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返现,你会搭理吗?

这是干嘛播客第2731篇原创,共2854字,阅读需要9分钟

长按下方二维码,购买专辑听原文!↓↓↓↓

在电商上经常会遇到好评返现的活动,但是有几个人会去拿这个钱?其实这是电商业内卷的一种表现,能快速积攒好评。但是长期看,还是要靠自己过硬的品质、服务、品牌、甚至是渠道才能屹立不倒。
脑洞大开——解码财商
有些制造业老板对新渠道特别迷恋,十几年前有人说要做淘宝,5年前做拼多多,现在有人说做跨境电商。不管哪种渠道,关键要看你是把它们仅仅当渠道还是当成了解药。当成解药的全死了,而当成渠道的还活着。
电商行业有个好评返现,商品里随寄一张小卡片,扫码加客服,好评截图发给客服,能返3-5元钱。亚马逊对这类事是严打的。有老板说,既然不让做私域流量,我就安心的在亚马逊做好了!不要逞强?这是伸头怕一刀、缩头也怕一刀,完全可以靠自己。
苹果的供应商,逼着它们买生产线扩产,然后压价,这就是宿命。如果把流量当解药,话语权就不在自己身上。比如做马达的工厂,苹果先用500万压一个订单,第二年压1500万,找3家供应商。如果想拿1500的订单,就得扩到3条生产线。但是扩到3条生产线以后,价格打8折,不肯的话就7.5折。
议价权在对方手上,永远被对方压一头。苹果算好了供应商的毛利,同时也是怕供应商发展起来。
如果咽喉被别人掐着,上家的企业算好利润之后,就不会再让下家的供应商发育,怕供应商骑到自己头上。如果一直不发育,就只能仰赖上家公司。到最后如果上家企业倒了霉,下家供应商的应付款就成了债转股,为了减少损失,还得拼命救活上家公司。
对上家公司的高度依赖,两三年后开始压款,账期能拖就拖,供应商就吃不消了。很多市场老鸟,都说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要自找出路,给自己多留两条路。
职场也是这样的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亚马逊这样的渠道,现在做得好,但是得未雨绸缪。国际上消费实力强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新平台的转移,就意味着有新机会,必须得保持好自己的饥饿感。这些平台上业务只能当做是一个渠道,关键是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对业务模式的探索。
王健林早前有个演讲:“房地产业务,不是一个经常购买更换的产品,房地产以后肯定是越来越不好做,所以万达得把地产业务全剥离,做服务、物业,挣长期的钱。”
看着好像挺美、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由于有投资客,以后会越来越难做。投资客会造成虚假的幻像,如果泡沫破灭,一个人一辈子也就买1-2套房。所以房地产行业会越来越难。如果以后年轻人不买房,而是租房那就更要完。
现在杭州的蓝领公寓都建在市中心,配套很好,房地产商以后还怎么玩?当年拿地的时候,很多一部分是自持,其中一部分就包括蓝领公寓,所以对手是自己,左手打右手,早晚把自己打死。
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行业的周期是什么,卖房子能卖到什么程度,只能有一票算一票,和高速公路上卖炸鸡腿一个道理。逮到一个算一个,等大家都有了也就不稀罕了,砸手里卖不出去,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
我自己网购的时候,如果质量好,会按图索骥再次购买,一来二去就变成熟客,但是不是好评返现的方式。这种方式短期看着宾客盈门,实际上在于买家的需求。小朋友喜欢吃菲力牛排,就它家的好吃,不好评返现,甚至涨价我也会买。刚需、高频次,是可以做回头客生意的。
而做手机壳、手机膜的店,就不能做回头客,但可以增加项目,像平板的壳膜、手机支架等等,产品可以外扩。小米的产品线就很多,韩国人最爱来中国带着小米的“全家桶”回去,带回去的小家电在韩国大受欢迎。日韩人民都很喜欢小米按摩器,带回去给长辈,甚至还炒成了黄牛价。
产品可以纵向发展也可以横向发展,千万得做品质、做口碑。只要中国制造一介入,就能把成本摊的非常低,自动清洗的豆浆机原先2000多,现在300,自定炒菜机原先好几千,现在也200-300元。
能否给用户提供需求,自动清洗豆浆机还能做米糊、豆浆、榨果汁,还能自动清洗。自动清洗,解决了很大的问题。现在洗碗机销路好就是这个原因,买个13套的洗碗机,锅也扔进去,生活品质就提高了,省出半小时的时间去跳广场舞、健身、看电影。
给用户提供的价值,就是节省用户时间,感受生活品质。
东西只要质量好,在哪个渠道都能卖,今天在亚马逊、明天在淘宝、后天到拼多多,渠道而已。酒香和巷子深浅没关系,花点钱在巷子口卖也行,没钱在巷子里,酒香也能把客人引进来。
全民流量的时代,很多人劝我花钱买流量,我认为好的内容自然会说话,不需要分散精力。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为了自己、为了虚荣心,刷点流量也行,但不要过量。这是有正反馈的事情,如果总被这样的事情压着,也不行。该上渠道上渠道,但也不能没目的的上渠道。
由于喝到了渠道的奶水,把自己能力架到平台上,就觉得是自己的能力高。实际上是平台给你在赋能,平台可以给任何人赋能,但如果你本事大,平台可以再次赋能。如果本事不够,平台流量再次来的时候,就会绕道而行,自己再也等不来。
下半集和大家聊:自带流量的价值。人们经常被浮云遮望眼,觉得上了平台就有流量,特别怀念当年的流量,对流量有渴望和敬畏之心。流量是个P,人家只是觉得你某一次和平台活动契合,就顶了一下,别当真。

要持续成名,昙花一现的人,我见得多了。之前以为庞博会昙花一现,现在他脱口秀大会表现越来越稳,经历过沉淀和反思,会越来越好。脱口秀大会,靠建国、呼兰等撑不了多久,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连带效应不得了。就像初进职场的人,乱拳打死老师傅,必须得自己有本事,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屹立不倒。
不要想着某一年红了,以后就能吃老本,还得不断的精进,只要你不把渠道当解药,渠道就会把你当做它的解药;一旦把渠道当解药,它就把你当根草。
写在最后:产品的质量是立足之本,没有过硬的水平和技术,流量来了也留不住,反而会被反噬。做事业,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收益或者短期利润,百年大计,诚信为基础。
---Chris
本篇文章节选自干嘛播客-《脑洞大开》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