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洪(湖北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自幼我右耳失聪,说话做事总比常人慢半拍,属于人们眼中的“另类人”。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叫我大声从1数到100,几次数到49,就又一下子折回到30,惹的同村小伙伴们都笑话我是个“大笨蛋!不识数!”学生时期,尽管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却一直平平。勉强初中毕业就浪迹江湖。后来,亲戚帮我找了份临时工干。因反应迟钝,做事又不踏实,只能干些跑跑腿之类的粗活。在我单身时,月工资60元无所谓,反正有父母依靠。成家后,即跟父母另起炉灶。每月60元的工资连人情世故都不够用,何况去养家糊口。思来想去,决心辞工回家做个小生意,兴许日子还能好过些。然而,我一无学历,二无技术,三无资本,四又迟呆,做什么生意既勿需多少本钱又容易赚到钱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家乡人特别喜好喝茶,大街小巷茶馆人满为患。想起保康外婆家出产的茶叶极负胜名,随即决定前去进些茶叶回来卖。当时刚结婚,手里没钱,还是外婆瞒着家人将自己的1000元私房钱悄悄塞给我作本钱,才购买到两麻袋茶叶。不出所料,待我把茶叶从保康运回家后,不到一天时间,就被几个茶馆老板抢购一空。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进了卖,卖了进,频繁奔波在贩茶的路上。时至今日,我跟茶叶已经打了三十年的的交道。由于自己先天半聋半哑,口齿不清,和人交流免不了遭人误解。平时除了做茶叶生意,陪伴我的唯有书藉。读书时间长了,偶尔也写写画画。只可惜文字基础太差,很多书,读不懂,许多字,也不认识,只能靠查字典一点点地破解。几十年下来,读书反倒成了我的习惯。偶尔心血来潮也斗胆向报刊杂志投过几次稿,却总像泥牛入海。直到一天,从报纸上读到襄阳农民作家周春兰的励志故事,让我又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农民周春兰,一手握锄,一手拿笔,利用农闲执著创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向她学习。照报上的地址试着给她写了一封信,乞她抽空帮我修改几篇习作。没想到,两天后就收到她的回信。她在信上劝我千万不要有自卑心理,并鼓励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信脚下路不通。”在她的鼓励下,我的《散步》《山》等十几篇小文陆续在“襄阳文学网”上发表。这给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尤其难能可贵的,时任“襄阳文学网”平台负责人左龙岗老师还多次通过微信勉励我,希望我再接再厉努力写出优质的作品。在我的《与鸟为友》小文发表到《中国乡村杂志》网络平台上后,承蒙作家严景新老师的点评。他赞扬我是个:“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具有良好品质的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他人这么高的评价,而且还是出自一位大家之口。顿时,心里暖烘烘的。一直以来,我对“的、地、得”的应用分辨不,经常出错。在河南作家周春梅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下,我才基本上掌握了正确应用它们的方法。一路走来,我为能得到这么多贵人的无私帮助,激动不已。除了我亲爱的外婆,这些老师都和我素昧平生。让我这个从前一直倍受辱没,毫无自信的人,感到受宠若惊。开始慢慢活出点自信。这些老师们的高尚品德,时刻鼓励着我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努力再努为,上进再上进。其实,像我这种一聋三迟之人,每次只要能完整地做成一件事情,那怕是在家里擦擦桌子、拖拖地板,给路人倒杯热茶,搀扶一下老人,帮人指指路……也会好生窃喜,也会油生大大的成就感。起码证明自己并不像别人时常辱骂的那样:“是个废物!”虽说,这些事情在常人眼里根本不足挂齿,跟那些能翻云覆雨的人物相比,更是天壤之别。但是,正因为世上有这种大小强弱的客观存在,才能够魅力十足。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只有光亮不一,才能令世人对它们心驰遐想、充满好奇。如果每颗星星都一样大小、同样亮度,谁还能乐此不疲地去仰望它们呢?
作者简介
陈清洪。喜欢读读写写,偶有小文刊发。做自然人,干自然事。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