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却更让人为教育的前景担忧

教育·美文·感悟

-1-

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济南高新区的教师们收到了一份“大礼”。

全区34所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把大家热议已久的“全员岗位聘任”详细方案发放到每个教师的手中。

根据方案,从校长到管理干部再到教师,编制全部“拿下”,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3天的考虑期里,只要全校教师自愿申请比例达到80%及以上,学校便可申报进入岗位聘任管理体系。

结果不到3天,全区34所学校中,有33所学校递交了申请,1700多名教师自愿放弃“身份”,纳入济南高新区基础教育集团进行“岗位”管理。

-2-

真的很让人意外,居然有那么多教师主动放弃“铁饭碗”。

原因在哪儿?是待遇。

具有27年教龄、妻子同样也是教师的张玉辉老师说:“这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师优绩优酬、多劳多得。而且无论是工资还是绩效,都是看岗位、看工作量、看完成质量,不和职称挂钩。

张玉辉粗算了一下,如果在考核中夫妻俩所在的学校能达到优秀级别,一家一年能多收入好几万元。

济南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方奎明说,绩效奖励和教师的职称没有一点关系,完全看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破解了长期以来教师职称评审的困扰,也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痼疾。

-3-

至此我们应该能看明白,济南高新区的方案之所以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拥护,是因为解决了广大教师一直诟病的职称和工资挂钩、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做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但教师的编制和按劳分配之间似乎并不冲突,想要实现这些目的,不一定非得取消教师的编制。

在保留教师编制的前提下推行上述的“全员岗位聘任”,干得多的挣得多,干得少的挣得少,其实同样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虽然一步到位打破“铁饭碗”会让教师更有紧迫感,但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4-

一是可能产生不公平甚至腐败。

比如对一些将近退休的老教师,让他们和年轻教师一起比岗位、比工作量,可能会处于劣势,如果竞争不力离开教师队伍,再就业能力也堪忧。

而新成立的基础教育集团,本质上还是教育或人劳部门主管的“国企”,在运行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受到权力的干扰,也非常让人担心。

二是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赤字。

集团承诺将来优秀教师会有高收入,但我们知道,现在基础教育尤其初中和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由各级财政按学生人数统一拨款。

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资金是一定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实现“上不封顶”的钱从哪儿来?

如果从A老师手里夺过来给B老师,那只不过是在玩朝三暮四的游戏,老师们迟早会反对。

三是优秀教师可能流失。

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国办中小学之所以汇集了较多的优秀教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稳定。

现在打破了这种稳定,实行双向选择,教师流动会更方便。

而私立学校,显然制度更灵活,待遇更高。

所谓人往高处走,既然同样都是“泥饭碗”,那些优秀教师肯定谁给的钱多去哪儿。

-5-

比如报道中提到的张玉辉老师夫妇,他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欣喜于即将从“铁饭碗”变成“金饭碗”。

但如果将来有私立学校以更高的薪水来聘用,他们肯定会选择跳槽,把“金饭碗”换成“钻石饭碗”。

没有了编制,哪个优秀的老师会留在公办学校,哪个优秀的大学生会报考公办学校!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当然,你可以说公立学校也可以用提高收入来吸引人才。

但公立学校的钱从哪儿来,只能是向学生收费,或者增加财政拨款。

多收费肯定会增加群众负担,增加财政拨款,从本质上讲还是在花全体老百姓的钱。

本来,编制具有一种先天优势,就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现在非得扔掉自己的优势,非得多花老百姓的钱去买,恐怕也不合适。

-6-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师们支持岗位聘任,是缘于对现行分配制度的不满。

既然如此,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分配制度,而不是教师身份。

从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来看,都是尽量保持公立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或教育公务员来管理。

现在很多公立学校已经面临私立学校较大的竞争压力,优秀教师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如果我们再贸然打破这种稳定,拿走教师手里最后一块具有吸引力的蛋糕,很可能是自废武功。

(0)

相关推荐