。

回到家,在老顾的评弹声里,丁大厨啜了口老酒,呵呵笑道:“我爸在世时,曾与我说过一幅对联: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能拿到亚军,还有十万元奖金,我已经很知足了。过几天,让盛盛拿着这钱去付个首付,房子小一点没关系,够住就行。”

老章举起了酒杯,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干杯!”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通过磨掉漆的椅子、熏黑的白墙的描述道出了丁大厨家境一般的现状,又通过抽烟的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大厨心理变化过程。

B. 总冠军比赛时,文中说“松鼠桂鱼”是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真传”,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看似闲笔,实则为情节陡转做铺垫。

C. 丁大厨为“房子”出山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虽技艺高超,最后却因突发状况没得到冠军。一波三折的情节反映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主题。

D. “火夹鳜鱼”等一道道传统的苏帮名菜、苏州评弹、苏州木刻年画以及苏式红灯笼等构成了一幅地方风情画,也营造出了醇香浓厚的人文氛围。

【答案】C【解析】题中C项,“一波三折的情节不是反映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主题”错误,反映不管人生面临何种意外,都应乐观坦然、知足常乐的主题。故选D。

5 小说结尾处老章为何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老章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表达了他对丁大厨由衷的敬佩与赞叹,因为丁大厨:①厨艺精湛: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朋好友,对他的厨艺无不交口称赞;②乐观知足:他专注于烧菜的快乐,错失冠军也能坦然面对;③继承丰富传统:他不仅注重传统苏帮菜的传承,还赋予传统更加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有大厨风范。

【解析】

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要求概括小说结尾处老章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的原因,注意从前面的情节进行概括,可以抓住文中的“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戚朋友,无不夸他的苏帮菜地道,味道好”“这便是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离世了谓之酸,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谓之甜,朋友远离家乡谓之苦,生活艰辛谓之辣,说点风趣的话谓之成”“台上的丁大厨倒是一脸坦然。分数出来,丁大厨以0.1分之差屈居亚军,获得了十万元的奖励”“我爸在世时,曾与我说过一幅对联: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能拿到亚军,还有十万元奖金,我已经很知足了。过几天,让盛盛拿着这钱去付个首付,房子小一点没关系,够住就行。”等细节从厨艺精湛、乐观知足、继承传统,丰富传统等角度分析。

6. 小说中划线的这段话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内容)这段话是丁大厨介绍他做的“清蒸鲈鱼”,解释了清蒸鲈鱼味道的“与众不同”,让故事更添波澜;②(人物)对五味的解说不仅展示了丁大厨对生活、烹饪的独到理解,也丰富了丁大厨热爱乡土的性格特点;③(主题)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蕴,看似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却包含各种滋味,引发读者对生活哲理、乡土情怀、美好传统的思考。

【解析】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先答出句子的含义,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句子的内容是介绍清蒸鲈鱼,“这便是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离世了谓之酸,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谓之甜,朋友远离家乡谓之苦,生活艰辛谓之辣,说点风趣的话谓之成”不仅展示了丁大厨对生活、烹饪的独到理解,也丰富了丁大厨热爱乡土的性格特点,引发读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我有位画家朋友老章,曾经到外国去打拼,但是有一天,他说忽然想吃我烧的鲈鱼,于是就回来了,现在他就在现场”引发对乡土情怀、美好传统的思考,深化文章的主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44年的月光

蓝月

夜很静,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洒向窗棂,照着熟睡中的人们,偶尔的几声狗吠让小村庄多了几许生气。

霍平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看见母亲窗前晃动的身影,他知道母亲是不放心自己。母亲不想自己去当兵,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

那天,母亲把霍平安叫到跟前,说,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

娘,你怎么也不问我一下?霍平安急了,慌忙打断了母亲。

问你什么?母亲严厉地看着他,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就算娶上媳妇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又不是你一个人兵荒马乱,别人还不都在过日子?

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娘……

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国家有没有希望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娘为什么给你起名叫平安?还不是希望你一辈子平平安安。娘年纪大了,等不起……

娘……

别说了。一月后成亲。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

霍平安知道母亲这一记杀手锏,就是为了留住自己。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可是……霍平安看向窗外,看着暂时还祥和的月色,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破坏。只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

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

母亲终于回房,熄灯了。等了半小时左右,霍平安佯装轻轻咳嗽一声,母亲房间没有动静,他赶紧溜下床,稍微打点了一下行装,然后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小鬼子,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

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

这一天是1944年5月26日,从这天开始,月光一直出现在母亲的梦中。

终于,传来了小鬼子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母亲万分欢喜千分忧愁,月光依旧,平安没有回来。

母亲站在村口从早盼到晚,从晚盼到早。

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

院门“哗啦”一声开了,一位年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那人见了母亲,扑通一声跪下了。他磕了一个头,叫遣,娘。

母亲惊呆了,双手揉了揉自己眼睛,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可是,眼前分明不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年轻人说,没有认错,你是霍平安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狗娃从小没有娘,平安说他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娘,平安跟部队开拔了,我受伤不能上前线,娘,你能收下我这个儿子吗?

好,好孩子。母亲抚摸着狗娃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

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

狗娃说,是呢。

不经意间,狗娃脸上亮晶晶一片。狗娃说,娘,有风,风迷了我的眼睛了。

母亲一天天老去,母亲再也不能起床看月亮,母亲说,狗娃,你把窗户打开。

母亲的眼睛努力看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月光,母亲说,平安,娘听见你叫我了。

狗娃忍不住抱住母亲哭出了声,娘,狗娃对不起你,平安他……

母亲笑着摸了摸狗娃的头发,说,狗娃不哭,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

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现在,狗娃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说完,老泪纵横。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1期,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篇小说围绕着“顾国家还是顾小家”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

B. 狗娃知恩图报,他照顾霍平安的母亲以终老,极尽孝心。“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侧面表明他得到了平安母亲的认可。

C.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在结尾处才交待霍平安牺牲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霍平安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也设置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

D. 霍平安母亲一直坚决不让平安参军,是出于对霍平安人身安全和家庭传宗接代的考虑,站在母亲的角度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

【答案】D 【解析】D项,“一直坚决不让”“但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分析可知,当霍平安偷跑出家参军时,母亲是知道的,但她并没有阻拦;“但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太武断。故选D。

8. 文中多次出现有关月光的景物描写,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结构)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平安月下投军,母亲月下盼儿,狗娃月下报恩,母亲月下去世。②(人物)月光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皎洁的月光使母亲、平安、狗娃都笼罩在圣洁的光芒之中。③(主题)月光象征着美好情感。月光象征着母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④(环境)月光渲染了气氛。月光的皎洁、美好,使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意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意象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结合文本内容“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等分析可知,“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结合“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分析可知,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分析可知,月光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结合“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等分析可知,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全文主要写战争,结合文本中“月光”内容分析,渲染了气氛。

9. 母亲态度坚决地阻止平安从军,但平安偷偷出走时母亲却未加阻拦,这样的情节设置合理吗?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6分)

【答案】

合理:①平安的母亲也是深明大义的。从下文母亲的祈祷中可见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她从见到狗娃的一刻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②平安对母亲的说辞起了作用,母亲受到了触动。这一个月来儿子的反复讲道理,母亲不会无动于衷。③儿子去意己决,母亲无可奈何。“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儿子的焦急母亲看在眼里,知道阻拦也无济于事。

不合理:①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平安父亲早逝,是家中独苗,传宗接代对于一个寡居的妇女来说事关重大,而上战场就意味着可能的死亡,所以母亲一定会阻拦。②母亲已经给平安定下亲事,连结婚的日子都定了,而且看守了一个月,表明此事不会是假的,此时儿子走了失信于女方,因此从情理上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③平安并未说服母亲。平安有自己的认识,母亲也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口气“不容商量”,这中间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故,因此母亲不可能瞬间转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节作用分析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注意主要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如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本题要求结合情节分析。如认为合理。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分析,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结合“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分析可知,从见到狗娃的一刻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结合“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分析可知,儿子去意己决,母亲无可奈何。结合“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娘……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等分析可知,平安对母亲的说辞起了作用,母亲受到了触动。如认为不合理。结合“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分析可知,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结合“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分析可知,从情理上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结合“别说了。一月后成亲。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分析可知,平安并未说服母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