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整天喊破喉咙,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微言微感】

上梁不正下梁歪。

当官的,自己一身白毛,说人家是妖怪,老百姓怎么会服气?怎么会心甘情愿追随?

同样道理,做老师,做父母,自己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要求孩子们锐意进取,刻苦用功,何其难也!

河南新乡市有个刘庄,村书记叫史来贺(1930-2003)。我1992年曾经去参观学习,一下子就被震住了。这哪里是农村,城市也没有这么牛,康庄大道,连排别墅,现代化工厂,和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确实是农村,确实是比城市还牛气的新农村。村里有农用飞机,有自己的车队,有传说中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村办工厂。

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的干事,介绍老书记事迹时候,情真意切,满是感动。我们听着老书记的事迹,也热血沸腾。

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1976年,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要给每家每户盖成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第一批新房建成了。村民们要建房出力最大、操心最多的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召开大会说:“搬新房先群众,后干部。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盖好一批,搬迁一批。直到6年以后,史来贺才和最后5户一起搬进新居。

史来贺说:”当农村干部,一不能怕吃苦,二不能怕吃亏,三不能怕得罪人。“

21岁那年,我从枣林乡一中副校长位置被调整到枣林乡中心小学主持工作。那时候,我不懂管理,从初中到小学更是两眼一抹黑,又是外乡人,举目无亲。

学校1-5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共十个教学班,400名学生,14个老师。第一学期,我还没有被正式任命校长,教导主任主持工作。也算是名不正言不顺吧,最起码后勤主任就不服气我。我没有更多需要说的,四年级数学加上1-3年级体育,每周21节课。我在枣林乡小呆了三年,完成了结婚和喜得千金两件大事。

工作怎么样呢?全市一届学生5500人,我们参加全市毕业班调研考试,总成绩两年第一名,一年第二名,全市总分排名前50名的学生 ,我们最多一年18人,最少一年15人。当然,全乡的各种各样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我们都是绝对第一名。语文、数学10个单项考试,我们至少有8个第一名,没有人拖后腿,跌出前三名。

我们没有干部,都是主科老师。也都是干部,基本上处于无管理状态。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一个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那时候,我女儿不足百天,妻子在另一个学校上班,又没有人帮我们带孩子。我们晚上要哄睡颠倒的孩子,白天要上课还要自带孩子。上午妻子去上课,我上课时候,哪个老师没有课,就帮我看一会儿。我下了课,一脚蹬着小车哄孩子,同时备课改作业。

两个月下来,我神经衰弱。但是没有耽误孩子一节课,期末考试自己的学科也照样全乡第一名。

8月14日,全乡20个校长面对全乡几百名教师述职,我除了感谢领导信任支持,感谢师生齐心协力外,就讲了一句诳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真的不懂管理,真的不会管理,真的不像一个校长,但实在是我们的团队太好了。

其实一路走来,我能够很自豪很欣慰的就是:我的课学生还喜欢,我的勤奋大家都认可,我的厚道众口一词,我的热爱学习有目共睹。农村老师教育质量高于城市重点校很不容易,小城镇老师优质课讲到全国确实很难,做校长一直能担着课很不容易,手忙脚乱还能做课题研究,出学术专著,也确实很困难的。

给老师评课,大家不知道我的专业是什么?似乎都像。从小学到初中被认可,就是因为两周时间指导9个老师参加全市赛课,7个老师获得第一名。他们素质很好,成绩好理所应当,但是大家说没有校长这么帮老师的。

有时候,我在想,管理究竟是什么?做好本分,助人成功,如此足矣。

(0)

相关推荐

  • 忆89年秋从塘头调到二姜

    上图为清明节前夕与塘头中学90届部分师生合影 上图为正月初五与二姜中学91届(2)班学生合影 日前发文<与昔日学生相聚在清明时节>,老师您当时已到二姜中学,怎么出现与塘头中学的90届部分学 ...

  • 从全村一起讨饭到家家户户住上四层别墅,是谁,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奇迹?

    " 四次被评为新中国劳模,九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十六次进京观礼,多次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中国农村的传奇人物--史来贺. " 肩担重任 1952年的12 ...

  • 为什么农村小学教师人员紧张,老师每天五六节课,而校长不教课?|农村学校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人员配置紧张,而校长却不教课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师范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国家包分配工作,而是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直接 ...

  •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九淮镇东刘庄村孙增来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九         淮镇东刘庄村孙增来 孙增来,男,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人,淮镇刘庄小学教师.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 ...

  • 又见陶公,如沐春风——陶继新先生南宁讲学印记

    世间所有相逢都是值得期待的.时隔两年,在邕城的一个冬夜,陶继新先生携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我们面前.他穿着笔挺的西服,神采奕奕.他依然身体健朗,谈笑风生.此次他受邀到兴宁讲学,源于他的教育情怀和对兴宁的厚 ...

  • 竺元平 | 方老师的坎坷人生(六)

    通过方老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当地中心小学的教务主任.这个时候,当地乡政府及教育行政领导都换了新的领导成员,不再是几年前方老师到处"打游击"时的领导班子了,这一届的行政领导,工作 ...

  • 散文||惑

    惑 老张是靠山屯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人高马大,打得一手好篮球,写得一手好文章,教得一手好书.自从教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育教学成绩每年名列全乡第一,从教研组长.教务员.教导处副主任一路走来, ...

  • 【翁佳怡】陈校长来上课

    陈校长来上课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八班:翁佳怡 指导老师:王俊英 下午,我们上完电脑课回到班级,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准备下一节的课.上课铃响了,进来的不是林老师,却是我们的陈校长. 陈校长一脸霸气地走进来 ...

  • #每日学论语#13.19

    #每日学论语#13.19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平日生活起居要恭敬有礼,做事情要谨慎 ...

  • #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 ...

  • #每日学论语#13.2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5]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 ...

  •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6】

    #每日学论语#13.2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

  • #每日学论语#13.4【2017-5-17】

    #每日学论语#13.4 [原文] [原文] 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qu ...

  • #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 ...

  • #每日学论语#13.7

    #每日学论语#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局势和卫国的政治局势都不怎么好,他们的政局像兄弟一样有相似之处." ...

  • #每日学论语#13.8【2017-5-21】

    #每日学论语#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 ...

  • #每日学论语#13.9【2017-5-22】

    #每日学论语#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