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窒息而死,图海吞金而亡,两位各守平凉城下誓言

康熙十五年夏天,王辅臣向图海投降,平凉周边的各路叛军失去了核心,也纷纷投降。此前,已经叛清的四川总兵官吴之茂率军北上,进入秦州,呼应平凉的王辅臣。得知王辅臣投降,吴之茂只好离开秦州,又遭到张勇等人率领满汉大军围剿,吴之茂大败,最后只带着十几人逃脱。

陕甘一带的形势大体稳定下来。经过两年的战乱,陕西各地一片残破,后方百姓虽然没有经历战火,也被逼迫为清军输运粮草,困苦至极。所以,图海请求朝廷暂时免除当地百姓负担的赋税。

康熙皇帝论功行赏,图海被封为三等公,张勇被封为一等侯,子孙可以继承十次。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此时,广西反叛的孙延龄被吴三桂杀死,福建反叛的耿精忠也投降了清军,掉转枪口帮助清军,清廷总算可以稍稍喘息一下了。

此后,图海一直坐镇陕西,王辅臣也一直呆在图海身边,实际上他这个陕西提督已经有名无实,被监视使用。

形势进一步安定之后,图海率军兵分多路,向四川进军,他本人一直坐镇汉中,防备陕西出事。此前,川北总兵官谭弘叛乱,给清军造成很大麻烦,后来曾经短暂投降,然后再次反叛。

康熙十九年十月,康熙皇帝派人向图海传谕,批评他消极畏缩,又特别提起谭弘这些投降的官员,康熙皇帝是这样说的:“投诚官员,岂可深信?宜留置左右,时加防范,朕前屡次密谕”。

而谭弘投降之后,就归图海指挥,图海没有把他们放在身边监视,反而派往别处,所以才会复叛,康熙皇帝因此质问图海:“此等反叛之贼,受尔何恩,而乃轻信如是也?”

显然,在康熙皇帝看来,王辅臣、谭弘这些曾经的叛将都不值得信任。

此时的战场上,清军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完全掌握了主动。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死于衡州。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占领云南,吴三桂的孙子自杀,三藩之乱彻底被平定。

这一年的七月,康熙皇帝说图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西南形势已经安定,让他带着大将军印返回北京,又特别提出,让图海带着王辅臣“来京陛见”。

不久之后,图海奏报说,他们走到西安时,王辅臣“于八月二十九日病故”。图海又说:王辅臣的女婿薛英提出,要带着王辅臣的遗骸和家人前往平凉,请示北京应该如何处置。兵部要求遣散王辅臣部下士兵,官员酌情使用,同时要求把王辅臣的遗骸和家人带到北京来。

王辅臣死得很及时,不然的话,到北京之后,等待他的肯定不是什么美缺,很可能是一把屠刀,甚至更惨。康熙皇帝掌控全国形势之后,开始进行最后的清算,曾经短暂反叛的平南亲王尚之信被赐自尽。更早反叛的靖南王耿精忠被召进京,最终在康熙二十一年的正月,与多名亲信一起被凌迟处死。如果王辅臣到北京,结果不会比耿精忠更好。

还有一种说法,王辅臣根本不是病死的,他很清楚自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拿出银钱,打发自己身边的亲信和女人赶快离开,嘱咐他们一定撇清与自己的关系。他不想死在刑场,但是,如果自尽,不管是自刎、服毒、自缢,都会留下痕迹,结果会让图海和身边的侍从们受连累。

所以王辅臣把自己灌醉,让侍从捆住他的手脚,用纸蒙在他的口鼻之上,在纸上喷水,让他窒息而死,看起来和猝死一样,毫无痕迹。

十月,图海回到了北京,康熙皇帝在乾清门召见他,记载中只说“嘉劳之”。给人的感觉是走一走过场,态度很冷淡。对于图海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所以几天之后他“以病乞休”,希望回家养老,康熙皇帝没有同意。

四天以后,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召集群臣,回顾三藩之乱的始末,特别提到,当初他提出撤藩时,大学士图海认为“断不可迁移”。

很明显,康熙皇帝是在当众批评图海的错误。到了十二月,图海突然死去。康熙皇帝派身边的侍卫和大臣前去祭奠,送去三千两银子和鞍马等物。

还有记载说,康熙皇帝和图海谈起王辅臣,图海替王辅臣说话,说当初王辅臣并未想反叛,只是被部下裹挟而已。

康熙皇帝本来就对王辅臣不明不白死掉非常恼火,图海看不清形势,还替王辅臣说话,康熙皇帝怒道:“汝与王辅臣一路人也”。

从皇帝嘴里说出这种话,等于宣判了图海的死刑,图海不想受辱,自己吞金而死。

图海爱惜王辅臣的才干,遵守平凉城下对王辅臣许下的诺言,最后时刻给王辅臣自绝的机会。而王辅臣在绝境之中不敢连累图海,两个人都是守信义的汉子,令人敬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