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数字词语
数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复杂奥秘,变化无穷。数字中渗透着华夏民族的民俗观,反映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和风貌。
天津人有个习惯,无论什么事情都讲究凑成“八”。清末民初经营绸缎行业的有“八大祥”: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益和祥、隆祥、庆祥,均为山东章丘旧军镇孟氏家族开设。本埠名门望族有“八大家”,清咸丰时期为“高韩石刘穆,黄杨益照临”(“益照临”指清末盐商张锦文的盐店名),后因兴衰变化,又有下、李、王、华等家列入,而高、韩、刘等家淡出。故《天津地理买卖杂字》曰:“财势大数下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义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这“八大家”不光有钱,其中石家出了著名电影演员石挥,刘家出了著名画家刘奎龄,为天津文艺界赢得了声誉。
天津历来商业繁荣、店铺林立。旧时有商街“八大巷”之说,指竹竿巷(在北门外路西)、永乐巷(在西门外太平街)、大伙巷(在城外西北角)、小伙巷(在城外西北角)、毛贾伙巷(在宫北大街北口)、大丰巷(在东门外南斜街)、萧居巷(在河北大街西侧)和太平巷(在南门西坐北)。
高级餐馆和大粮店都有“八大成”。清康乾年间,天津相继开业的八家店名带“成”字的高级餐馆:聚庆成、聚合成、聚乐成、聚升成、聚源成、福聚成、义和成、义升成,均开设在侯家后一带,统称“津门八大成”。主要经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只包办预定酒席,不接待散客。对于形成天津传统菜系起到奠基作用。后由于商业中心南移,“八大成”先后停业,后在南市又新开八家,除聚庆成、聚合成为老字号外,又有明利成、聚兴成、庆乐成、聚德成、裕华成、德华成,则为“新八大成”。“津门风光八大成,四扒馆亦最驰名。”
天津河东粮店街原为天津粮食东集,从清咸丰三年起陆续开设八家大粮店:成发、成益、成兴、成庆、成通、成祥、成安、成利,号称“粮店街八大成”。“冯家开了八大成,就是八家大粮店,可称富甲一方。”
天津劝业场“八大天”,在场内设八个娱乐场所,均以“天”字开头为名号,即天华景戏院、天宫影院、天乐戏院、天会轩戏院、天纬台球社、天纬地球社、天露茶社、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劝业场1928年落成,是中国百货店中唯一的一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雅俗共赏的菜肴“八大碗”——旧时天津宴会用大碗盛放八种组合菜肴,因季节和需求而变化。如溜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余丸子、烧肉、松肉等,又有粗、细、荤、素、清真等类别。
旧时春节,天津人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祈福求吉,许多家庭都贴红色饰物,称为“八大红”:门神;春联;春条(如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抬头见喜等);斗方(福字);吊钱(如黄金万两、招财进宝等);窗花;年画;用绢绸编织的工艺品(如十二属相、花生串、元宝串、五彩椒等)。天津旧俗,男女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八件首饰作为聘礼:耳环、戒指、镯子、簪子、脖链、鸡心、头针、裤钩。富贵人家用黄金的,称为“八大金”;小门小户则多用白银的,称为“八大银”。
清代为推行科举制度而在天津建立的八个书院,称为“八大书院”。1.三取书院,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于三岔河口。2.问津书院,乾隆二十年(1775)建于鼓楼南。3.辅仁书院,道光七年(1827)建于西北角海潮庵。4.会文书院,光绪元年(1875)建于仓放街。5.集贤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建于水师营东。6.稽古书院,光绪十三年(1887)建于西北角铃铛阁。7.津东书院,光绪三年(1877)建于葛沽。8.崇文书院,光绪四年(1878)建于杨柳青。此外,在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县等地,也均设有书院。
“八道捐”乃旧时天津有八国租界,除比国租界外,人力车须到七国租界上捐,加上本国的捐,有八个捐牌的人力车才能在全市通行。“顾客:'胶皮,我去回力球场。’车夫:'对不起,我没上齐八道捐,没有意国捐,去不了。”
旧时天津有八个慈善组织——南善堂、北善堂、公善社、引善社、崇善东社、济生社、备济社、体仁广生社,1926年合并后叫“八善堂”。
总之,当年天津人就跟后来的广东人一样,约定俗成逢事喜欢“八”。说相声的有“八大德”,糕点铺有“八大斋”,救火的有“八大水会”,料理丧事的有“八大杠房”。
姓赵的赵八爷,姓李的李八爷,姓张的张八爷,就是没有姓王的“王八爷”——天津人最腻味这个称呼。天津男人喜欢使用数目字儿称呼:王二、张三、赵四、朱五、杨六、丁八、刘九、曹十......
天津话数字词语数量较多,在修辞表意上独具特色。例如:
“一百一”——形容好到极点。例如“他待你可以说是一百一了。”“一阵儿两火”——有时,时不时的。例如:“人老了,一阵儿两火的闹别扭。”“么二三”——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例如“他没那墨水儿,哪能讲出么二三来。”指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例如“我究竟犯了嘛法,违了嘛规,你给我说出么二三来。”“二级一母儿”——即本人二级工,家中老娘没工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为数众多的青年职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交朋友介绍男青年经济收人和家庭状况时,一概以“二级一母儿”回应。例如“我们车间有六七个小伙子,嘛条件?全是二级一母儿。有合适的你了给搭咯着。”“好歹二三”——敷衍了事。例如“别费那么大的劲儿,好歹二三对付过去就得了。”
“三转一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人把家中拥有“三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后改电视机)和“一响”(收音机)当做立业兴家的重要标志。例如“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准。”“改革开放之初,生活水平稍有提高,三转一响与四季服装,成为婚礼的时髦必备。”
“三节两寿”——指每年向尊长者探望送礼的时间。“三节”指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两寿”所指不同,对于弟子来说,指师父、师母的生日;对于旧官场来说,指上司、同僚夫妇诞辰。所谓三节两寿,是学童对塾师,徒弟对师父行馈赠的日子。《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这三节,那两寿,他要装傻全不做。例如“官吏们贯使的勒索手法是飞帖打网,除了'三节两寿’外,什么娶媳妇、聘闺女、做满月、办丧事,下帖就得送礼。”
“人三鬼四”——旧时习俗,给长辈磕头磕三个,给去世的人磕四个头。新俗鞠躬仍依此例,对去世者也鞠四个躬。例如“人三鬼四,给死人向例叩四个。”
“四六不懂”——指任嘛不懂,了无所知。“四六”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左传》)。例如“这小子四六不懂,犯混,甭搭理他!”“衣服扣子或三个或五个或7个,都是单数。要是用四个或六个,人家就说'四六不懂’了。”“不着四六”——形容不着边际,逻辑不通。例如“听他说些不着四六的话。”“乒乓五四”——形容动作干脆利落。例如“院儿里积雪很厚,十多位职工乒乓五四,没用半天就清理完了。”“叮当五六”——形容干脆麻利快。例如“不由分说,叮当五六一通胡打滥凿。”“人五人六”——指趾高气扬,装模作样的人。此处“五”和“六”,跟数量无关。“人五”是“人物”谐音,添加“人六”,为凑足音节,并无实义。例如“当官儿之后,一阔脸就变,人五人六的,不知自己吃几碗干饭了。”
“五脊六兽”——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等)建筑上的烧瓷镇宅瑞兽,在五根房脊的边缘通常固定安放六个。只有功臣的宅邸经皇帝特许后才可安装,称为“仪脊”“脊兽”,以示殊荣。因镇宅瑞兽面貌狰狞,常用来形容某人抓耳挠腮、手足无措;或无可奈何、没着没落;或张狂雀跃、狂喜炫耀;或无所事事,浑身难受;或心烦意乱、神不守舍等精神状态。“得了儿子,都不知道怎么高兴好了,一天到晚五脊六兽的”(指张狂雀跃);“你看他,刚挣了俩糟钱儿,就烧得五脊六兽了”(指狂喜炫耀);“吃饱了撑的,撑得五脊六兽的”(指浑身难受);“女朋友到现在还没来,急得他五脊六兽的”(指心烦意乱);“一天到晚没事儿干,闲得他五脊子六兽的”(指闲得难受)。“茶七饭八酒十成”——旧时饭店讲究各种规矩,给客人斟茶应七成,盛饭须八成,倒酒得十成满。“七尖八团”——天津盛产河蟹,“尖”,长脐,指公蟹;“团”,圆脐,指母蟹。所谓“七尖八团”指阴历七月份和八月份分别是公蟹和母蟹最肥美的时候。例如“天津河蟹有'七上八下’和'七尖八团’之说。即言:生活在河口咸淡水中的螃蟹,七月上游,八月下游,产卵交配,故七月长脐八月圆脐最肥。”“七大姑八大姨”——形容各类亲戚很多,令人厌烦。例如“七大姑八大姨吵吵嚷嚷乱出主意。”“带我回了一趟山东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见了。”“缺八辈儿”——“缺八辈儿德”的省称。指祖祖辈辈缺德。例如“人世间怎么还有这种混账儿子呢?祖上真是缺了八辈儿啦!”发牢骚时的自我贬损。例如“嫁给你这个狗食,我算是缺八辈儿了!”“小九九儿”——原指乘法口诀,后比喻心中的算计。例如“他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我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他心中已有个小九九。”“管毙十”——骨牌用语:牌九中以“九”为大,“十”等于零,点数最低,别的牌全能把它毙了,故称“毙十”。“管毙十”指不管用,什么也管不了。例如“你就是不吃不睡又管毙十呢?”“他说的又管毙十?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