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故事牵扯到“梦征”、“定数”以及“转世轮回”等概念;主人公前世是唐吴元济的叛兵,杀了为朝廷挖堑壕的一个百姓。这一世,被杀百姓转生成金人,发誓来报仇。虽然从宋朝角度看,金人是外邦敌国,但时间再往前推,都没跑出中华文化圈。
张维,字正伦,燕山三河人。家君初出使至太原,维以阳曲主簿馆伴。
尝言宣和乙巳岁,同邑有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年六十余。一夕,惊魇而觉,战栗不自持,谓其妻曰:“吾命止此矣。”妻惊诘其故。曰:“适梦行田间,见道上有七胡骑,内一白衣人,乘白马,怒色谓我曰:‘汝前身在唐为蔡州卒,吴元济叛,我以王民治壍,为汝所杀,我衔恨久矣。今方得见,虽累世,犹当以命偿我。’乃引弓射中吾心,因颠仆而寤。吾必不免,明日当远窜以避此患。”妻云:“夜梦何足信,汝妄思所致耳。”老父益恐,未旦而起。
其家甚贫,止令小孙携被,欲往六十里外一亲知家避之。行草径三十余里,方出官道,又二里许,遇数人,与同行。忽有骑驰至,连叱众令住,行者皆止。老父回视,正见七骑内一白衣人,骑白马,宛如梦中所睹。因大骇,绝道亟走。骑厉声呵止之,不听。白衣大怒曰:“此煞可恶人。”遂鞭马逐之,至其前,引弓射,中心,应弦而毙。
七人者,皆女真也。
张维(字正伦)是燕山三河(现河北三河县)人。我(洪迈)父亲第一次代表朝廷出使金国到的是太原,张维以阳曲县(现太原地区县名)主簿的身份做馆伴。张维跟我父亲说了个事:宋徽宗宣和乙巳年(宣和七年,1125年),他同县有个村民,读过些书,但本人是以耕桑为业,已经六十多岁了。有天夜里,老人忽然被梦魇住了,惊醒后,浑身颤抖不能自持,跟妻子说:“我的命要玩完了。”妻子吃惊的质问是什么原因?老人说:“刚才我梦到走在田间,见到大路上有七个骑马的金人,其中一个穿白衣骑白马,满脸怒色的对我说:‘你前世曾在唐朝时做蔡州(现河南汝南)的兵卒,你们主将吴元济反叛朝廷,我作为朝廷百姓出劳役挖堑壕,被你杀了,我对你怀恨在心已经很长时间了!到现在才见着你,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你还是该赔我的命!’说完话,他拉弓射箭正中我的心口,我被射倒在地就醒了。这回我肯定逃脱不了了,明天我要跑的远远的躲避此祸。”妻子说:“夜里做梦哪儿值得这么相信,这都是你胡思乱想的!”但老人不听妻子的,他心里越发恐惧了,天还没亮就起床了。他家很贫穷,老人只让小孙子带着被子,跟他一起走,打算去六十里外一个亲知家里避难。祖孙沿着荒草中的小路走了三十多里,刚刚来到官道上,又走了两里多地,碰上好几个人,祖孙跟这些人一起走。忽然,有几个骑马的人从后面疾驰而至,不断呵斥这些行人站住,所有走路的都停下脚步。唯独老头回身看,正见到七个骑马的人里面有个白衣人,他骑的也正是白马,跟夜里刚梦到的景象合上了。老人给吓坏了!急速跑离官道。骑马的这些人都厉声呵止老人,老人不听,继续狂奔。那穿白衣的大怒道:“这老家伙太可恨了。”于是打马追去,追到老人近前,张弓搭箭,一箭正中他心窝,老人应声倒毙。【祥宏点评】:宣和七年的时候,女真人已经击垮辽国。故事所说的三河县正是辽国地盘,金人是以征服者的面貌出现的,势头正猛,辽国百姓都是乱作一团的;故事没有刻意强调是金兵,因为金人的“猛安谋克”制度(类似清朝满洲人的八旗制度)可以说是全民皆兵的;燕山,就是指现在的北京地区;馆伴,就是对方派出的陪同人员,洪迈父亲洪皓作为宋的使臣,金国派出陪同人员,协调各方面事宜。反之亦然,洪迈本人也做过金国使臣的馆伴;这个故事牵扯到“梦征”、“定数”以及“转世轮回”等概念;吴元济,唐朝时藩镇割据将领,蔡州刺史。他在公元814年反叛朝廷,最后被平定。我记得中学语文课本曾有一篇《李愬sù雪夜入蔡州》的文章,说的就是这个历史事件,李愬活捉了吴元济,把他押往长安处死;从故事描述看,那骑白马的金人,其前世竟是唐朝蔡州的百姓,这透露了一个情况:可以说中华文化涵盖面很广。从宋朝角度看,金人虽是外邦敌国,但时间再往前推,都没跑出中华文化文化圈。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5-《夷坚志》转世轮回故事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