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溪畔板桥村,毛主席住过里甲寨!

注:采访所记,有问题可删除;如点赞,请关注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孝坪镇的罗衣溪畔板桥村有个里甲寨,里甲寨里有个毛主席湖南一师的同学杨傑臣。毛主席在革命时期曾经来到里甲寨的杨傑臣家里,住在杨傑臣家的二楼三天三夜不下楼,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方向。虽只是耳闻,却因对辰溪文史的热爱,故迫不及待地前往孝坪镇板桥村求证。

去板桥,可以沿辰沅公路过田湾三四里处左转入村,也可以过孝坪右行数十里便到板桥村。板桥村地势平坦,四周九个小山包形似九龟簇拥出块巨大的盆地,里甲村以山而建,位于这块盆地的罗依溪畔。倒流30里的罗依溪,穿村而过,终注入沅水。相传乾隆皇下江南,经过板桥时,不小心将衣服落在了溪边,故后人又将罗衣溪称为落衣溪。

板桥村,原属沅陵,后归辰溪,终并于孝坪镇。以罗衣溪上的风雨桥而得村名,以板桥村名而得板桥乡名。板桥是一座连接罗衣溪两岸的风雨桥,位于新街上游,过道两边和桥头古时建有商铺,集通行、商贸、乘凉、休闲于一体。据村里印主任介绍:往日的罗衣溪,沿溪两岸吊脚楼林立,开办有茶楼酒肆和烟馆,繁华了很长一段时间。六几年,因特大洪灾,房子冲走而衰落。据桥上留存文字记载: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桥顶过梁上有毛笔书写“龙飞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孟东月中浣且重建,工匠印开佳,首人扬长棋,杨长勇、扬长宜、李平一”等字样。该桥于2008年10月8日被辰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2013年12月26日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板桥村的古建筑群全部集中于里甲寨,又叫里甲村,清一色的杨姓居民。里甲寨杨姓先人于明万历年间,先祖廷关、廷鳌兄弟俩从江西省白湖迁此居住,建村至今已逾四百年有余。据谱载:廷鳌公自江西大约明万历年间移居湖南辰州府沅陵县第六都三里六甲罗衣溪里甲村居住。祖先和羊毛坳肖姓、聶姓祖人一起从外地迁羊毛坳。故古时有肖、聶、杨三姓不通婚的规矩,以表患难之交如兄弟。后杨姓迁东风岩,再迁对门垅坳田。后在坳田闻里甲村现住地晚上有鸡啼,认为该地是阳气正盛的风水宝地,遂迁至现住处。而东风岩、对门垅悉为祖坟地。

现存村落建筑群的形成始于清嘉庆年间,第八代杨公如袍,据如袍公墓记载:此公天资聪颖,文武兼修,在大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从事桐油、烟草等农产品经营,后又涉足石灰、煤炭等矿产品领域,大获成功。据村老人介绍,古时村人屯煤经商,先祖们等待沅水河几年一次的大洪水发生,便将屯积的煤碳运往沅水下游的常德等大城市售卖。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山林,并大兴土木为儿子各修了一栋宅子。后又以每年修造一栋宅子的速度,历经二十余年后,才形成现有的17栋宅子占地近百亩的建筑群。

“择水而居,良田为伴” ,板桥村落整体格局为周围形似九个小乌龟的山峰簇拥出的“太极八卦形”,呈现“九龟相护”的空间格局。里甲的建筑整体上成“寿”字布局,17栋院子彼此相通,下雨天晴,人在寨中行走也不用日晒雨淋。村落布局结构清楚,建筑群布局合理,厅堂、民居型制多、质量高,结构独特,尤以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是其它传统村落无法比拟。如窗上所饰各式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文字类有禄寿“福”、“禄”、“寿”、“乾”等,寓意丰富深刻,精美无法形容。只可惜,村中部分为自然腐蚀,部分人为破坏,还有的早些年为小人所盗走。

在里甲村,终于寻到了杨傑臣的侄儿杨学周老人,老人兄妹13人,出生于1949年,现年71岁,排行最小,与其长兄杨学德相差二十多岁。与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了一段淹没于岁月的印记。杨老听其长兄健在时口述: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全国风声鹤唳,刚完成湖南农村调研的毛泽东同志,正在参加一个300多人会议的他,遇到了反革命的疯逛搜捕,被捕100多人,毛与一田姓同学翻墙跳出包围圈,田姓同学还为此撞掉牙龄。逃离后,二人分头转移,毛乔装打扮转移至沅陵浦市里甲村(现属辰溪县孝坪镇)的湖南一师同学杨傑臣家。杨时年37岁,在沅陵一中任校长,毛到里甲村后,为掩人耳目,住到了杨家的天井房楼上,三天三夜没有下楼,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杨老说,正是这三天的思考,坚定了毛主席积极去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新中国的思想。三天后大清早便出发潜回武汉,参加”八七会议”,又是在这一次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武装斗争思想。8月16日,湖南省委改组,彭公达任省委书记。18日,在长沙近郊传达”八七会议”精神,讨论秋收起义计划,前敌委员以毛泽东为书记,9月发动秋收起义。

翻开杨老提供的资料:杨傑臣,原名杨长英,字傑臣,出生于1890年,较毛年长,两人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湖南一师毛泽东同学录有考)。杨老继续介绍说:”毕业后,杨傑臣回乡任教员,直至当上沅陵一中校长,长年都是从事教育,秘密支援革命“。杨学周老人说:”据家传,1934年杨傑臣病重时,毛拖人来看望过,后杨瞌然长逝,年仅44岁。去世后没有任何积蓄,作为亲族的杨学周一家,出钱买了一头肥猪帮其办理后事。其后人猜想,杨傑臣作为一个校长,不可能没有余钱,他的钱可能全部资助了革命事业,只可惜苦无证据。再加上文革的运动,杨家人挨批,不许读书,不许从政,就连写毛主席语录都不能参加。以至于杨家至今定下了"只许读书,不许拜鬼神,不许从政,读书出头后只能当老师和医生”的家训。经历文革洗礼的杨学周老人,在我们的交谈中一直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在其女儿和村干部的鼓励下才道出这一段尘封的往事。

杨傑臣故宅

“人过留痕,雁过留声”,里甲村的老人们坚信:板桥里甲村的杨傑臣家中的天井房中留下了伟人当年的足迹。但作为伟人的事迹,不可不慎,也就像杨学周老人的战战兢兢的讲述一样。回程之后,立即翻开了家中的书籍,一 一核对着杨老讲述中当年所发生的大事记,从“七一五事变"到”八七会议“,最再到秋收起义,毛主席的足迹深深烙在了里甲寨中。

辰溪孝坪行——“世外桃源”观球赛

千年古驿——如诗如画船溪驿

辰溪船溪——探幽绚丽的玉华洞

辰溪田湾——甜甜的稻花鱼,浪漫的田湾人

又过中华山下炮台村长田湾:古韵悠长雷家坡、古木参天长寿村

编者按:如有你家乡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