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出土的文物,挤压变形几乎成为废品,修复后是美轮美奂的国宝
河北省平山县的中山王陵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发掘了大批珍贵文物,包括铁足铜鼎、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十五连盏灯、错银双翼神兽等等。中山王陵墓是农民取土时发现大窟窿,顺藤摸瓜而得到的,有偶然的成分。然而,当地一直有零星文物出土,又早在考官专家的意料之中。
那么多著名文物中,还是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的名头最为响亮。哪怕是对文物一点都不懂的游客,也会被精美绝伦的工艺震撼。然而,这件文物出土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坍塌下来的泥土压得严重变形。还是在专家的精心修复下,才焕发出新的生命。
“方案”是方形的几案,也就是现代人所使用的茶几。按理来说,这件文物上面应该还有名贵的木质案板。但是木材经受不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侵蚀,早已腐朽成灰。只有青铜的方案,还能展现当年的风采。
“四龙四凤”的是这件方案最大的特点,也是主体造型。在圆形的底座之上,蜿蜒着四条巨龙。它们的形态一致,都是单首双尾,龙首之上有两只龙角,龙头则抵住方案的斗拱,形成了最有力的支撑。每条巨龙的两条龙尾,巧妙地反扣在自己的双耳之上。就是这样奇特的结构,形成了最稳定的布局方式。
每两条龙之间,各有一只凤凰,一共四只。它们的翅膀蜷缩形成半球状,像是展翅欲飞,又像是在休憩。凤凰的头部出人意料地从龙尾之中探出,像是要挣脱束缚,飞向更为广袤的天际。
其实,“四龙四凤”并不完整,因为在底座之下,还有四头造型各异的鹿。它们分为两雄两雌,姿态各不相同,或半蹲半跪,摇尾乞怜;或全神贯注,低头吃草;或仰天长啸,神气活现;或低眉顺眼,憨态可掬。它们托举着底座,构成了这件文物的基石。
我们现在看到这件国宝,还能发现上面黄白相间的金银色彩。其实这就是所谓的“错金银”工艺,它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细工装饰技法,通过镶嵌或者涂画的方式,将金银装饰在青铜器上,使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这种技法非常耗时间,却能增添更多美感,被战国时的贵族喜爱。
别看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在现在如此灿烂夺目,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游人如织的展台。但是,它在出土时,却因长期的泥土挤压,已经严重变形。虽然还没有断裂,可完全看不出模样,像是一件废品。
现场的专家心情都很沉重,他们知道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连他们也不能确定,这样的文物,是否还能复原如初,是否能让我们有幸见到真颜。
著名的修复大师刘增坤先生接受了修复的重任,但他也没有马上下手,而是对这件文物反复琢磨了三天,仔仔细细研究了它的结构特点,才开始工作。首先第一步,他就将一些挤压的部位锯开。有人会说,这不是在破坏文物吗?诚然,一般情况下当然不主张对文物进行改变,但这件文物受到的挤压实在太大,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应力。如果不锯开,而是贸然反向敲击还原,反倒是有可能会裂成碎片。
刘先生用最少的次数,将文物锯开,然后再按照它原来的布局,以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焊接,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样。别看说起来容易,但足足花费了小半年时间。
中山王陵能够出土如此精美的文物,是出人意料的。因为中山国是当时白狄人建立的国家,处在战国时的燕赵之间,太行山脉。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民风彪悍,也曾强盛一时,让诸侯头疼不已。只不过,中山国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墓葬中这么多珍贵文物,包括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都代表战国时期最高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它们是中山国自己制作的,还是从周边交流而得的,需要更多史料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