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抢救国宝
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郑振铎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收藏家。小时候的郑振铎,家境非常贫苦。在读中学时,据说有几次竟因为交不出学费而不能参加考试。中学毕业后,他考了学费最低且毕业后有铁饭碗的铁路管理学校。就在他大学二年级时,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他和瞿秋白等人一起成了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从此,“五四”运动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他不仅在北京带头发起组织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最早、最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而且在毕业后到上海铁路局报到不久,便放弃了铁饭碗,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继而走上了文化工作者和作家、学者的道路。 抗战爆发后,日寇对我国不仅烧杀抢掠,而且还对文化财富进行毁灭。商务印书馆就遭到野蛮轰炸,郑振铎寄存在开明书店的藏书也遭受重大损失。更令他心焦的是,这时江南民间藏书大量流散,部分精品善本很可能被敌伪及美国人买走。他认为如果不及时抢救,将来流失海外,将奇耻大辱。于是他先是用自己的积蓄购书;不久钱用完了,就再向朋友借……他自己戏称为挖肉补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来挽救古籍是十分微薄的,更扭转不了这一危急情势。这时,他想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主意。1939年底,他联合了上海几位有名望的爱国老学者张元济等人,数次联合向重庆当局发去紧急电报和长信,要求以国家的力量抢救江南文献。他们的慷慨陈辞和详尽分析,打动了有关当局,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陈立夫、朱家骅的支持下,有关当局决定从中英庚款中拨出巨款,请他们在沪秘密抢救珍本图书,书归国立中央图书馆所有。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几十年前帝国主义抢劫而去又部分归还的庚子赔款,用在抢救再次遭到帝国主义抢劫的善本图书上。于是,郑振铎与这几位老先生秘密组织了一个文献保存同志会。从此,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购书活动,就在他主持下开始秘密进行。当时在重庆的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著名版本学家徐森玉等人,都曾秘密潜至上海,目睹了郑振铎等人奋不顾身、公而忘私地为国家抢救文献古籍的壮举。如今,在宝岛台湾的国家图书馆,仍珍藏着一些珍贵的当年来往秘信,可以看出郑先生当年经手大笔巨款,而他自己非但分文不取,反而垫出不少活动经费。如1941年1月20日,徐森玉在上海致信重庆蒋复璁,提到郑振铎等人网罗遗佚,心专志一,且操守坚正,一丝不苟,凡车船及联络等费,从未动用公款一钱。重庆方面大为感动,主动向郑先生提出应该支付一点劳务费,郑先生即去信谢绝,说:“书生报国,仅能收拾残余,已有惭于前方人士之喋血杀敌者矣。若竟复以此自诩,而贸然居功取酬,尚能自称为'人’乎?望吾公以'人’视我,不提报酬之事,实为私幸!近年彼岸人士披露这些信时,均肃然起敬,赞为高风亮节!”郑先生抢救古籍的壮举扭转了珍本外流的严重局面。整个购书活动,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沦陷而被迫停止。共进行了约两年,但这是极关键的两年!他们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永垂史册的好事。正如他后来说的:“我们创立了整个的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