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2024-04-23 16:35:31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整天喊破喉咙,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微言微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孔子是对谁说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在整个《论语》的体系中寻找答案。孔子的发言,大多是针对子贡、子路、颜回等弟子们的提问,或者是晋灵公、齐景公、鲁哀公、季康子等当权者的请教,面对具体情况的回答。同一个问题,问的人不一样,问的地点、时间、环境不一样,孔子提供的答案也都不一样。同一个季康子,两次问政于孔子。第一次,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估计季康子没有听明白,所以没多久,就又来找孔子问政,而且,他怕孔子不理解他的意思,问题具体了很多。季康子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的回答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什么是“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风上到草上,草就会随风倒。季康子这个人很有政治抱负,总想要更大的权力、更大的地盘、更多的财富,所以他喜欢用高压手段,以暴制暴,强势治理。对此,孔子是十分看不惯的。你何必那么血腥呢?管好你自己,你如果遵纪守法,彬彬有礼,不用强制,老百姓自然会跟着做的。领导人的品德就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就好比草,草是看风行动的,风吹到草上,草就跟着倒了。所以,我以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孔子应该是针对季康子说的,是在季康子问了两次之后,孔子召集弟子训话,让大家引以为戒提出来的。 河南新乡市有个刘庄村,村书记叫史来贺(1930-2003)。1992年,我们一批团干曾经去参观学习过,这个农村支部书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深刻印象,我们连史来贺的真人都没有见过。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深刻,是史来贺的村子。1992年的全国大部分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好一些的村庄,也只是刚刚草房换成了大瓦房,牛耕地换成了三轮拖拉机,黑窝窝换成白馍馍。而我们眼前的刘庄却大大不同:生活区,连排别墅,绿地花园,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农业合作社,有自己的农用飞机,运输车队,传说中的联合收割机;工业区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现代化工厂。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的干事,当提到史来贺的时候,他的称呼是“老书记”,他讲老书记故事的时候,自己都把自己感动哭了。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1976年,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要给每家每户盖成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第一批新房建成了。村民们要建房出力最大、操心最多的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召开大会说:“搬新房先群众,后干部。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盖好一批,搬迁一批。直到6年以后,史来贺才和最后5户一起搬进新居。史来贺说:“当农村干部,一不能怕吃苦,二不能怕吃亏,三不能怕得罪人。”2003年4月30日,史来贺去世下葬。当时正值“非典”严重的时候,规模集会不让超过400人。但史来贺的葬礼名单上的名字就有6000多人,人们自发来送行,孝章不够了,买白花儿,白花儿后来也不够用了。刘庄不仅是经济强村、富裕村的典范,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老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堪称世外桃源。老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史来贺一身正气,率先垂范,所以,整个刘庄人也就心甘情愿跟着老书记,学习老书记。史来贺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我后来几十年做人做事都以他为榜样。 1993年,我从枣林乡一中副校长位置被调整到枣林乡中心小学主持工作。那年,我刚刚21岁,对如何做校长一抹两眼黑。而且又是从初中到小学,在异乡他地工作,举目无亲,没人帮衬。我所在的学校是乡重点小学,1-5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400名学生,14个老师。第一年,我是以教导主任身份主持校长工作的,也算是名不正言不顺吧,最起码当时的后勤主任,我一开始就指挥不动。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于是我决定先做好教师的本分。我是教导主任代理校长,也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6个班的体育老师。年终全乡统考,我担任的四年级数学,全乡第一名,其他各年级,各个班,也都在全乡前三名。年终的全市毕业班统考,我们学校总成绩连续两年得了第一名,一年第二名。当时,全市一届学生5500人,我们一个年级80人,在全市总分排名前50名的学生 ,我们学校最多一年占了18人,最少的一年也占了15人。我不懂学校管理,但是,我们的老师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己就像上满发条的跑表一样努力。那时候,我女儿不足百天,没有人帮我们带孩子,妻子在另一个学校上班。我们晚上要轮流哄睡颠倒的孩子,白天要上课兼顾着带孩子。下午好一些,妻子上午上课下午在家,上午就不好办了。我不上课的时候,一脚蹬着小车哄孩子,同时备课改作业;上课的时候,看哪个老师没有课,就请人家代看一会儿。两个月下来,我严重神经衰弱。但是,作为老师,我从没有耽误学生们一节课,期末考试,孩子们照样取得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每年8月14日,是全乡20个校长面对全乡几百名教师述职的时候,当时让我介绍当校长的经验,我就引用了孔子这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我自己不好好教书,只是眼睛盯着别的老师挑毛病,我很难想象能否当好校长。做一把手校长22年来,我从没有离开过课堂。我是校长,同时也是老师。我的课学生喜欢,我的勤奋大家认可,我的厚道众口一词,我的专业也颇有影响力。2009年,我调到舞钢市一中做校长,用两周时间指导9个老师参加全市名师选拔赛课,7个老师获得全市第一名。7个老师不同学科,以至于好多老师都搞不懂我究竟学的是什么专业。专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敬业。我给人辅导如何上课,自己高烧38.5,一口气和人家研讨2个小时。那种较真的劲头,让人家不好意思不上心,上心了,事情自然也就成了。多年的管理经验验证了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一个团队里,在一个社会里,你厚道,世界都厚道。你自己先把人做好了,周围聚拢的人也就都做好了。 赞 (0) 相关推荐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九淮镇东刘庄村孙增来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九 淮镇东刘庄村孙增来 孙增来,男,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人,淮镇刘庄小学教师.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 ... 从全村一起讨饭到家家户户住上四层别墅,是谁,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奇迹? " 四次被评为新中国劳模,九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十六次进京观礼,多次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中国农村的传奇人物--史来贺. " 肩担重任 1952年的12 ... 【周易90秒·孔诞特稿】孔子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457天 I 今天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的纪念日,不消说,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我却老在想一个问题啊:既然大家如此地景仰孔子,那你知道孔子此人 ... 【第299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4章》为什么乡人“皆好之”或“皆恶之”的人不足为凭?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4章>为什么乡人"皆好之"或"皆恶之"的人不足为凭?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想太多真的好吗?其实下半句才是答案 03:11孔子身为一代圣贤,为啥这么遭人讨厌?毕竟有些名言只流传了半句艺述史 2.8万次播放 02:542500年前孔子不小心说了句脏话,现在却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岳涵书舍 507次播放 05:14 ... 【第385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5章》怎样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5章>怎样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15·3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这里的"当"字,指面对. ... 【第27期】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1章》为什么温故知新才可以为师? 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1章>为什么温故知新才可以为师?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指温习已知的知识,主要是对古代典 ... 又见陶公,如沐春风——陶继新先生南宁讲学印记 世间所有相逢都是值得期待的.时隔两年,在邕城的一个冬夜,陶继新先生携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我们面前.他穿着笔挺的西服,神采奕奕.他依然身体健朗,谈笑风生.此次他受邀到兴宁讲学,源于他的教育情怀和对兴宁的厚 ... #每日学论语#13.19 #每日学论语#13.19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平日生活起居要恭敬有礼,做事情要谨慎 ... #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 ... #每日学论语#13.2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5]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 ...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6】 #每日学论语#13.2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 #每日学论语#13.4【2017-5-17】 #每日学论语#13.4 [原文] [原文] 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qu ... #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 ...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 ... #每日学论语#13.7 #每日学论语#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局势和卫国的政治局势都不怎么好,他们的政局像兄弟一样有相似之处." ... #每日学论语#13.8【2017-5-21】 #每日学论语#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 ... #每日学论语#13.9【2017-5-22】 #每日学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