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5.1【2016-10-7】
#每日学论语#5.1【2016-10-7】
【原文】
子谓公冶长(chánɡ):“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 xiè)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qì之。”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微言微感】
公冶长何许人也,为什么孔子会坚定不移把女儿嫁给他?
他是孔子的学生,名列七十二贤之二十。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
公冶长为什么坐牢?是像周处一样,曾经为恶,后来知耻后勇,翻然悔悟,还是受人诬陷,身不由己?
没有确切记载。
孔子说:“非其罪也!”他应该是知根知底的,或许是被冤枉的吧。
但不管怎么说,公冶长毕竟是坐过牢的。比起高富帅的子贡,闻一知十的颜回,束带立于朝的公西赤,前途大好的冉求,才华横溢的子张、子夏、子游似乎都差一些吧。
但孔子就是喜欢公冶长,还给他一个大大的彩头,招他为婿,把女儿嫁给了他。
看来,孔子认为,只要德行不亏,坐牢不是问题,贫穷不是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圣人就不犯错吗?
似乎孔子也犯错,而且还被弟子们明目张胆写在《论语》上,把圣人的精彩和污点客观记录。
公山不狃是个背信弃义的坏家伙,企图谋反,还要拉上孔子一起。孔子急于给自己找一个地方施展抱负,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几乎就要答应了去帮公山不狃。子路听说,坚决反对,孔子才没有去,否则后果是什么,就很难说了。
澹台灭明,字子羽,是个颜值不足,堪称丑陋的小伙子。他想要跟着孔子学习,孔子没有把他当盘菜,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他问子游治下有没有发现人才。子游推荐澹台灭明,说他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拜见公卿大夫。孔子看走眼了。后 来有人告诉他,澹台灭明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感慨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你看,圣人也会犯错,错了还不粉饰,坦然认错,我们凡夫俗子呢?不可能不犯错吧?错了就是错了,承担责任,努力改正就是了。
公冶长坐过牢又怎么了?又不是他的错,即使是他的错,改正了不也就没事了。圣人能把女儿嫁给坐过牢的公冶长,说明了什么?
过错,过错,已经是过去之错,何必揪着不放?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功是经验,失败是经验,过错也是经验。不掩饰过错,不逃避责任,直面问题,勇于承担,错纠正了,人成长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吧?
公冶长入狱,有几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公冶长懂鸟语,有一次对鸟儿失去了信用,鸟儿就害他,所以他就坐了牢。鸟儿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一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结果公冶长忘记了鸟儿的话,把整只羊全吃了。后来,鸟儿又拿这句话来说,公冶长到了山上没找到羊,却看到了一具被害人的尸体,他有口难辩,就吃了官司。
另一个版本是,公冶长路遇一老妪(yù)哭泣多日不归的儿子,便说听鸟儿相邀到南山去吃腐尸,并把老妪领至南山认尸。县官正苦于找不出真凶,便把公冶长抓了起来,后来经过多次验证确认他懂得鸟语,才将他释放出来。
这都是传说,未必可信。但是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说他虽然坐牢,但是实际并没有过错,是冤枉的,应该是冤枉的。
也就是说,坐牢的不一定是坏人,被称为坏人的也可能是好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用老眼光看人,不要把人想歪了。
过错不可怕,改正了就是正的。我们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别人犯错;我们给自己改错补过的机会,也给别人弥补道歉的机会。过错不是问题,知错不改是问题;过错不可怕,逃避责任,掩饰过错,一错再错,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