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之死:江充只是幌子,汉武帝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

  贤后卫子夫被汉武帝逼死,表面上是因为汉武帝晚年昏聩听信谗言,引发“巫蛊之祸”导致的。实际上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这件事背后其实暗藏着三股势力的角逐,是汉武帝刘彻一手推动的。

  史上最强的外戚势力“卫氏集团”

  “卫氏集团”为首的三人分别是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卫子夫是兄妹关系,霍去病是他们的外甥。卫青掌握着最高军事权力,击溃匈奴的汉军最高统帅;霍去病生前帮助汉武帝拿下河西走廊,北击匈奴封狼居胥,一样有着不世之功。

  他们之下还有盘根错杂的裙带关系,可以说也是十分惊人。

  卫子夫的长子是太子刘据,法定继承人。刘据非常宠幸的宫人李氏,是李广的孙女,李敢的女儿,可以说基本得到李广一家的支持。而事实上李屡次跟随卫青出征无功而返,却未被重罚,很大程度上是太子刘据(或者说卫氏集团)在保护。另外鲁国名门史家还嫁了一个女儿给刘据,史载称呼为史良娣,说明太子刘据在文化界也有很多支持势力。

  卫青、卫子夫还有一个兄弟卫广,担任中郎将。名气不大,但职位不低。

  他们的姐妹卫少儿是霍去病的母亲,而霍去病的亲生父亲霍仲孺,又跟霍显生了后来的权臣霍光。另外霍去病的继父陈掌是陈平的孙子,也是太子刘据的人,担任太子詹事。

  另外一个姐妹卫君孺嫁给了丞相公孙贺,生下公孙敬声。公孙贺曾位列三公之首,公孙敬声担任过九卿之一太仆,也是很显赫的一家子。

  由此可见卫氏集团把控着军政两界,还涉及文化界,可谓是势力最为庞大,说他是最强的外戚集团一点也不为过。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太子刘据已经有好几个皇孙了,子孙成群,对于恋权的汉武帝来说难免会产生忌惮心理。最关键的是,刘据偏“文治”,汉武帝偏“武功”,二人政见是水火不容,渐渐让汉武帝有了废储的念头。而太子刘据背后有如此庞大的势力支持,比汉初的“吕氏集团”还强,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需要从长计议。

  汉武帝为铲除“卫氏集团”培养了“宠臣集团”

  汉武帝在进入晚年之前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清廉的官僚队伍,进行了部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限制丞相的权力,比如设立中尚书令,分走一部分相权。同时他也对下属十分不放心,变得很多疑且严苛。不少官员因为或大或小的失误而被问责,严重者被逼自尽。即便是身处卫氏集团的公孙贺,在接丞相这个职位的时候,也因此推辞了一番。

  种种迹象表明,汉武帝很早的时候就对卫氏集团有所不满了,担心他们成为第二个吕氏集团。因为汉武帝在内心将卫子夫看成吕后一样的角色,自然慢慢疏远了她。不过卫青在世的时候他还不敢怎么表现出来,毕竟卫青为人无可厚非。在李广自尽后,李广的儿子李敢迁怒卫青将其打伤,卫青都不敢声张,说明卫青的心胸与忍耐力非同一般。

  不过卫青死后,加上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去病的儿子11岁早逝,较大的障碍随之消失,汉武帝便开始动手了。

  首先汉武帝培养了“宠臣集团”,其主要代表就是江充。按照史料记载的描述,江充是属于容貌俊美的类似,深受汉武帝喜爱,常伴其左右。而江充也十分懂得立人设,屡屡不留情面地处罚权贵的仆人,包括公主与太子刘据的家仆,俨然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江充迎合了汉武帝在吏治方面的心理需求,故而十分得宠。

  朝中因此不少大臣、将领依附江充,形成了一股实力不可小觑的“宠臣集团”。不过这正是汉武帝所期待的,正好可以用来制衡与削弱“卫氏集团”。

  “宠臣集团”找来了盟友“李氏集团”

  “宠臣集团”本身还不足以完全对抗“卫氏集团”,所以江充找了一个外援,这便是“李氏集团”。不过这个“李氏集团”不是李广一家,而是外戚李家。

  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有一个兄弟叫李广利,也是很有名的将军,也是后来投了匈奴的那位。李广利十分支持他们的外甥昌邑王刘髆,一直致力于跟太子刘据争储。

  可惜的是汉武帝并不喜欢昌邑王刘髆,内心其实更喜欢小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其母为钩弋夫人,几乎没有什么家族势力。

因而不管是巫蛊之祸之前还是之后,刘髆的争储行动都是失败的,其实是早就注定了的结果。

  不过这并不妨碍“李氏集团”与“宠臣集团”合作,一起干掉“卫氏集团”,毕竟是有共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李广利还找了一个很强大的盟友丞相刘屈氂,基本也做到了军政两界开花。汉武帝多多少少会因此也忌惮“李氏集团”,下意识进行压制,这也是“李氏集团”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

  巫蛊之祸正式爆发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汉武帝就开始对“卫氏集团”的分支公孙家动手了,炮制了“零号巫蛊之祸”。公元前91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犯了贪污罪,原本可以用财物抵消刑罚。岂料有人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即便庭审很明显表明是冤枉的,汉武帝仍然狠心处死了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及其族人。

  这场冤案中,还莫名其妙牵连了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伉。阳石公主史料记载不明,可能是卫子夫的亲生女儿,也可能是卫子夫亲自抚养的。诸邑公主则是明确记载的卫子夫的女儿,连亲生女儿都下得起狠手,已经很明显地暴露了汉武帝要铲除“卫氏集团”的决心。卫伉是卫青的长子,“卫氏集团”的继承人,他的死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

  公孙家、卫家可以说是因为这场冤案元气大伤,太子刘据可以说失去了靠山,处境其实就已经十分危险了。而此时的卫子夫,听到女儿与侄子、外甥被汉武帝下令处死的消息,一定是很震惊的。她可能会去求情,也可能会因此恐惧万分。当他们的死讯传来,又只能无可奈何地以泪洗面。

  这个时候江充又继续向汉武帝进献谗言,继续炮制巫蛊栽赃陷害太子刘据。刘据认为这一切的背后肯定都是江充搞的鬼,于是索性造反了。但最终实力不济,落得个兵败自尽的下场。刘据不知道的是,真正想搞他的是他的父皇汉武帝。只是令汉武帝没想到的是,他原本只是想废掉刘据,没想到刘据会起兵反抗,事情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接着是刘据的势力被一波清算,但随后看不惯的大臣与百姓纷纷上疏反对,企图翻案。汉武帝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得民心,于是索性又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将江充一党全部诛杀,以平息朝野的失望与愤怒。其中包括很多此前附议江充以及奉命行事的将领都被杀了,涉及的人数达数十万,论规模是千古第一大案。

  四败俱伤的悲剧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卫子夫年老色衰被汉武帝嫌弃只是史官给汉武帝找的理由,并非真实原因。实际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一直在设计铲除外戚势力,“卫氏集团”是重点,“李氏集团”其实也是暗中打压对象。正因为“卫氏集团”越来越庞大,而太子刘据跟自己政见不合,汉武帝十分担心汉室江山会毁在这群外戚势力手中,所以才下决心要铲除他们。他在立汉昭帝刘弗陵之前,赐死其母钩弋夫人,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故而卫子夫的悲剧命运早就注定了,汉武帝刘彻早就抛弃了这个曾经恩爱的妻子。当卫子夫看透了这一切,虽然很失望,但一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侄子、外甥、儿子全家被杀或者自尽。尤其是儿子自尽的消息传来,无疑是最后那一记暴击,彻底让她失去了活下去动力。

  万念俱灰的卫子夫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要么是被汉武帝直接下令赐死,要么是暗中赐死然后谎称自尽,抑或是被打入冷宫受尽屈辱而死。与其如此受辱,不如自我了结来个痛苦——这其实也是对那个狠心的丈夫无声的控诉。

  但“卫氏集团”、“宠臣集团”覆灭了,“李氏集团”也没得到什么便宜。其后因为争储的问题,丞相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叛逃匈奴,昌邑王刘髆彻底失去资格——而且他也没活多久就死了。

  自此汉武帝成了孤家寡人,独吞了恶果,在历史上留下了恶臭的一笔。汉武帝能立继承人的只有幼子刘弗陵,之后汉武帝很快也撒手人间了。这种局面可以说是四败俱伤,可悲可叹。

  再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皇位又流转到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身上。可怜一代贤后卫子夫,在黄泉之下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